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是怎么出现的亲戚宠过

发布时间:2022/9/17 17:44:10   
治白癜风哪里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当初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乱世枭雄没能做到的事,

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做到了,

在父亲司马昭死后没几个月,司马炎就迫不及待地将魏元帝曹奂拉下皇位,

随后自立称帝,立国为晋。

只不过司马炎没料到“一统天下”竟如“昙花一现”般短暂,

而埋下祸根的正是司马炎本人,

不仅把亲戚们宠过头了,还给自己儿子司马衷娶了个“惹祸精”贾南风,

这个性情彪悍的女人,将是日后“八王之乱”的祸首。

原本“八王之乱”只是司马家族内部大乱斗,

不料打着打着,反被“帮手”们——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胡”赶出了中原,

晋亡,确切地说西晋就此灭亡。

于是,“五胡”建立的十六国政权开始在北方混战,

为避祸,司马炎侄子司马睿南渡至江南,后大量中原臣民举家南徙,

这也是历史上中原人第一次大规模背井离乡离开中原,史称“衣冠南渡”。

东晋政权建立后,纵有祖逖北伐、桓温北伐,

但荣辱已逝,王公贵胄龟缩江南,再无雄心壮志收复中原失地!

总的来说:

01亲戚宠过头的后果

晋武帝司马炎能当上皇帝,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味,

其祖父司马懿,一手打造了司马家族的基业,发动政变诛杀了曹家实力派曹爽,以及亲魏的能臣名士,独揽朝廷大权

其父司马昭又灭了蜀汉,进一步巩固了司马家的势力,

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原本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不过司马昭死后,接班人并非“模范儿子”司马攸,而是长子司马炎。

除了“立嫡立长”这个传统缘故,其实司马炎能够接班是与何曾、贾充二臣勾结在一起,

在考核中“作弊”,糊弄了司马昭,才当上接班人。

司马炎的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是终于听了劝谏伐吴,完成了统一。

而他并不是个合格的君主,

当时人们认为司马氏能够取代曹家的原因是曹家孤掌难鸣,

司马炎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将自家亲戚上至祖父那一代下至自己下一代封赏个遍,

封地有几万户的大国,也有几千户的小国,

诸王不仅可以从这些民户上交朝廷的赋税中,分得大量利益

他们还可以在自己封地上养军队。

司马炎为了把司马攸这个声望一直很高的弟弟赶到封地上,

又是一场改革,下令所有诸侯王都回自己封地去,

虽然气得司马攸愤呕血而死,但也为自己带来了隐患,

原本怕自己势孤才宠亲戚的司马炎,就这样削弱了自己这边的实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权贵们千方百计多占人口,“八王之乱”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除了司马家的众亲戚,官员也可以占有土地,官员的亲戚们也可免除赋税徭役,

一时之间,数量不多的民众要养着数量越来越多的贵族官僚,

久而久之,“小马”再也拉不动“大车”,各地出现不少流民,

而他们也将成为西晋王朝掘墓人中的一部分。

司马炎在选继承者的问题上,也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原本有大臣建议他传位给弟弟司马攸,

或许因为自己通过不良手段夺取了原本属于司马攸的一切,

又或许自己几度这个弟弟从小到大都备受瞩目,

司马炎无视劝谏,仍旧将接班人选为自己的长子司马衷,

可太子司马衷,就是后来的晋惠帝,年仅13岁,还是个痴呆低能儿。

司马衷听说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许多人,觉得很奇怪,便说:“何不吃肉糜?”

这是个千古流传的大笑话。

既然是个白痴,司马炎为什么还要立他做皇太子?

一是,司马衷是他原皇后杨艳的亲生儿子,这个杨皇后去世后,司马炎娶了她堂妹杨芷,

杨家为了自己利益,说啥都得顶着司马衷,甚至撺掇司马炎给司马衷娶了奸臣贾充的丑女儿贾南风。

二是,司马衷也在贾南风的策划下“作弊”通过了司马炎的“智商考核”,

真是亲父子!上位手段都如出一辙。

三是,司马衷有个极其聪慧的儿子司马遹,这孩子深得祖父司马炎喜欢,未尝没有给孙子铺路的打算,全然忘了自己有个彪悍的儿媳贾南风,司马遹可不是贾南风生的。

司马炎根本没有细想这个问题,他一心只想着自己后宫“空虚”,

不仅将吴后主三千后宫全盘接手,

还下令在他采选之前禁止婚嫁,一时之间后宫人数竟达万人之多……

整日沉迷酒色的司马炎患了重病,神智不清,

皇后杨芷趁机骗得遗诏,将大权托给了自己父亲杨骏,

几天后司马炎驾崩,时年55岁。

痴呆儿司马衷继位,贾南风成为皇后,

杨芷为太后,杨家开始在朝野中横行......

