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历史上禅让之事最全总结,帝制时代,还真有

发布时间:2023/7/30 17:26:47   
刘云涛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4_comments.html

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解读最本质的人性,老钱读历史持续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禅让,君主之位让与有德者,这是儒家最为推崇的机制。推崇归推崇,实践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没有哪个皇帝愿意把大位传给两姓旁人。那么是不是禅让制只是一种美丽的传说?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个时间段来讨论,文明开启之前与文明开启之后。

文明开启的标志是阶级国家的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上,阶级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夏后启(大禹之子)开启家天下世袭传承。所以启以前是文明开始之前,启以后则是文明开启之后。

先说文明开启之前

文明开启之前,我们的社会是部落联盟时代。这个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如何传承呢?禅让。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了禹。之所以禅让给他们,是因为他们德才兼备。

当然尧舜禹只是传说中禅让制的代表人物,这个时代也肯定不止这几位联盟首领。但不管怎样,禅让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之所以会禅让,是因为这个时代私有制还没有完全产生,阶级还没有真正出现,人们没有私有的观念,天下都是共有的,当然首领不能为一家一姓专有。

禅让制虽然只是传说,但在历史上应该真实存在过。这在后世一些发展较慢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上也真实地体现了出来。例如匈奴、鲜卑、契丹等等民族,中原汉族的历史文献都记载过他们有过类似尧舜禹禅让的部落首领选举传承制度。以此推理,华夏族在早期也应该存在过禅让制。但文明开启之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再说文明开启之后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自从夏后启开启了家天下时代,文明就此开启。文明开启之后,世袭制一直以来在唱主角。这也很好理解。家天下,天下都是君主一人所有,他又怎么愿意把手里的巨额财产(天下或国家)让与他人呢?自然是要传给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比如嫡长子,比如兄弟,这就是所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不过尽管在这一时期世袭制唱主角,也不是说禅让制就不存在了。遍观史书,我们还真能发现好多禅让的事例。当然这些禅让有真有假。我们不妨把它们再分为三类。

1、假意禅让

文明开启之后的禅让大多是假的。说它们假的不是说事情不存在,而是说禅让与被禅让者都不是真心,所以我把它们命名为“假意禅让”。

这些假意禅让事件的主角主要是以下四位:王莽、曹丕、司马炎、杨坚。

·王莽

公元8年,王莽从自己的姑妈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中得到传国玉玺,举行仪式接受西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刘婴的禅让,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兵不血刃,改朝换代,作为篡权者,王莽确实很高明。王莽能想起这种招数来,也许和他醉心于儒家古礼有关。他称帝之后的好多改革,据说也是遵循儒家古礼制定的。

至于那位禅让帝位的西汉末代皇帝刘婴,王莽倒是没害他,封他为安定公。但王莽没有让刘婴去自己的封国,而是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把刘婴软禁在了京城。公元25年,刘婴在全国各地反抗王莽统治的战乱中为乱军所杀,时年21岁。

王莽之后,假意禅让这种和平篡权的招数被后世的野心家们学会了,而且一再模仿。第一个模仿的人是三国时期最先称帝的魏文帝曹丕。

·曹丕

公元年,曹操的儿子魏王曹丕登上了受禅台,接受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禅让,正式称帝,国号魏。

东汉王朝就此宣告灭亡。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最后得了善终,死于公元年,享年54岁。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得了江山。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一位模仿的高手很快就出现了,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的爷爷就是那位“超级忍者神龟”司马懿。

·司马炎

公元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他,改国号为“晋”。

曹奂被封为陈留王,也得了善终,于公元年,死于自己的封国陈留,享年58岁。

从王莽到曹丕再到司马炎,一个个野心家不约而同地拿起“禅让”这块遮羞布,借此证明他们改朝换代的合法性。这不得不说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深入人心。

历史的长河依然在前进,野心家们的模仿也没有停止,下一位重量级的模仿者即将登场,他就是那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的隋文帝杨坚。

·杨坚

公元年,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宇文阐主动下诏宣布禅让帝位给杨坚。当然这里的主动是要打双引号的,因为年仅9岁的小皇帝宇文阐不得不主动。在他下诏宣布禅让之前,他的北周皇室重要成员早已被丞相杨坚杀干净了,现在满朝之上都是杨坚的心腹。

周静帝主动禅让,杨坚也要假意推辞三次,这是规矩,也是礼仪。不论你心里有多愿意,都得推辞三次,因为儒家的美德就是礼让。不管这美德是否虚伪,反正是有人让了。礼让最后接受了禅让。杨坚登上了帝位,国号“隋”。

野心家们为什么都热衷于禅让?因为相较于那些刀光血影的改朝换代,“禅让”无疑显得更“文明”些。况且这些野心家们在得到禅让之前,早已为自己铺平了权力的道路,最后推倒那位宝座上的前朝末代皇帝,只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何必动粗呢?逼着他主动“禅让”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了。毕竟这样得来的帝位至少从形式上看是最合法的。天命所归嘛!大家都在效法尧舜禹这些古圣先贤。这本来就是有渊源的。

