黄雀

魏延非诸葛亮设计所杀,却还是成为了蝉,他

发布时间:2022/10/5 12:07:58   
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20902/11681062.html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魏延之死的:

诸葛亮早看出魏延有反骨,因此在临死前把一个锦囊交给杨仪,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于是当杨仪要魏延说三声“谁敢杀我”时,魏延大笑道:莫说三声,便是叫三万声又有何妨?“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结果,一声未毕,马岱出,魏延头落。

而正史中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议如何退军,诸葛亮的安排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命费祎前往探听魏延虚实,魏延不从,杨仪便找借口回返告知杨仪,杨仪便率大军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烧毁杨仪回蜀阁道。然后双方各执一词均上书言对方谋反,刘禅便问之于董允、蒋琬,二人俱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众叛亲离,与他的几个儿子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用脚踩踏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后诛杀魏延三族。

马岱

也就是说,诸葛亮并没有明确要求杀魏延,更没有授马岱以密计。

那么魏延之死到底是谁在幕后主使呢?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杨仪是明面上的主刀之人,但仅以杨仪的力量,能够杀死蜀汉军方实质上的二号人物,征西大将军、副统帅魏延吗?

杨仪

魏延之死有两点非常可疑:

一、诸葛亮的安排可疑

魏延与杨仪严重不和,甚至到了兵刃相加的地步:“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出自《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安排杨仪统军,魏延断后,明显不妥,在自己死后,魏延与杨仪之争,是个明眼人都能预料到,但诸葛亮为何还做此安排?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魏延

诸葛亮一向对魏延不感冒,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早看出魏延有反骨那么夸张,但正史中诸葛亮对魏延也是谨慎用之,严加防范,从临终会议独不叫身为副统帅的魏延(魏延此时只出营十里,有条件让魏延参加);子午谷奇谋连论证都不屑地予以否决;没有一次让魏延单独领军(每次出征,魏延都“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都可以看出一二。

诸葛亮不信任魏延是肯定的了,在生前自己还能制衡魏延,自己死后魏延势必势大难制,面对如此情况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怎么办?正史中给出的答案是:“军使自发”,也就是说,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但诸葛亮是这样的人吗?当然不是,所以诸葛亮必有隐于人后的安排。《三国演义》也应该是考虑到此点,所以安排了马岱这一锦囊妙计。

马超与马岱

但马岱是谁,仅是马超临终托诸葛亮“照顾”的从弟,儿子都没托付,而托付马岱,可见马岱的水平,这从诸葛亮死后马岱领军北伐被无名之辈(好像叫牛金)击败也可见一二。而且给马岱安排的情节太过玄幻,所以根本不足信,诸葛亮应该是另有安排。

诸葛亮属意的继承人是谁?自己的两个弟子,文是费祎,武是姜维,这应该没有异议(蒋琬只是费祎的过度)。

但自己的两个弟子,都在杨仪、魏延之下,怎么办?借刀杀人,借杨仪的刀,杀魏延这个人(杨仪并不足虑,从杨仪得志便张狂,最后身死的结局就能看出),所以魏延最后众叛亲离,没有诸葛亮的安排,很难做到此点。

诸葛亮与杨仪

二、费祎的表现可疑

费祎这个人一直是我们忽视的一个人,他被我们所忽视的原因是,他在三国的存在感不高,这与五虎上将、诸葛亮等太高光有关,也与费祎的活跃时间过于靠后有关。

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在蒋琬死后更是总览蜀国军政大权,姜维都要仰其鼻息。但前期的费祎却只是打酱油的角色。

费祎原本是荆州人士,后来跟着刘璋在益州打拼。刘备拿下益州后,费祎也归于刘备帐下,但当时的他资历太浅,声名不显,不但无法与法正、李严这些前辈相比,就算与魏延、马岱相比都要差不少。

后来被诸葛亮慧眼识英才,先是做了太子舍人,后又被其调至军中任参军,然后逐年提升,到建兴八年,费祎已经做到了中护军,司马的高职,这与诸葛亮的栽培是分不开的。

费祎在军中的角色,主要是担任与东吴的联络官,《三国志》载,费祎多次出使东吴,并不辱使命,还因功升为侍中。同时他兼任杨仪与魏延调停者的角色,“祎常入其(杨仪与魏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也就是说,诸葛亮安排费祎调停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而魏延、杨仪能同时为诸葛亮所用,也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

可见,费祎虽名声不显,但所承担的职责却是非常重要的。

而他与诸葛亮关系也特别亲密,据《三国志》记载,费祎常与诸葛亮同坐一车,这在蜀汉年轻一辈中仅此一位。

凡此种种,诸葛亮才会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极力推荐费祎。他才是诸葛亮最信任的接班人。当然诸葛亮没有安排费祎接班,是因为他的资历、威望不够,如果是蒋琬、甚至杨仪接班,费祎自有出头之日,但魏延接班,不论是身为鸽派,还是诸葛亮的嫡系,费祎不用说出头,能保命就不错了。

说了这么多,小编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诸葛亮留有什么后手,绝不可能是有点一根筋的马岱来执行,而只可能会交给费祎来办。而费祎的表现好像也说明了此点。

