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种类 >> 太平天国冯云山临死前让洪秀全成功后杀掉杨
太平天国运动是英雄的史诗,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发人深省,给人的经验和教训俱在。透过历史的硝烟,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奋斗、苦苦的挣扎,最终灰飞烟灭。
年城破,大量的臣民被屠杀殆尽,包括天京市民几乎无一幸存,这座历史的悠久的城市毁于战火,几十年后才得以恢复。太平天国统治南京十几年的痕迹被彻底荡平。
冯云山是早期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太平天国,恐怕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中而不被我们所知,就像一场流产的革命胎死腹中。而冯云山就是革命的接生婆,而洪秀全就是产妇、革命的“母亲”。
冯云山与洪秀全是发小、同学,还透着一层亲戚关系,因此关系格外好。冯云山就是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就像刘备手里的关羽、张飞。没有冯云山,洪秀全的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而夭折。
冯云山的行动能力很强,开创了紫荊山革命根据地,就像红军时期的井冈山,如出一辙!冯云山在这里深耕,与山民打成一片,用他的思想、学识、热情灌输进山民枯竭的心灵、乏味的生活,从此有了奔头,不再浑浑噩噩,逐渐组织起强大的力量,为起义作准备。而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都是他发展的骨干,逐渐成长为一方诸侯,在清末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杨秀清、萧朝贵逐渐利用拜上帝会组织的漏洞而后来居上,超越冯云山成为东王和西王,分别为九千岁和八千岁,为一等王。而冯云山和韦昌辉为七千岁和六千岁,而为二等王。翼王石达开五千岁,而为三等王。太平天国内部可谓壁垒森严、等级严酷,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太平天国的权威,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天王,有等级才能体现出优越性。而东王权力过剩,也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东王可以节制诸王”,让洪秀全日后被放在火上烤,逐渐权力失衡,被架空,发生了内讧,大厦将倾,后起用陈玉成、李秀成二位主将,太平天国又维持了一段时间才覆亡。天京事变是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逐渐成落日余晖。
洪秀全有孤傲自负的一面,未必事事听冯云山的。而冯云山对洪秀全忠心耿耿是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比不了的,是他真正的嫡系。而太平天国内杨秀清与萧朝贵是发小,自成一派,但又是竞争对手,都想位极人臣更进一步。
只是,冯云山和萧朝贵两个杨秀清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提前离场,让杨秀清心欲望增长,使洪秀清设计的权力架构被打破,出现了东王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所以说太平天国死于一场“意外”!如果西王和南王在,东王就不敢对天王的权威发起挑战而引起洪秀全的不安而密令北王和翼王来剪除东王。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北王又蹦了出来,欲取东王的地位而代之,越发引起天王的惊恐:“这北王比东王还狠哪”!又令燕王设伏捕杀北王,一时天京城内血流成河。
太平天国的蓝图是好的,终功亏一篑,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使革命抹上了失败的阴影。但是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朱元璋不是成功了吗?这就与领导人的个人因素有关了,而洪秀全没成功而及早地享乐甚至疲于政事,常年深居宫中,与勤劳、兢兢业业的朱元璋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洪秀全是朱元璋,岂不是可以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不以成败论英雄,事情总有巨大的偶然性!
比如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围困差点见了阎王,幸亏手下舍命相救而得以保全,不然统一天下的可能就是陈友谅!
比如张献忠被叛徒出卖指认而被对方突然射中倒地身亡,手下30多万军队顷刻慌乱瓦解,而对方只有十几万兵力而已。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本来张献忠的胜率很大的!如果张献忠胜了,结局会向何方发展?可以设想!我就不信这30多万军队都是酒囊饭袋,而不是十多万清军的对手?一片石战役,李自成是中了清军的埋伏,进了预先清军设的局,不然胜负难料!
冯云山白白忙活一场,从年起长达10年呕心沥血,他是革命的播种机、洪秀全的参谋长,死于年,年仅37岁。还算青年,按照现在的眼光、划分来说,正如李大钊死时才38岁,冯云山才是太平天国真正的二号人物。按照他的设想,革命一旦成功,就应该立即杀掉杨秀清,取代杨秀清的自然只能是冯云山而不是萧朝贵,因为他是洪秀全的心腹大将,而其余都不是,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只可惜,洪秀全和冯云山的美梦都没有实现。冯云山是希望辅佐洪秀全进入北京坐江山进而改朝换代的,只是止步于南京,然后香消玉殒,一场梦,怀着天国之梦倒在了路上。
当年太平天国攻下武汉,洪秀全是准备全师北上的,但却遭到了东王的否决,因为他有代天父发言权。如果冯云山在,是否可以践行这一主张,一举而拿下清朝的统治
中心呢?只留后人去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