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习性 >> 最荒唐的北齐朝代,却在文化创作上取得了前
诗词硬知识NO.6
北朝诗坛④晋阳时代的文化高峰
从年北魏分裂到年北周灭北齐,在这数十年间,高氏家族虽然行事荒唐,但他们占据人文地理之便,不仅经济发达、人才荟萃,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公元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被六镇军阀高欢控制,西奔关中宇文泰集团,北魏至此分裂为东、西魏。
这里就不得不提北魏的“六镇”制度。
“六镇”的设立牵涉到曾在公元4世纪到6世纪在蒙古草原建立过强大政权的柔然汗国。柔然,亦称蠕蠕,是南北朝时期蒙古草原的强族。强大如拓跋焘,虽然一度将柔然铁蹄驱逐到更远的草原,但始终无法根本性解决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迁都平城之后,北魏王朝为了有效抵御柔然人的进攻,当时在平城周边设立了六个军事重镇——六镇,来拱卫京师。
六镇的军力依然阻挡不了柔然人的进犯,柔然铁骑几乎每年都会南下叩边。为了彻底解除柔然汗国的威胁,太武帝时期,北魏曾对柔然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用兵,分别是公元年、公元年以及公元年。最终于公元年深入汗国腹地,收缴其人户畜产百余万,大伤柔然元气,彻底解决北地威胁。
著名的北朝民歌《花木兰》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它既是诗亦是史。按北魏的兵役制度,凡身在“六镇”军籍者,皆世代为兵。六镇部队主要由职业军人和“民兵”组成,职业军人主要是鲜卑武人和鲜卑化的敕勒族人构成,他们骁勇善战是边防的主力军。
还有一部分民兵平时放牧或务农,战时履行军人职责。而且他们的作战装备需自行采购,所以才会有《木兰诗》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之句。
随着柔然汗国的衰落,六镇的军事职能也随之下降,但是六镇军阀的势力却在安定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迁都洛阳和门阀制度确立后,被边缘化的六镇军阀们渐渐与王朝离心。
公元年,灵太后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另立3岁的元钊做了皇帝。驻扎在晋阳的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素有政治野心,他以为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大军南下进军洛阳。
北魏末期的六镇之乱由此拉开序幕。
生性残酷的尔朱荣大开杀戒,在几年时间里几乎将北魏皇族和文武百官诛杀殆尽,实在是骇人听闻。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朱家族背负着千古骂名,辛苦杀戮数年,最终却被另一个军阀高欢攫取了胜利果实。晋州刺史高欢于年乘民怨沸腾之际攻占洛阳,并于年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一举控制朝政。
高氏将40万洛阳居民迁入邺城,并拆掉洛阳宫殿运建材入邺城,掌控东魏傀儡政权十余年,直到公元年代魏立齐。
高氏掌权的东魏和北齐是以晋阳、邺下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尤其是晋阳,既是高氏的龙兴之地,也是实际的统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高欢出身于汉族,因为家族累世戍边,属于被鲜卑化的汉人。汉家的文化渊源和家学的影响,使得这位胡化的军阀骨子里并不反对汉文化。
高氏虽以六镇武人出身,但缘于晋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高氏家族的汉文化渊源,东魏、北齐文学实际一直是在汉文化的土壤上健康地发展着的。东魏、北齐占有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这既是北魏王朝的中心统治地带,也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富裕、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从年北魏分裂到年北周灭北齐,在这数十年间,高氏家族虽然行事荒唐,但他们占据人文地理之便,不仅经济发达、人才荟萃,北朝文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北朝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就在这一时期、这一区域。
设立北朝历史上第一个官方文学机构高氏子孙的荒唐向来是独步史册的,他们在政治上鲜有作为,但却出人意料的重视汉文化的运用。齐后主高纬甚至修建了北朝历史上第一个官方文学机构——文林馆,并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文学热情,多次召集文臣宴饮。
