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种类 >> 丑女当政,一手导致国祚动乱,贾南风引发的
龙椅这个位置,古代皇室中基本上很少有人不想坐,但是想的人那么多,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能争呗,谁赢谁坐,因此这中国古代史当中,关于争夺皇位的事件,可真不少,比如说最为著名的九龙夺嫡以及玄武门之变。
可真要比起来,九龙夺嫡虽然很出名,也有无数皇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因此丧命,但好歹没有影响国祚;但千年前的这场关于皇位的争夺,却使得整个国家开始分裂长达数百年,处处生灵涂炭,这就是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发生的动乱,参与者并不仅限于八王,只是因为其中有八王势力比较大,所以称为八王之乱,他们分别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有人认为八王之乱完全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一手导致,其实并不是,真正埋下八王之乱祸端的那位是晋武帝司马炎,也就是晋朝的开国皇帝,贾南风不过是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这事还得从晋朝开国时说起。
公元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之后,就开始思索要怎么保证自己江山的统治。当时世家权利很大,司马炎自己就是篡位才当上皇帝的,自然会担心有其他世家效仿,于是想出了个昏招。
什么昏招呢?那就是大封同宗子弟为王。这些司马家的诸王不仅可以实现王国自治,收取国家内的赋税,甚至还可以进行王国置军,权力大的不得了。司马炎认为,这些宗室能够作为自己的屏障,杜绝世家夺权的可能,却忘了诸侯王同样具有野心。
春秋战国时期不就是因为诸侯王动乱导致天下大势分裂吗?司马炎估计是认为自己文韬武略能够治得住这些诸侯王,却忘记了权力会让人迷失,反正到了后期,司马炎可是非一般的荒唐,石崇斗富以及羊车望幸等典故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司马炎在那歌舞升平的时候,诸侯王却在抓紧发展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司马炎又做了个昏庸决定,那就是将贾南风指给太子司马衷作为皇后。贾南风是历史上著名丑女,不仅丑还心思狠毒,在背后操控着司马衷,一心想要夺权让自己大肆享受。
八王之乱分两个阶段,中间相隔了8年比较稳定的时间。第一阶段是公元年,当时司马衷已经即位,但大权掌握在太傅杨骏手中。本来司马炎是指定杨骏跟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司马亮是八王之一,乃司马懿第4子,司马炎的叔叔。
杨骏也是个狠人,他趁着司马炎病重之时囚禁了司马炎,给自己加了一堆官职。贾南风如果想要弄权,肯定得先将杨骏搞下去,于是就联络楚王司马玮杀进洛阳,杨骏身亡。司马玮是司马衷的弟弟,但是军权在握,又有清除杨骏之功,势力开始渐渐大了起来。
当时执政的是司马亮以及元老大臣卫瓘,贾南风先利用司马玮将二者杀害,再以司马玮伪造诏书杀害司马亮以及卫瓘为由干掉了他,开始了执政之路。之后8年虽然还是有一些纷争,但总体局势还算平和。
时间一晃到了公元年,由于贾南风一直没有子嗣,才人谢玖所生的司马遹坐上了太子之位,并跟贾南风关系很僵硬。司马遹的太傅乃是赵王司马伦,也就是司马懿的第九子,算是司马遹的爷爷辈。他利用贾南风跟司马遹的矛盾,先是劝说贾南风杀了太子,再反过来以此为由将贾南风处死,并废司马衷自己登基,司马衷被软禁。
司马伦没有治国的能力,而且他的登基给其他宗亲看到了政权的方向,于是齐王司马冏(司马攸次子、司马炎侄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弟弟司马孚之孙,司马炎的堂兄弟)、以及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十六子)联合起来,共同干掉了司马伦。
司马冏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则主掌全国朝政。司马冏这一招的确比司马伦高明许多,但他也是个好大喜功的,自己又了权利就开始乱来,给了其他藩王征讨他的借口。司马颙率先跳了出来,他认为大家一起干掉司马伦,凭什么你司马冏独自掌权?于是将长沙王司马乂一同拉下马,以司马乂是自己内应为借口,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当时就在洛阳城内,干脆将计就计干掉了司马冏,自己掌权。司马颙这下差点没给气死,又带着司马颖一起打司马乂,结果打了大半年都没分出个胜负,司马颙和司马颖只能班师回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司马炎的从兄弟东海王司马越此时跳了出来,趁司马乂疲惫不堪之际拿下了他,并将他送去给了司马颙。司马越这招借刀杀人用得挺妙,虽然后来因为司马颖专权,司马越不爽发兵讨伐,却落败逃回封地东海,但也间接性避过了争端中心。
等到中原乱作一团后,司马越在公元年班师回朝,并开始了清肃之路。司马颖,司马颙陆续被他去除,公元年,司马衷去世,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司马越作为太傅辅政,成为了霸王花战乱的最后赢家。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