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东林党和魏忠贤哪个好哪个坏
小时候,是非观很朴素的。接收到的教育都是太监阉人集团是坏人,魏忠贤是大坏蛋,东林党都是好人。年轻时,读了点书,半桶水,才知道东林党也是私心利欲很重,为了自己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天下利益。对抗朝廷,让朝廷收不上税,导致明廷无钱可用形势不可逆转。而被刘宗敏拷掠后的百官居然能榨出多万银两。这么一比较,真的还不如魏忠贤,起码那时明朝还有点希望。
不过这些都是今人的眼光,从上帝视角看问题了。如果当时东林党人和明朝的皇帝们知道要亡国了,大家都没有好下场,指不定也能捐弃前嫌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了吧。
现在再仔细想想,如果站在当年的文人角度来看,东林党的做法也符合时代的特征和人性的抉择。明帝国养了百万宗室蛀虫,老百姓们却生活艰难。而文官集团又和皇权产生了各种道德大矛盾,特别是国本之争,造成了两者之间相互不对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巴不得帝国快快垮掉,人人都厌恶并抛弃了明王朝。所以,当官的都不出力,文官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商人们想着偷税,浙江的茶税从每年几百万贯最后变成几两白银。而底层的农民更受土地兼并之苦,流离失所困苦无依。卫所制度更是让军户生不如死。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唯宗室统治者,依旧能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皇权差遣不了文官集团,就不得不依仗宦官集团打压文官,替自己办事了。导致矛盾更加激化。你越打压越独断,越是收不上钱。没钱所以也导致了明代最后连兵都养不起了。宋代禁军还能养百万之众,到明末打个萨尔浒七凑八凑也就凑个十几万。最后还把驿兵都裁撤了,引发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造成更大的动乱,帝国风雨飘摇,真的一根稻草即可压垮。
就像一个家族企业,老板养了一群只领高额工资不干活的裙带亲戚,有时候这群人不光不帮忙,还要瞎指挥帮倒忙。却严格要求底下员工,多干事,少拿工资,谈奉献。员工们是忍了又忍,只能出工不出力,直到有一天公司隔壁又开了一家新公司,各项待遇条件都比现在的公司好,你说员工跑不跑。
《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不把我当自己人,我自然也不当你为兄弟,离心离德的明王朝自然而然地被文人集团抛弃了。因此现在看来,为了自己利益的东林党人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亡的是朝廷,不是国家。只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想不到居然大顺朝后有大清朝。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
当然,最后文人们发现,大清朝居然比大顺朝还好得多,更是把异族论抛到了九霄云外。清朝统治者说“与文人共天下”。确实做得比明季更好,手段也更高明。开科取士,养廉银,降爵制度,勤政无昏君等等,都是吸取了一系列的明代失败的教训。
康熙帝谕大学士:“明季宫女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今则宫中不过四五百人而已。”知微见著,这儿一对比,都能看出清朝确实比明朝强太多了。只不过,风云际会,清朝遇到了“五千未有之大变局”,不然凭着唯一一个战胜农民起义并隐隐有中兴之相的朝代,还能延续不少时日吧!
以上便是个人读史浅见,虽可能有失偏颇,却是个人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对比将来是否思想有所改变。也欢迎大家探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