只不过这一切扎了贾南风的“眼”,为了夺权,掀起了“八王之乱”这股浪潮。

02后宫争权,引发“八王之乱”

自打贾南风嫁给司马衷,在宫中也制造过几次事端。

对于这个手段毒辣的皇后,老外戚杨家一直是防备的,这让贾南风愈加不满。

再加上聪慧的太子司马遹也日渐成年,她自己无子,

久而久之就滋生夺权的念头。

贾南风先联系与杨家有矛盾的朝臣,又联系司马亮,这个与司马昭同辈,又是司马家最具权势的汝南王,来讨伐杨家。

司马亮拒绝了,朝臣又联系司马衷同父异母的弟弟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二话不说带着人马从封地赶到了京都洛阳。

就这样贾南风成功发动了政变,杀死了杨骏兄弟,废黜杨太后将她活活被饿死在了冷宫里,杨家被灭族。

处理掉杨家后,贾南风又借着皇帝诏书,把汝南王司马亮召回京师入朝执政。

两王之间很快就产生了裂痕。

楚王司马玮在帮助贾南风除掉杨家后,掌握了朝中部分兵权,愈发嚣张,

膈应得司马亮一门心思想夺掉他的兵权;

司马玮也看司马亮这老头子不爽很久了,于是向贾南风诬陷司马亮有反心,

这两人“坏心眼”一拍即合,连夜派兵围了司马亮的宅子,司马亮和儿子司马矩还没搞清状况,就被立即处死了。

当夜一同遭殃的还有朝臣卫瓘一家,也是贾南风和司马玮的“眼中钉”。

只不过司马玮没料到,这一次他被贾南风利用了,

贾南风在他杀掉司马亮后,即刻将矛盾对准了他,不仅指责他杀了二公,还将他捉拿后处死。

至此,八王之中有二王被贾南风除掉。

好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权在握的皇帝贾南风,还有一块心病,皇帝痴傻好摆弄,

可皇帝的儿子司马遹可不是傻子,再加上贾南风自己作风不正,背着皇帝胡搞,

朝臣渐渐有了废掉贾后而立太子司马遹母妃谢氏为后的念头,

贾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先是谎称皇帝病了,儿子得来看望老子,

又假传圣旨逼太子喝酒,趁着太子喝得烂醉让他抄录一份文书,

第二天,这份文书就摆到了朝臣面前,内容是:父亲快杀了贾后,你不杀我就动手了......

就这样,太子被废,押赴许昌幽禁。

03司马氏骨肉相残

本来太子的罪证有些不清不楚,昔日的太子党难免不服,

于是赵王司马伦出场了,他也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

司马伦有一门客叫孙秀,此人诡诈阴险,

他撺掇司马伦先去鼓动贾南风除掉废太子,然后再动手除掉贾南风后借机夺位。

在孙秀刻意制造的谣言下,贾南风果然上当了,派人毒杀了废太子,

随后赵王司马伦就围了宫城,废掉了贾南风,后将贾南风毒杀。

同时剪除了贾后党羽,包括拎不清自己位置但又很有才的张华。

司马伦虽然没有夺位,但是独揽朝政大全,夺位之心也算是人尽皆知了。

赵王司马伦虽然夺了权,但也有了心病,他觉得皇帝司马衷的弟弟淮南王司马允是自己最大的威胁,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隐患,

于是两方人马进行了一场大厮杀,淮南王被杀,但淮南王并没有算在八王之内。

司马伦最终还是没忍住,把痴呆皇帝司马衷拉下皇位,自已即位称帝取而代之,

但这举动很快引来了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冏的不满,

四王接连起兵,号召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兵败,被迫自杀,痴呆皇帝司马衷被迎回皇位。

第一轮混战结束。

除掉司马伦后,带头发兵的齐王司马冏在朝中权势日益,成都王司马颖以退为进,

任由司马冏独揽大权。

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能忍,果不其然,河间王司马颙坐不住了,

他撺掇长沙王司马乂共同出兵,夺取齐王司马冏的权力,在二王合力打击之下,齐王司马冏兵败被杀,这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四个王。

