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汉语拼音音节到底有没有声调疑难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2022/10/18 22:28:08   

1.《春夏秋冬》中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答:风指的是空气流动的现象,春风即春天温暖的风,也用来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满面春风,或用来比如恩惠。

雨指的是从云层落下的水点。夏雨即夏天的雨。

霜指的是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接近地面的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结晶体。霜期通常为秋季至春季时间段。秋霜即秋天的霜。

雪指的是云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遇冷凝结而飘落的冰花,多为六角形。冬雪即冬天的雪。

2.《姓氏歌》中的“姓”和“氏”有什么不同?

答:姓、氏都是表明家族的字。姓的本义是标示血缘关系的整个氏族的符号,它的产生与母系社会有关。氏本是姓的分支,起于父系社会,祖先的称号、谥号或国名均可为氏。后来姓、氏逐渐合一,二者不分,统称姓或姓氏。

3.《小青蛙》中的“青蛙”和《动物儿歌》中的蝌蚪分别是什么动物?

答:青蛙是蛙的一种。皮肤光滑,通常为绿色并带有灰色斑纹,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水边,擅长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雄的叫声响亮。捕食田间害虫,对农业有益。

蝌蚪是蛙或蟾蜍等的幼体。黑色,椭圆形,有鳃和长尾巴。生活在水中。

4.《祖国多么广大》中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答:祖国即祖先以来所居之地,国籍所属的国家。

5.《树和喜鹊》中的“鹊”和“雀”有什么不同?

答:鹊专指喜鹊,常用词“鹊起”,形容像喜鹊忽地飞起,比喻名声突然兴起。

雀是一种鸟类,体型较小,嘴短粗,善鸣叫,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或昆虫为食。有的叫声很好听。常见的有麻雀、黄雀、金丝雀等。有时特指麻雀。

6.汉语拼音音节到底有没有声调?

答:音节在语音学上一般指听感上可直接分辨的最小语音片段,由一个相对响亮的音及其前后的辅音构成,有时也可以没有辅音。如han(汉)就是一个音节,其中,a是一个相对响亮的音。在汉语中,音节也是声调、轻重音等超音段成分的承载单位,所以有时也将声调看作音节的一部分,如hàn(汉)也是一个音节。

7.《端午粽》中的“端午”是什么节日?

答: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民间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船,纪念两千多年前投江自沉的伟大诗人屈原。又称端阳。

8.《彩虹》中的“彩”与“采”有什么不同?

答:“彩”指物的颜色、色彩和花样等,如“剪彩、挂彩、喝彩、精彩、出彩、光彩、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采”主要指人的神色、精神,如“兴高采烈、神采飞扬、一睹风采、文采过人、无精打采”。

9.《狐狸和乌鸦》中“唱了起来”的“起来”读不读轻声?

答:“起来、下去、上来、上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进来、进去”等趋向动词的读音:

(1)趋向动词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轻读。如“你快起来”中的“来”,“做起来”“高兴起来”的“起来”。但是,如果趋向动词前有“得”或“不”,趋向动词就重读。如“他起不来”中的“来”,“拿不/得起来”中的“起来”。

(2)动词后的复合趋向动词(如“起来、进去”等)中间插入其他成分时,后一个趋向动词轻读。如“唱起歌来”“走进教室来”之类句子中,“来”轻读。

10.《小池》中的“树荫”和“树阴”有什么区别?

答:“树荫”指的是树木的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树阴”同“树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8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