渊源归渊源,野心家们的禅让当然是假意的。被禅让者是假意,禅让者更是假意。但虽然是假意,前几位野心家们对禅让给他们帝位的前朝皇帝们都还可以,杨坚可就够狠的了。杨坚在得到帝位之后,随即封逊帝宇文阐为介国公。没出一年,周静帝宇文阐就被杨坚害死了,死时只有9岁。7岁登基,9岁禅位,9岁去世,北周末代皇帝活得太惨了。

不过隋文帝杨坚狠归狠,不影响他成为一代超级明君。有的时候对于政治家,还真没法用道德去衡量他们。

以上是四位历史上主要的“假意禅让者”,当然中国历史上假意禅让的人不止他们几位,但最有名的就是他们四位。

都是假意的,那有没有真心禅让的呢?有。战国时代还真有这么朵奇葩,他就是燕王哙。

2、真心禅让

时间回到战国时代,公元前年,燕国国君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了燕国相国子之。

燕王哙真让了

燕王哙,姬姓,名哙。是西周召公的后代。燕王哙是正史当中明确记载的真正实现禅让的唯一一人。这不是传说,是真事。

王莽、曹丕他们所谓的禅让,都是前朝帝王已经失势无权了,才被迫禅让。而燕王哙则不是这样,他禅让时是有实权的,他是真心主动禅让的,他的直接目的是要振兴燕国,只不过结局让他显得有些幼稚。

在世袭传承盛行的王权时代,燕王哙咋就想起来要来一次真禅让呢?其实说老实话,他是被人忽悠了。忽悠他的人是一位靠嘴就能影响世界、改变历史的纵横家苏代。苏代的哥哥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佩六国相印的苏秦。

苏代把燕王哙忽悠了

苏代,本是东周洛阳人,最先辅佐的是燕王哙。燕国大致位置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后来苏代被指派跟随质子到齐国去,所以苏代又辅佐了齐湣王。

所谓质子实际上就是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为了取得他国国君的信任,派往他国当人质的儿子。当然质子只能是不得势的庶子,肯定不会是太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就曾在赵国做过质子。

燕王哙即位的第三年,苏代作为齐国的使者访问燕国。君臣二人再次相见,燕王哙有意打探齐国的虚实,于是问苏代:

“齐王这人怎么样?”

苏代回答:

“肯定不能成霸业。”

燕王哙问:

“为什么?”

苏代答:

“不信其臣。”

苏代的用意很明显,燕王你要想成其霸业,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臣下。而苏代暗指的臣是谁呢?子之,因为这时燕国的相国就是子之。

听了苏代的话,燕王哙果然很上道,自此之后,便非常信任子之。作为报答,子之随后偷偷给了苏代一百金,相当于黄金两,而且从此对苏代言听计从。

燕国相国子之与苏代本是一家人

那么苏代为什么要替子之说话呢?不光因为那两黄金,他们的关系原本就不一般,可以说是一家人。

子之与苏代的哥哥苏秦是姻亲,也就是儿女亲家。后来苏秦死了,子之又和苏代成了儿女亲家。反正大家儿女都多,搞个什么政治联姻还不是什么难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当然要互相帮衬。所以苏代就花心思让子之能得到燕王哙的信任。信任只是第一步,苏代的目的远不止于此。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子之坐上燕国的王位。于是他继续在燕国制造舆论来忽悠这位直心眼的燕王哙。

鹿毛寿登场

第一个登场的说客叫鹿毛寿。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官职,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燕国人。但从他能跟燕王哙搭上话,至少说明燕王哙很信任他。鹿毛寿对燕王哙说:

“您呢,不如将燕国让给相国子之。您知道人们为什么都称赞尧帝圣贤吗?就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于是尧帝有了让天下之名而实际上却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您如果把燕国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到时候大王不就和尧帝一样圣贤了吗?”

鹿毛寿戳中了燕王哙的要害。燕王哙只知道像尧舜那样圣贤,国家肯定强盛,却不知道事变则备变的道理。时代不同了,尧舜来了也要变革。看来死读书害死人呢!

燕王哙果然中计。很快燕王哙就把燕国交给了子之掌管。子之没有推让,燕国哙也没后悔。子之的地位空前尊贵。

燕国虽然交给了子之,可子之还有顾虑。在他前进的路上还有一块绊脚石,那就是太子。燕王哙虽然有点傻,但是太子不傻,而且太子一党还遍布朝野,所以必须把太子踢开。怎么踢呢?还是忽悠燕王哙。

“或曰”登场

这回出来当说客的人史书上连名字都没记,只是用了个“或曰”,有人说:

“大禹一边说要把大位禅让给益,一边却把自己儿子的心腹之人都安排做了天下各处的官员。等到大禹去世后,启就联合自己的党羽进攻益,夺了大位。于是天下所有人都说大禹名义上要传位给益,实际上是要启自己去夺取。现在大王嘴里说要把燕国交给子之,但是燕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太子的人,这就是名义上把燕国交给子之,但实际上却把实权给了太子。”

已经被忽悠得迷迷糊糊的燕王哙听过这些说辞之后,再次上路。是的,自己怎么能做这样不地道的事呢?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这有违圣贤之道啊!于是燕王哙立刻命令把全国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大印收上来,全部交给子之掌管,要求他们都效忠子之。燕王哙的心眼太实了!