大权又落到了长沙王司马乂手中。

第二轮混战结束。

没多久,河间王司马颙又不舒服了,这回同样坐不住的还有成都王司马颖,

上一轮还没来得及凑热闹,就结束了,这一轮说啥都得参与进去,

司马颖这一参合,把他前期的经营都赔进去了。

二王人马结合,矛头指向还在洛阳城里的长沙王。

没想到这回俩人碰上了硬钉子,这一仗打了许久,还没分出胜负。

战局陷入了相持状态。

忽然,洛阳城里发生了内变,一直看热闹的东海王司马越出场了,

他趁着长沙王被城外二王围困之际,突然出手扣留了长沙王司马乂,

成为阶下囚的司马乂很快被放在火上活活烤死,这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五个王。

第三轮混战结束。

这一轮混战结束后,成都王司马颖自认出力最多,损失最多,所以好处让他占了个遍,

但他并没就此入驻洛阳,只是将五万兵士留下守城,自己还是回了封地。

但是这并没起什么作用,扭转战局的东海王心理一直很不舒服,若没有他,还不知道谁胜谁负,但结果自己啥好处都没捞到,

所以很快,便爆发了新一轮的混战。

东海王司马越带着皇帝宣布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结果兵败,皇帝留给了司马颖,自己逃回了封地。

刚出手就惨败的司马越并不甘心,于是将主意打到迁居中原的鲜卑、乌桓身上。

司马越实力大增,带兵反攻成都,打得司马颖连连战败,士兵们逃的逃,散的散,

司马颖只得带着皇帝和为数不多几十人开始向洛阳流亡。

此时的洛阳城已经落在了河间王司马颙手中,出城迎接皇帝和司马颖的正是司马颙的手下大将张方,

原本以为张方是救星,没想到此人却包藏着祸心。

他不仅带兵把洛阳城搜刮了个遍,还把皇帝强行掳到了长安,差点一把火烧了城。

这背后坐镇指挥的,当然就是处处先动却处处没捞到好处的河间王司马颙。

河间王司马颙掳走皇帝的举动,激怒了司马越,他同时将矛头指向了司马颙。

这时司马颖已经兵力薄弱,司马颙又势单力薄,

司马颙本想献出“罪臣”张方的人头与司马越和解,却遭到拒绝,而后兵败逃走。

司马颖听说司马颙求和解之事后,觉得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也只得四处逃窜,

后被抓获杀死,这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六个王。

司马颙的下场也很凄惨,他奉东海王越命赴洛阳,在半路上被南阳王司马模(司马越之弟)所杀,这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七个王。

第四轮混战结束。

最终,司马越这匹“黑马”在“八王之乱”之中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这胜利并没能保持多久。

痴呆皇帝司马衷不久也死去,相传是被司马越毒死的。

其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

绵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结束了。

04乘虚而入的“五胡”十六国是怎么回事?

旧史中有“五胡十六国”之说。

五胡,即指匈奴、鲜卑、氐、羌、羯。

十六国,氐族李雄兄弟成汉和匈奴人刘氏所建立的汉(史称前赵),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两个政权;

继而有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再后有后燕、南燕、北燕,有后秦、西秦、夏,

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另有西燕和冉魏,一般不算入十六国之内。

十六国的创立者,并非都是胡人。

原本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就导致人口锐减,新兴政权便大力鼓动周边各少数民族内徙,

曹操击败袁绍后,先将乌桓人迁到河北,后将氐族人迁到关中,

而曾经被汉武帝打得一蹶不振的匈奴人,也逐渐向中原地带迁居,其中包括匈奴的一个分支羯族人,

此外还有春秋时期便逐渐内徙的羌族人,再加上匈奴垮塌后新兴的鲜卑族,在于中原政权来往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部落迁居过来。

他们有的与汉民混居,有的在某个区域群居,也产生了一些小政权。

这些内徙的民族,在西晋时期同样要承担赋税徭役。

这也是当初曹操鼓动人口迁徙的原因,人口太少的话哪来的税收?

