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拍鸟,我不追求背景

发布时间:2022/6/6 13:30:34   

拍鸟,我不追求背景

谷国强

每一位鸟类摄影人都渴望拍摄到画面亮丽的图片,我也莫能例外,但我在做候鸟观察中,却从不追求漂亮的画面背景。曾经一位北京的朋友来6号候鸟观测站拍鸟,他为我感到遗憾。他说:你这里资源这么好,都被浪费了。于是给我出了许多如何改造观测站环境的建议。他告诉我,如果在北京,当地的兄弟们会经过改造,将所有的鸟儿都拍出精品。我思量了一下,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做。因为如果按照他的建议做了,我的候鸟观察记录将毫无意义。大自然中的鸟儿还有一个例子,那年北戴河的一位朋友看到我在《鸟网》上发的一组黄雀图片,立即联系我,并次日就赶到大连,据他介绍,大连秋季迁徙期成千上万的黄雀在他们那里绝对罕见,至少他拍鸟多年还从来没有拍到过。那天下午我因事不能陪他,将他自己留在观测站,第二天我到了观测站楞住了,因为观测站的右侧自然生长了一棵小柳树,已经三年了,翠绿悦目,我与几位观察员还期待着它再长大,那样就为观测站增添更多生机。但此刻却被折断了,扔在山坡上。蔷薇上的燕雀蔷薇上的栗鹀我总觉得无论是做候鸟观察,还是观鸟拍鸟,都应该是鸟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中,比如各种歌鸲都习惯钻地沟,你楞是通过某种方法将它引诱到一个漂亮的木桩上,图片虽然很漂亮,但只能骗不熟悉这种鸟儿的习性的人,而对于熟悉这种鸟儿的人来说,看着特别不舒服。当然即使歌鸲们也有上枝的时候,但也不可能上到四周空旷的造型古朴的孤枝上。躲在灌木丛中的黄腰柳莺西府海棠上的小鹀在我的图库中也能找到一些背景亮丽的图片,但那都是从数十万幅记录图片中选出来的,而没有刻意人为造景的。从年开始做候鸟观察记录至今,我个人从未刻意人为造景过。我也理解有些候鸟观察员的心情,近年来有的观察员对环境做了些修饰,我虽然默认,但也强调不能超出界限,不能有人为的痕迹,尤其是不能将非本土植物带入观测站。曾经有一位外地朋友给我发来了一组照片,是翠鸟分别站在长号、铁炮百合和洋兰上,我劝他平日消磨时光自娱自乐可也,千万别发到网络上,因为这会产生负面效应。我偏爱的北灰鶲枯树上的山斑鸠如果说我完全不在乎画面美也不确切,比如,到了晚秋,观测站水位降低,鸟儿在黑色的地面上,我也看着不美观。一次发现戴菊恰巧落在一片黄叶上,这给了我以启发,我便将飘落的黄叶尽可能地撒在水边,让黄叶衬托着小鸟,增添一些色彩。但仅限于此。水边饮水的黄腹山雀准备起跳的树鹨鸟类摄影图片不仅有欣赏作用,更重要的是生态记录作用,通过自然摄影图片可以分析各种鸟类的自然栖息、觅食、繁殖环境及其食物种类及生态习性。如果不蕴含这些信息,再美丽的图片都很难有生命力。毕竟全世界鸟类摄影人太多,质量竞争太残酷,无论花费多少精力和资金,想在这种竞争中出类拔萃太难。灌木丛中的田鹀正在饮水的鸲姬鶲我不机械地反对一些老年朋友将鸟类摄影当做消遣,也不绝对反对人工布景或低限度的诱拍,但一定要有度,即以不伤害鸟类为限。但对于有志于在鸟类摄影上有一番作为的朋友,我还是奉劝:坚持自然拍摄,远离诱拍棚拍,做一个高尚的自然摄影人。谷国强

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8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