子之、燕王哙君臣终于大反串

这样一来,举国官吏都听子之的,太子也没有威胁了,于是子之正式坐上国王的宝座,面南背北,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国王,而那位实心眼的燕王姬哙竟然以自己年老不能听证为由,诚心诚意地站在阶下,当起了臣子,从此燕国所有的军国大事都由子之来决断,子之成了真正的燕王。王权时代史无前例的禅让成功了。

这是一场真心的禅让,禅让者与被禅让者都是真心的。不过仔细品味,还不能算作绝对的真心。因为这当中既有阴谋,也有被忽悠。

难道文明开启之后,这世上就真的没有绝对真心的禅让了吗?有,只不过它不在天朝本土,而是在华人文化圈。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一位来自广东的商人罗芳伯,在茫茫太平洋中的小岛婆罗洲(现为印尼加里曼丹岛)上,建立了一个叫做“兰芳共和国”的华人国家。这个国家的元首就是按照中国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去传承的。而且一传就是14任,直至这个国家因寡不敌众被荷兰侵略者灭亡为止。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这“绝对真心的禅让”。

3、绝对真心禅让

遍地鳄鱼的加里曼丹岛上的绝对真心禅让

在中国的历史上,百姓为了生存而迁徙的事不胜枚举。在所有的迁徙之中,最有名的是两个,一南一北,闯关东和下南洋。

闯关东是在祖国大陆,下南洋则是漂洋过海。闯关东主要是去东北垦荒,而下南洋则是去南洋经商。闯关东的主力是山东与河北的百姓,下南洋的主力则是广东与福建沿海的贫民。之所以要下南洋,是因为南洋可以经商能赚钱。那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所以从南宋开始,就不断有中国南方沿海的民众到南洋去讨生活。明清时代更是兴盛。

罗芳伯,文明开启后绝对真心禅让第一人

清朝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的一位落第秀才罗芳伯,就是众多下南洋讨生活的民众当中的一员。那年罗芳伯已经34岁了。他出发的地点是广东虎门,目的地是南洋中的“金山”坤甸。叫金山,是因为那里确实有金矿。

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凭着广东人的经商头脑,凭着罗芳伯多年来苦读并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中华传统文化,罗芳伯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从虎门而出,直达龙宫。他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建立了半军事半商业的公司兰芳公司,在南洋一带赫赫有名。

再后来,公元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十二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海外华人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全名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罗芳伯任国家元首,自称大唐总长。建国之后没多久,罗芳伯就向祖国称臣,做了大清的附属国。

加里曼丹岛的兰芳共和国

之所以叫共和国,就是因为罗芳伯虽是大唐总长,但不独裁。尤其是罗芳伯对领导人传承的制度上,完全按照自己儒家的理想实现了禅让。而且是真正的绝对真心禅让。

为什么在文明开启之后,中国几千年来都无法实现儒家禅让的理想,一个落第秀才跑到海外去就实现了呢?原因在于罗芳伯并不是照抄照搬尧舜禹古圣先贤的禅让,而是加进了民主选举的成分。这实在了不起,可要知道那时候是清乾隆年间,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的时候,美国《独立宣言》刚刚问世不到一年。

罗芳伯的禅让,一部分与上古时代是一样的,都是要前任领导人指定接班人。但与上古时代禅让不同的是,前任领导人只有指定权,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在全体民众,指定的接班人只是指定的候选人,当然这个候选人只有一个。不过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继承人,还是要看全体民众的意见。

就这样上古时代的禅让与近代的民主选举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而且这种禅让制还平稳运行了年,传承了14任,共12位华人担任了大唐总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兰芳共和国历任总长列表

好了,现在可以总结了。

文明开始前,禅让确实存在过。但因为那时文字还没出现,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也只能是传说。

文明开始后,在家天下的背景之下,禅让大多时候仍然是个传说,至多被当做野心家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几千年来就出现过燕王哙这么个千古奇葩真心禅让,还落得身死国乱的下场。

之所以禅让制在文明开启之后始终是一个传说,归根结底是因为少了民众的参与。

没有民众的参与,指望将天下视为私人财产的帝王主动把王权交给两姓旁人,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只能成为空想。一个广东落第秀才在海外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无数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深思不已。

禅让,一个美好的上古传说。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为老钱读历史原创出品,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4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