但是到了西晋时期,这部分人口也成了各大势力争夺的对象,争相上书将他们迁入自己地盘上。

猝不及防的混居,必然会造成一些民族矛盾,

再加上“八王之乱”又是天灾不断,一时之间,四处可见声势浩大的流民群。

西晋前期已经发生过多起少数族人起兵反晋事件,

而西晋末期,率先起兵反晋的是氐族人首领李特兄弟,李特率流民余人起兵,自称益州牧,后战死,其弟弟李流、李雄相继统领起义流民。

流民加入反晋队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遭受战乱和天灾本就生存困难,朝廷鼓动流民返乡不仅没有生活上的支持,

甚至一些官员在还他们返乡途中设立关卡,企图“榨干”他们的血肉。

后李雄攻下成都,建国大成。

后李寿于东晋时期,将国号改为汉,史称成汉。

(这个政权后被东晋消灭。)

原本在西汉时期,汉与匈奴联姻,比如“昭君出塞”,

并且汉匈和亲的政策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

因此东汉时期,匈奴人自称是汉帝外孙,并改姓刘,

而趁“八王之乱”崛起的刘渊,正是匈奴人。

原本若干匈奴贵族被长年累月的“压榨”早已心怀不满,恰逢“司马氏骨肉相残”,

他们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开启了“复邦大业”。

在刘渊打着助力成都王司马颖的旗号集结兵力后,掐准战事结束后,

在战场上假意转悠了一圈,回去就在左国城建国称汉,自称汉王,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备一家这门亲戚就这么被强行认下了。

刘渊建国后,羯族人石勒率部来投,刘渊的实力又有所增加。

石勒原本被抓,卖为奴隶,当时成都王的旧部公师藩在司马颖被司马越追击之时,

起兵响应司马颖,而石勒就在这时投奔了公师藩。

后公师藩兵败被杀,石勒于是投奔了刘渊,毕竟刘渊当时名义上是站在司马颖这一边的。

石勒也就成为刘渊手下一员猛将。

当时的西晋,在经过八王之乱后,已经薄弱不堪,上位的晋怀帝犹如傀儡,

在刘渊得知西晋都城洛阳此刻空虚的消息后,迫不及待的安排人马向洛阳开进。

结果久攻不下,期间刘渊突然去世,其子刘和继位。

刘渊尸骨未寒,刘和就想解决刘聪,

但无异于以卵击石,反被兵权在握的刘聪所杀,于是刘聪继位。

这边刘和、刘聪夺位,那边的西晋洛阳城也没好到哪去。

战乱之中,城里粮食匮乏,司马越呆不下去了,借着讨伐匈奴刘家这个借口,带着几万兵马出走了,

抛弃了整个洛阳城,城内已无秩序混乱不堪。

此举遭到了晋怀帝记恨,下令讨伐司马越,在这种四地流民小武装作乱再加上胡人叛乱的情况下,

贸然将司马越先放在首要敌人的位置上,可谓愚蠢之极。

司马越看见诏书后,活活气死了,这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最后一王。

石勒得知洛阳内乱后,率领精兵先除掉了司马越残存的势力,

晋怀帝在洛阳也坐不住了,带官员出逃刚出宫门就被盗匪抢劫,只得原路返回。

最终跑也没跑了的晋怀帝还是被闯入洛阳的石勒抓获,后被刘聪杀死。

侥幸逃脱的晋怀帝的侄子司马业在长安被拥立为帝,他也是西晋最后的皇帝,晋愍帝。

虽然愍帝下了诏令,意图召集人马打回去,可惜今时不同往日,

除了琅琊王司马睿部下一名叫祖逖的人请战,别人毫无回应,

当初琅琊王司马睿得罪了成都王司马颖,于是南渡长江到了今日南京落脚,

司马睿虽然同意祖逖出战,却也只给了他一千人......结果可想而知,

今天看来实在很悲壮!

身在长安城内的愍帝,坚持了多年,也抵挡了多年匈奴人的进攻,

当时的长安早已破败不堪,全城不满百户居民,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在没人赶来救援的境况中,竟然能坚守多年,

可见晋愍帝已经尽力了,

尽管如此,晋愍帝最终还是出城投降了,西晋灭亡,共历四帝,存52年。

晋愍帝后来也被刘聪杀害。

有人说北宋徽、钦二宗与西晋怀、愍二帝的经历比较相似,

但是我觉得,至少我们能从晋末帝身上看出他们极力反抗的身影,这是徽钦二宗不曾有的。

得知晋愍帝遇害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方登位称帝,建立东晋,立都建康。

同一年,北方匈奴那边,刘聪死,其子刘集继位,没多久刘集被堂叔刘暇夺了帝位,

还把国号改称为赵,史称前赵。

而在刘集和刘暇叔侄夺位过程中,大将石勒趁乱出兵占领了洛阳,

自称大单于,定都襄国,与刘曜的前赵东西相峙,史称石勒之赵为后赵。

原本关中就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匈奴族刘曜不仅经常与其民族频繁摩擦,还要与反叛的羯族人石勒对阵,一时之间弄得前赵疲惫不堪,

