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ldquo文学与时代首届收获

发布时间:2022/6/27 21:01:54   
北京皮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文学与时代

——首届收获论坛暨青年作家与评论家对话

地点:上海巨鹿路号作家协会大厅

金理程永新

程永新(《收获》执行主编):大家上午好,很抱歉,因为我们整个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早早把大家叫起来了,我也是一个起不了早的人,所以有一点残忍,请大家包涵。

今年是巴金周年的诞辰纪念,我们今天上午的“首届收获论坛”和下午的“收获之美青年作家朗读会”是系列纪念活动里面的一个部分。现在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来参加今天会议的上海作协的领导和与会的专家。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汪澜女士,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教授杨扬先生,《上海文化》主编、著名评论家吴亮先生,《收获》执行主编肖元敏女士。刚刚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批评奖的两位,程德培先生、张新颖教授。这里过去是我们整个上海,现在慢慢崛起的年轻批评家的群体,他们有:张定浩、项静、李伟长、黄德海、黄平。

主持今天论坛的是复旦大学博士、年轻批评家金理。

社长李小林女士要我特别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当代年轻人的写作,对当代文学还有对《收获》杂志社此次活动的有力支持。

再过几天,是巴金周年诞辰。半个世纪前,年,巴金先生创办了《收获》杂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它变成中国文学的一个品牌。从我分配到巨鹿路号《收获》,我们每年在秋天的时候,都会买鲜花、拿着蛋糕给巴老过生日。巴金先生话非常少,带着浓浓的四川乡音,但是他经常一句话两句话就给你一种力量、启示。我这里想讲两个小事情。

当年80年代整个社会转型,在我们要不要做广告的时候,曾经征求过他的意见,他就一句话:你们又没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非常简单。《收获》没有做过任何广告。前不久刚去世的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张贤亮先生,他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收获》发表之后引起了争论,当时女作家都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巴金很认真看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后来讲了一段话,两年前李小林拿着用铅笔记录的条子念给我听,巴老说这个小说写的很好,虽然有一点“黄”。当时他这么说,我们就像吃“定心丸”一样。中国文学经历了非常不容易的过程,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巴金作为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给我们的情怀、情操、力量的支持,都是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深深的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许永远也不会改变。

从年到年,《收获》推出了多部中国当代作家非常实力派的作家作品,包括贾平凹《带灯》,韩少功《日夜书》,苏童的《黄雀记》,田耳的《天体悬浮》,金宇澄的《繁花》……等等。年,社长李小林年初就给我们制定了编辑方针,就是年大力推年轻作家的作品,今天在这里聚集了20位作家,有两位是年的,大部分是80后的,还有一位是90后的。这中间有很多作家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写出了优秀作家的作家。

《收获》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文学与时代,是青年批评家和作家对话。我们想表明我们不仅关心文学的昨天和今天,更关心文学的明天,关心明天的传承,关心文学的未来。所以我希望首届收获论坛可以在一个开放、包容的情况下,畅所欲言的交流。

预祝论坛可以取得成果,预祝下午的青年作家朗读会圆满成功,也祝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些年轻作家朋友们,在上海短暂的逗留期间,能够舒心、愉快。

金理(主持人):先请杨扬老师发言,因为杨扬老师一会儿有一个会议。

杨扬(右)

杨扬:《收获》开这个首届论坛,而且是主要针对80后作家组织的讨论,是破天荒的。谈80后,马上会想到新生代作家跟70后,我记得70后跟新生代作家,那个时候在上海开过一个研讨会,那个时候谈的是“代”的概念,陈村说不应该这么谈,需要谈一个一个作家。十多年之后,我发现80后作家出来跟70后,跟新生代作家是不一样的。现在80后的一个个作家有明星气质,比70后早的多,70后都是“代”的概念,现在的作家都是一个一个出现在刊物上,这个比较印象比较深。

第二,从内容来看,新生代作家,包括70后作家,我就觉得写欲望的比较多,刚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对物质生活这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