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tslf/210304/8714325.html一些当代文学评奖最终是奖励了作者的“终身成就”,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拒绝任何“意外”的评奖是如何同时拒绝自身任何的“可能性”的,它因过于“规矩”而流于平庸,也势必将逐渐让人厌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勃·迪伦的此次获奖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应该具有一种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文学的多种可能性,而非依据固有的观念和经验对活生生的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无情的规训。也只有在这种开放性之中,新的创造性因素才会不断生长,让人满怀期待。鲍勃·迪伦(BobDylan),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诗人。年发表第一张专辑BobDylan,此后发表BringingItAllBackHome,Highway61Revisited,ShadowsIntheNight等30余张专辑。出版有诗集NewMorning(),Desire(),WorldGoneWrong()。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gInTheWind)、《像一块滚石》(LikeaRollingStone)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曾获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年金球奖原创歌曲奖、年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冷门”的启示
——从鲍勃·迪伦看当代文学评奖文
徐刚就在上周,万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爆出“大冷门”,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鲍勃·迪伦这位摇滚歌手竟然能够获得此奖。这一堪称“出格”的行动一时也让人惊呼,这是诺贝尔奖评委们的“行为艺术”。有人直言不讳地将之斥为一个巨大的玩笑,也有人郑重其事地宣称这是最令人服气的一次颁奖。争议归争议,话说回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从来都没有众望所归的时候,“大热必死”的局面总在不断上演。尤其是最近几年,从勒·克莱齐奥到莫迪亚诺,再到阿列克谢耶维奇,几位获奖者大概都不太能算经典意义上的“文学”作家。这个表彰过丘吉尔、罗素的传奇奖项,已然清楚地表明它对不同流俗的生活多样性,以及异质性文学经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