最后,刘曜与石勒大战失败后,因战前喝了酒,逃亡途中从马上摔了下来,被俘,

后被杀,其子孙也被石勒追杀殆尽,至此前赵灭亡。

石勒手下有一员残暴的大将叫石虎,原本石勒死后继位是的其子石弘,

但石弘生性比较文气,猝不及防就被石虎夺了位,

这是个残暴不仁的主,一度将中原地区百姓拉入水深火热之中。

石虎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又争相夺权,在这纷乱的局势里,

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杀掉了众多石虎的子孙,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后赵灭亡。

冉闵还挑起汉民和匈奴人之间的大厮杀,尸山血海混乱不堪。

虽然冉魏政权并不算“十六国”之内,但这个时期承接了后赵和后来的前燕。

在前、后赵混乱时期,北方河西地带和辽东地带也建立了其他政权。

河西地区的张氏,建立了前凉政权,这也是几乎没被战乱波及的地区之一。

还有盘踞辽东地区鲜卑慕容氏,几乎没遭受战乱波及,到了慕容皝掌权时,

自立为帝,建立燕国,定都龙城(今辽宁),史称前燕。

慕容皝在位时期,也是极其能打的,不仅大败后赵的石虎,还征服了高句丽,同时开垦荒地,大兴水利,

在战乱时代,这苗头其实还是不错的。

慕容皝死后,其子慕容儁继位,后来赶上冉闵灭掉了后赵石虎一家,

慕容儁“黄雀在后”趁机灭掉了冉闵,

占据了中原。

而在石虎死,冉闵夺权北方混乱之际,东晋的桓温请战渡江收复中原失地,

但是由于东晋内部不和,以及作战计划的失误,

最终在前秦和前燕联合出兵下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份气节让人感动!

乘后赵混乱时自建政权的还有氏族苻氏,建立起秦国,史称前秦。

原本苻氏是归附前赵刘曜的,但刘曜被石勒杀掉后,苻氏又归顺了后赵石勒。

后赵石虎夺位后,手下一员大将毒死了苻氏一族的领头人苻洪,

苻洪之子苻健杀掉仇人,借机占领了长安,自立为帝。

苻健死后,侄子苻坚杀掉了继位的苻生,夺取了政权。

后来,日益强大的前秦,在苻坚领导下,灭掉了鲜卑慕容氏的前燕。

前秦灭掉前燕后,第二年又灭掉了张氏的前凉,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苻坚就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的东晋,也就有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秦军渡过淮水,攻陷寿阳,东晋方面领兵作战的是谢家谢石、谢安等,

最终苻坚大败,带伤北归。

淝水之战后,苻坚一路收集散兵,回到洛阳时只有十多万人。

强大的军事力量垮了,统一也维持不住了。

原来被秦征服的各族贵族,都乘机复起。

前秦土崩瓦解,而后分裂出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北魏等政权,

后又经轮番混战,最终北方被北魏拓跋氏再度统一。

05半壁江山:东晋

若说当初为什么琅琊王司马睿不肯出兵渡江去增援晋愍帝,其实他也很难。

原本他就是逃亡到了江南,我想若是有更好的选择,他也不会逃到这里,因为这里不仅是西晋统一的最后地区,

但只是说军事上统一了,政治思想上还没来得及.......

江南不仅是孙吴的故土,还有错综复杂的世家大族盘踞在这里,

司马睿想在这立足,何其艰难,

在费尽心思各种经营后,司马睿也逐渐被接受。

这时,为避战乱,中原一些世家大族也举家渡江南下。

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入江南,

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江南世家和中原世家之间,关系就变得日渐紧张,甚至发生大小摩擦,

司马睿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立足江南还要平衡新老势力的问题上

而晋愍帝召集人马的时候,别说二十万军力,连十万都没着落......

东晋建立后,当初逃难而来的那批人士,逐渐开始进入新生活,

纵有一些人偶尔思念中原故土,但也只是偶尔的。

而“淝水之战”后东晋内部的问题也日益白热化,最终导致各世家混乱。

刘裕于公元年废晋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

历史上以这一年为南北朝开始的年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