名家辈出,散文创作独步当代在执政者的推动之下,晋阳文坛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不仅有三才子——温子昇、魏收、刑邵,更有入隋后大放异彩的卢思道、薛道衡等名家。南来作家则有萧氏皇族的萧放以及颜之推大家等。
北地三才子中,魏收政治地位最高,入北齐后曾官居中书令、尚书右仆射,掌管诏诰,死后更被谥号“文贞”。据史料记载,魏收原有文集七十卷,现全部佚失。由于他的诗歌与南朝宫体诗为同一格调,被后世评论家贬为浮艳淫靡,但从他部分留存于世的作品来看,此论调实则有所偏颇。
《月下秋宴诗》——魏收
此夕甘言宴,月照露方涂。
使星疑向蜀,剑气不关吴。
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
何必应刘辈,还来游邺都。
任国子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的邢邵现存文章多为应用文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他非常崇拜南朝沈约的文风,有“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之论调。从他现存诗作来看,“瑞动星光照,化穆月轮重”;“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连鱼”之句,确实有沈约三朝老臣的庄重典雅之风。
温子昇是晋朝名将温峤的后代,三人中才气最高。北魏孝明帝初,时年22岁的温子昇曾在全国的御史海选中,于人中脱颖而出,位列榜首。之后温子昇才名响彻大江南北,不光南朝梁武帝对他赞不绝口,据说吐谷浑床头放着的常读文集都是温子昇的作品。
在温子昇的诗歌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诗歌灵性在北地的重生。他的作品一改前辈的板滞凝重,文字轻盈立意却又丰盈。
以他的一首《结袜子》为例,“访故剑”、“逐前鱼”、“裁纨委箧”、“织素有余”四个典故巧妙串联出一首五古小诗,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却深刻揭示了喜新厌旧的人之本性,言简意丰、耐人寻味,不可谓不精巧。
《结袜子》——温子昇
谁能访故剑,会自逐前鱼。
裁纨终委箧,织素空有余。
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名家们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颇有建树,而且在散文创作上也成就不菲。杨衔之的《洛阳伽蓝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及魏收的《魏书》,均可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
词义贞刚,开一代诗风先河从洛阳时代开启的文学复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使得北地诗人在诗学上的技艺与成就早已今非昔比。
温子昇、刑邵、魏收等一批由洛入晋的作家积累深厚,在改朝换代的巨变中,他们的文学创作非但没有中断,反而在高氏创造的这片文学沃土中,更加茁壮。北齐末期,尤其是文林馆设立之后,李德林、卢思道、薛道衡等本地诗人与萧放、颜之推等南来诗人均待诏文林馆,诗人们得以集会唱和,切磋技艺。
这些诗人中亦不乏开一代诗风的佼佼者,如卢思道、薛道衡,均在北齐灭后入周,又于周入隋,成为隋代诗坛的开山鼻祖,其诗歌作风更是直开初唐。这一批本地诗人累世居住于边境,后又经历朝代更迭,饱受离乱之苦。末世的悲情、北地的苍凉,再加上士子们固有的济世精神,使得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内容和情感上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从骨子里更具有苍劲的汉魏古风。
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慷慨悲壮,风骨高标的汉魏气度。较之建安时期的作品,他们的诗歌又融合了南方诗人所创的声律技艺,因此在艺术上更加圆熟,呈现出“词义贞刚”的诗歌美学。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缘于北齐的边塞雄声算是盛唐气象之滥觞。
《捣衣》——温子昇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以温子昇的一首《捣衣》为例,虽说是模仿南朝谢惠连同题而作,但全诗无论是从体例还是格调,均超谢诗多矣。沈德潜说此诗“直是唐人格调”,陈祚明点评为“稍见风华,尚不漓质,都直指这首作品的“文质彬彬”之内涵。
北齐共历28年,但皇帝却换了4、5茬,可以算是北朝最为动荡的王朝。尤其是后主高纬宠幸佞臣,大名鼎鼎的和士开就是在他任下,并且无辜诛杀名将斛律光和兰陵王。
北齐也可以说是北朝政治最为昏暗的政权之一。可即便就是这样不堪的世道之下,在众多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北国文坛依然开出了娇艳之花。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北朝文化解读,如有兴趣,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