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走,小编带你穿越到古代武平领略诗画八景
千年古县武平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系客家聚居地,历史悠久,人文丰厚,风光秀美。今天跟随小编走进武平,领略诗画古八景,穿越历史风云,关怀这片神奇的土地。
第一景
梁野仙山梁野奇峰接天庭,湍溪蜿转绕苍溟;高崖迭瀑飞虹影,曲涧流泉响玉铃。宿鸟悠然吟春韵,林花烂漫点新屏;清明世界风情好,绿水青山竞袅婷。梁野仙山郑冠松注:梁野山位于武平县城东北,亦称梁山顶,居昔时“武平八景”之首,被誉为“梁野仙山”,现为福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古以来,武平人视它为武平的象征。梁野仙山,横亘东南面积多公顷,保存着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蕴藏着丰富独特的物种资源与自然景观。第二景
龙河碧水梁野山高水流长,碧波漪澜城中央;阡陌纵横平野阔,田畴飘逸稻花香。虹桥入画笼烟柳,楼宇牵梦映斜阳,白鹭惊飞黄沙坝,三秋风韵胜潇湘。龙河碧水刘岩注:龙河碧水就是现在流经县城的平川河水,云礤的水就流入这条河中,再经中山、下坝两乡镇进入广东韩江。清康熙三十八年重纂的《武平县志·艺文志》中收入明代教谕王銮所作的《龙河碧水》一诗描述道:“门外龙河净碧洋,晚来吟眺似沧浪。高低楼阁平川市,大小船樯闽地航。远地归鸦金闪闪,长空过雁字行行。虽深百丈能窥石,只为源流彻底光。”这“净碧洋”“似沧浪”的平川河水“虽深百丈能窥石”,还能让“大小船樯闽地航”,足见当时水流之清、流量之多、水势之大。第三景
南岩石洞神兽倏然天外至,威仪蹯踞化灵岩;殿堂嵯峨均庆寺,法相端庄郑自严。济困扶危作仙佛,慈航普渡脱尘凡;遥看蛟水波澜起,一路顺风好扬帆。南岩石洞刘汉兴注:位于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因其石洞远看似张开的狮口,故称为狮岩。“南岩石洞”四周山清水秀,洞内鬼斧神工,玲珑剔透。第四景
平桥翠柳化龙溪边漾轻澜,太平桥下起船篷;娇莺宛转啼新柳,琼宇参差照碧穹;冠盖云游五贤庙,香烟飘袅天妃宫;醉看四海风流客,偎翠倚红映帘栊。平桥翠柳郑启荣注:在平川镇红东村北门岭与七坊村交界处。最早见于文字记载:“宋宝佑元年(年)在化龙溪上建太平桥,为武平八景之‘平桥翠柳’。”元代在此建有“天妃宫”,明代洪武年间又建成“五贤庙”,昔时商贾云集,一时繁华至极。这里曾经有水,有桥,有沿桥连片成荫的翠柳。传说,河的两岸各有一棵奇大的柳树,各有一树枝特平特长,伸过河面横跨河水形成树桥,行人可在树桥上来往行走,景色十分宜人。第五景
丹井温泉造化天然作丹井,四时汩汩涌温泉;一泓翠玉硫香溢,半壁柔波水色鲜。治病健身多应验,休闲颐养可延年;村姑月下肤凝雪,浴罢兰汤美如仙。丹井温泉刘汉兴注:位于武平县城厢乡兴东村溪东自然村。清代文人李非珠有《竹枝词》曰:溪东丹井最温和,水暖旋生滚滚波,村妇晚来呼伙伴,兰汤浴罢拭红罗。这里的温泉污垢能及时排去,池水保持浅碧清澄,人在水边可闻到硫磺香味。第六景
石径云梯石径盘旋掩翠屏,烟霞缥缈步云亭;危崖飞瀑鸣春韵,幽涧飘花逸清馨;树色迷离遮古道,岚光倏忽起青溟,遥看星火燎原处,山水悠然出圣灵。石径云梯郑启荣注:俗称石径岭,又名云梯山,在武平县域西去约二十华里,是一条通往东留和江西的古官道。石砌路从山脚至山顶有360多个石阶,山高路陡,林深树密,以其雄峻险奇享誉闽粤赣三省。第七景
绵洋古刹千年古刹赫煌煌,屋宇连绵气势昂;香客纷纭祈福应,佛光普照梵声扬。晨钟清越悟三界,暮鼓深沉定五常;净地无为修善事,人情旷达亦贤良。绵洋古刹郑冠松注:始建于北宋,素有“未有县场,先有绵洋之称”。原来的绵洋古刹在县南五里,自宋以来几度修复,曾为气宇轩昂、风光旖旎、幽雅清静的佛教场所和寺院,历代官宦文人留下了不少诗文。后历经苍伤,多年失修,以至圯毁,今重修绵洋古刹位于碧水公园一侧。第八景
龙岩雨霁九霄神祗下尘凡,相约齐来聚仙岩;锡卓龙泉开洞府,点化霞霓作慈帆。青山绿水融霖照,霁月光风著玉函;寄意人间添福寿,黄雀图报玉环衔。龙岩雨霁谢发明注:位于武平县中山镇龙济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据《武平文史资料》记载,龙岩雨霁又叫聚仙岩,聚仙岩庵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年),修建聚仙岩庵石碑云:“武所城南六七里,有平桥翠柳,龙岩雨霁,诸美景其优胜者,则聚仙九霄……遂相传为神仙聚集。”聚仙岩岩洞冬暖夏凉,清净幽雅,宽敞舒适,可容数百人。张自贤,福建武平人,武平县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闽西日报》《梁野文丛》《武平民间文艺》等省市县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是“江山文学网”“晨风书韵”等文学网站的签约作者,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多次获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