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国企资源配置制度的市场化改进经济观察报
孙思柱/文国企混改的客观要求倒逼我们通过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内部资源配置全面推向市场,成为彻底的市场主体。大型商场和建筑业市场化改进就是让市场在内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都引发了体制机制颠覆,都拯救了自己。国企混改的市场化过程倒逼我们复制这个过程,这类似于国家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一切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
国企内部资源配置制度变革的趋势
要实现国企管理制度变革,必须首先废除内部计划配置资源的制度,用市场和法治的力量全面取代行政的力量,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国企内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应是国家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国企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国企混改的必然选择。
大型商场内部经营早已经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初期,各个城市的商场经营规模都出现了爆炸式膨胀,但经营方式却继续延续计划配置商品的模式。虽然商品采购都依靠市场配置,一旦进入商场内部,彻底纳入计划配置的宝塔型科层级经营体制,商品必然因采购和销售环节过多导致低效,无法与商品经营环节很少的个体经营户竞争,导致一些大型商场亏损,倒逼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改进。改进的方式首先是商场这个大的经营主体从资源配置中彻底退出,将经营柜台面向市场公开招租,柜台经营者就成了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唯一节点。商场与柜台租户利益边界的清晰界定,必然促使租户精心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方式,这种平台经济模式拯救了几乎所有商场。但是螳螂扑蚕黄雀在后,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网购使商品配置效率更高,配置成本更低,对商场柜台租赁经营产生了强大冲击。如果说商场因平台经济实现了市场化转型,那么网购又是更高形式的市场形态,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建筑业内部资源配置制度的市场化改进更贴近生产经营企业。大型建筑公司在计划体制下都是成千上万人的职工队伍,计划配置资源的制度必然配置科层级宝塔型体制,巨大的体制成本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加剧越来越不堪重负,倒逼进行市场化改进。改进的方式是将整个工程切块面向市场公开竞标,用契约约束工程效率、成本和质量。这种市场化经营方式使公司下属各工程板块由下属单位转变成为独立的专业化市场主体,使国企编制大幅度压缩,科层级宝塔型体制自动瓦解,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经营效率更高。
商场和建筑公司市场化改革的要点是引入平台经济,将企业内部经营单位变成市场主体,各市场主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求生,彻底告别计划配置资源的时代。国企改革应效仿这种模式,通过引入平台经济,让市场在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国企内部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条件
国企内部市场化资源配置制度必须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变革的条件不仅决定变革的进程,也将决定变革的程度能否让市场在国企内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实现国企内部资源市场化配置全覆盖。确保资源配置高效率的制度是将所有资源配置全部纳入市场配置的轨道,在此过程中的一切资源不论在配置中的角色多么微不足道,非市场形态的存在都会无限放大在资源配置中的负面作用,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全面下降。
要将平台资源配置的竞争目标定位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就大胆预言自动化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随着工业的发展,实际财富的创造变得没那么依赖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而是更多依赖劳动时间内调动各种生产工具的能力。一百多年来的科技进程已经大大远超伟人的想象,将市场平台资源配置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大大激发各个市场主体整合所有生产要素的创造性,而不仅仅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要通过契约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法治保障。如果说市场配置资源是自由行为,那么契约就将自由行为纳入经营秩序。当国企内部市场主体通过平台竞争确立资源最优配置方案之后,竞标的主客体都有通过制度保护自己责权利的强烈愿望,那么契约就成了双方共同唯一的制度选择。市场与法治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两个力量匹配才能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可能是行政力量永远的鞭长莫及的目标。
国企内部市场化资源配置制度
建立国企内部市场配置资源制度的路径是首先建立资源配置自由竞争平台,其次是将企业内部一切资源配置过程全部纳入平台自由竞争机制,最后是将平台竞技最优结果纳入法治约束。这个竞争机制其实就是一个激励机制,全要素资源配置是激励的目标,利益是激励的动力,法治是激励的保障。
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平台经济架构。将企业内部资源计划配置体系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为市场提供不同性质服务的内部市场主体(按生产经营程序可分一级市场主体,二级市场主体,三级市场主体)。每个市场主体都具有独立承担市场责任的功能,都处于能够及时为市场提供专项优质服务的工作状态,都具备随时参加竞标的能力。这些内部市场主体按服务市场的顺序排列成闭环的责任分配链条,由国企参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契约为龙头,通过平台经济形成利益传导机制,驱动整个链条共舞。
国企内部市场化配置资源制度的运行方式。国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起始点是市场责任,运行方式是首先将市场责任推向市场平台进行技术设计竞标,其次是根据最优技术设计方案进行生产方案竞标,再次是对质量检测方案进行市场竞标。契约是竞标方案的法治约束,将一系列标书通过契约确定下来,就能确保国企资源配置彻底纳入法治约束轨道,确保决策执行效率不递减。
建立企业内部自由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企业各内部市场主体的最大潜力,随机的项目经理制要代替行政化一长制。
国企内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制度自然形成市场化激励机制。竞技机制和契约精神自然产生的内生性能够使自愿参与竞标和执行的任何人的行为都能趋向于企业效用最大化,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激励机制。优化激励机制的途径是国企围绕所承担的市场具体责任,为竞技平台配置与之匹配的激励内容和约束条件,确保薪酬激励机制不会偏离企业最优生存功能而存在,全力确保激励机制所释放的功能全部成为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政府如何在国企制度变革中发挥作用
国企内部治理市场化法治化倒逼政府对国企的治理也必须实行市场化法治化,否则国企内部的市场化法治化治理必然受到行政化的干扰,将国企内部治理又重新拖回行政治理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市场和法制的角度对政企关系进行深度解读。我们认为政企分开是减少政府对国企的行政干预的有力举措,然而政府永远摆脱不了管理国企的责任。那么,政企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由行政约束转化为法治约束。
政企关系包含内容和形式,政企分开是指管理内容,管理形式是针对管理内容采取的具体措施。管理形式分行政和法治,行政管理是政府围绕管理内容独自建立的管理手段,是不确定的存在,即使一个很小的管理内容也完全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文章。法治是指政府围绕管理内容与国企建立的契约关系,是确定性的存在,从而避免了越位、缺位和错位。看来改善政企关系不完全在于政府管理国企的内容多与少,管理形式更重要。改善政企关系不仅要减少政府管理国企的内容,还要将管理形式法治化。
政府在国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中要划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政府的原则是属于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属于法治的问题交给法律,全力确保市场和法治在国企制度变革中充分发挥作用。政府要解决市场和法治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国企混改保驾护航。
任何企业无不梦想通过建立自我创新、自我驱动、自我运转的动力机制,将资源配置推向最优,企业内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制度会是一个选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国企内部资源配置制度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正可谓是落实这个政策的具体制度安排。
(作者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