首先,诸葛亮死讯并没有外传,而是秘不发丧,当时杨仪安排费祎去魏延处探听虚实,魏延是如何知道诸葛亮已死的呢?杨仪肯定不会让费祎通知魏延(不告诉魏延,无论怎么办魏延都好说,上演一出鸿门宴都可以),那只能是费祎故意说漏。他这么做只能是居心不良,想让杨仪与魏延两败俱伤。

费祎在帮了魏延一个忙之后,未免弄巧成拙真让魏延成功,所以当然是想尽办法尽快通知杨仪。“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

如果真是作为一个纯臣,费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诱骗魏延至杨仪军中软禁或杀之,以免造成蜀汉的内讧。

其次,连陈寿在《三国志》中都看出魏延没有背叛,“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不便背叛。”,身为当局者的费祎自然非常清楚,但当杨仪派马岱杀魏延时,诛魏延三族时,费祎并没有只言片语的阻止,而坐看魏延被杀,有让杨仪背负恶名之嫌,这与后来费祎的为人表现不符,这可能出自诸葛亮的授意,也可能是他临时起意。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有害魏延之心,而他临终安排也说明他付诸了行动,他的操盘手是不是费祎很难说,但费祎的表现好像也印证了他就是那只害死魏延的螳螂。

如果费祎是那只螳螂,那么黄雀又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费祎的结局:

延熙十六年(公元年)正月新春佳节,蜀汉第三任执政者、大将军费祎在葭萌关开办岁首大会,席间费祎“欢饮沉醉”,不意被一个“在坐”的叫郭循的人“手刃”刺杀,当场身亡。郭循亦被蜀人杀死。

费祎死后,姜维独掌军权,是的,按照谁获益最大谁就是最大嫌疑人的逻辑,姜维就是那只黄雀,那么姜维有杀费祎的动机吗?

据《三国志》记载,费祎曾经对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大家都知道,姜维对于北伐中原,完成诸葛亮的夙愿,有着相当程度的痴迷,而费祎不但不支持,还处处掣肘,据《三国志》记载,掌管军政大权的费祎每次只给姜维不超过一万的人马,“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在北伐一事上,保守的费祎就是典型的鸽派,而激进的姜维却是强硬的鹰派,两人政见明显不同,所以姜维有杀费祎的动机。

而且姜维更具有杀费祎的条件:刺杀费祎的凶手郭循(还有一说是郭修)是甘肃人,与姜维是老乡,而且郭循也是被姜维所俘而归降蜀汉的,再说,郭循以降将的身份,官拜左将军(这可不是一个杂牌将军),能参加岁首大会,而且“在坐”,不能不说,郭循有一个能够替他说好话的强硬后台,而这个后台只能是姜维。

再说,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出自《姜维传》裴松之注)

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对功名很执著,很有城府(诈降钟会),好“阴养死士”。而郭循的刺杀是标准的死士做派。

姜维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郭循被蜀人所杀之后,魏帝曹芳承认郭循就是曹魏派去的刺客(曹芳曾下诏追封郭循,荫其子)。这又怎么讲?

裴松之在《三国志》中就做出了注解:

一,郭循仅是“西州一男子”,并没有受到曹魏政权的恩惠,没有理由为曹魏尽忠。而且,如果郭循想要为曹魏尽忠,当初就不会被俘,这种刺杀行为不符合逻辑。

二、曹魏和蜀汉的关系并没有深仇大恨,并不像春秋时期智伯与赵襄子那样的私仇,所以曹芳派郭循搞刺杀,没有必要。

三、费祎不是那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刺杀他,对时局没有裨益,也很难产生大的效果。也就是说,郭循的刺杀工作意义不大。

再说,费祎是个出了名的鸽派,魏国应当以政治诱降为主,不可能行刺。要行刺,只会行刺鹰派姜维,就连魏国皇帝曹奂都说:“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再就是郭循刺杀费祎是在正月,而曹芳下诏是在八月,时隔大半年,如此一个大事件,曹魏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来“对事件负责”?是不是透着一丝阴谋的味道?

费祎死后,姜维的表现是“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虽然没有说姜维“悦”,但这句话的前文是“(费祎)与其兵不过万人”紧接着就是“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再怎么说,终究是姜维帮助了凶手,是嫌疑人之一,但他是不是过于“坦然”了一点?而且感觉还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姜维

退一步讲,就算郭循是曹魏派来的,姜维就算没有察觉,郭循的家人还留在曹魏,姜维对这样的裸官就能给予如此的信任?所以,姜维既有杀害费祎的条件,又有动机,姜维很难排除嫌疑,他是黄雀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我们把事情的脉络理一下:诸葛亮担心在自己死后,魏延势大难治,因此死前一是明令杨仪掌军,魏延断后,让权力地位更盛的魏延给杨仪打下手,使二者相争;二是密令自己最信任的费祎在中间煽风点火,并确保杨仪取胜。但诸葛亮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两个弟子掌权后却政见不同,姜维处处受制于费祎,因此暗中派出刺客了结了费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