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争夺太子之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黑马李治
全文阅读时间约为7分钟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在他登基后,他不希望兄弟之争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可是到了他的晚年,他的儿子之间又出了问题,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一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小儿子李治……
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当上皇帝的两个月后,八岁的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太宗也特别喜欢这个长子。
到贞观九年的时候,李承乾十八岁了,太上皇李渊去世了。而李世民作为儿子他应该守孝,因此,他不能履行皇帝的职务,他就把职务交给了太子。
太子监国的时候,表现很出色,皇帝和大臣们都很放心。从此以后,唐太宗出去,离开长安,或者出去打猎,都会让太子监国。
但是不久之后,唐太宗就又喜欢另一个儿子,魏王李泰。
魏王李泰
魏王李泰文学才能十分出众,受到了广泛的称赞,皇帝也喜欢,社会舆论也赞扬。而且魏王书读了很多,唐太宗就喜欢跟这个儿子讨论。出游也随身带着魏王。魏王有什么要求,皇帝都批。比如说给魏王的零花钱就特别多,比东宫府都多。
这让大臣们产生了误解,认为唐太宗想让魏王李泰做太子,而废掉现在的太子。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魏王李泰一度对太子李承乾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太子的缺点
李承乾尚武,喜欢练武、围猎。他曾说过,说以后皇帝也不当了,就到草原上去,当个突厥人的将军,蛮好的很舒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可见,太子说话并不谨慎。
而且,我们从唐太宗喜欢魏王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可能更希望他的继承人是一个文治的。他的宫臣们呢,应该是知道的,于是就天天向李承乾进谏,要求他应该怎么做。但是太子不听这一套。
生活不检点。有个称心事件。称心是一个乐工,懂音乐的一个小孩,长的好看,会歌舞,这个承乾就很喜欢,天天放在自己的身边。这本来是比较私密的问题,结果被皇帝知道了,皇帝就派人把这个称心拿去杀了。
这证明什么呢,就是太子李承乾的敌人就在身边,他隐蔽生活也会被人发现,他这个东宫不安全。他虽然认为这件事是魏王府告的,但也没证据。
太子就处理得很简单粗暴。称心被杀了,他就在东宫给称心做了一个墓,每天来祭奠,表现的很悲伤。
但是他在东宫公开地悼念称心,这事儿皇帝肯定知道啊,所以这个事情做得就有问题,这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皇帝和太子的对立。
而且因为称心被杀了,他就称病不上朝,与皇帝闹别扭,这对太子地位,肯定不利。
太子谋反
太子手下有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太子曾派过他去刺杀魏王。他曾参与过齐王谋反,但齐王谋反失败后,朝廷调查,就把这个纥干承基给查出来了。
纥干承基不想死,为将功抵过,他就向朝廷告发太子谋反。其实,太子他并不是真的想要谋反,而完全是为了自保。谋反计划不过是一种应急预案。
杜荷,为太子出谋划策。他就说,如果朝廷有什么动向,要换太子的话,你就说得了非常严重的病,皇帝肯定来东宫看你,那个时候动手。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如果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就领兵就是杀到皇宫里面去,他是东宫,那边是西宫,离得很近。
所以从一系列迹象看来,就是当太子确实出现危机,他们会采取军事行动。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计划已经败露。太子及其党羽,毕竟还是犯下了谋逆大罪。太子李承乾最终被废了。
黑马李治
太子与魏王的斗争,以魏王的胜利告终。因此,当时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就是魏王李泰,但谁也没想到,这时杀出来一匹政治上的黑马,要跟李泰一争高低。他就是不声不响的晋王李治。可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李治没干过什么事,他就是晋王。因为他年龄小,他就没有去山西,所以他一直就是在长安,一个小孩子。但是现在支持李治的人很多、很强,也非常坚定。
比如说长孙无忌是拥护李治的核心成员,他对唐太宗说,李治这孩子心眼好、宅心仁厚、厚道。这样他的哥哥们就可以保住性命。
放弃李泰
从个人感情上来讲,唐太宗更倾向选择李泰,而且从各种条件上看,魏王李泰的资历也远远高于晋王李治,但是那么到底为什么唐太宗会放弃了李泰呢?有四点。
第一,有一次,唐太宗就跟大臣说,李泰扑到他怀里,说他想当太子,如果他当了皇帝以后,就把他的儿子杀掉,让他的弟弟李治来继承他的这个帝业。然后唐太宗自己是深受感动的。
可是李泰这个表态出了点问题,就是表态过度。当场就被褚遂良抓住不放,褚遂良马上就跟唐太宗说,以前太子的问题,就是陛下犯的过错,现在皇帝不能再犯第二次过错了,因为人心都是如此。谁家的兄弟会比父子关系更密切呢?有谁君临天下以后,肯为了弟弟杀掉自己的儿子呢?这与人性不符,这是违背人性的,那他这个表态就是虚假的,这是在骗你,唐太宗就没话讲了。
第二,李泰也有点着急,他想逼李治退出竞争,有一次他就借他们叔叔汉王元昌的事说:“因为叔叔参加太子的谋反计划而自杀,这个元昌不是跟你关系很好的吗?”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李治你不是跟元昌的关系好吗,说不定你也参与了呢。
但是李治就表现非常好,他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给皇帝。而是表现出很忧郁的样子,皇帝就问他怎么了?李治就不说,三番五次的问,他才说。唐太宗就想,李泰太过分了,现在就这么逼迫弟弟,以后当了皇帝那不杀就这个弟弟啊。
第三,皇帝接见老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就说:“我贵为太子的时候,我还有什么可争的,我不过就是想保住太子这个位置而已,不就是因为李泰他天天搞这事吗?现在你要是父皇如果立李泰做太子,那大家都上了他的当,他所有的计划所有的经营那就实现了,我反正已经这样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世民看中的是,李治背后的团队实力。长孙无忌,太子的亲舅舅,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大臣。在拥护李治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无比的坚决。
褚遂良,政治家。善于言辞。敢于提意见,是魏征之后最敢发言的人。
李世勣(jì),李治的属下。李世勣在山西那边主管军事工作,保卫北方前线。他当了多年的地方军政长官,李世民曾说过,有李世勣在,我们就不用修长城,你就是我的长城。
因为李世勣在前线取得的点滴成绩,任何成绩功劳李治都是算一份的,他回来要向李治汇报的。
而拥护李泰的这边人呢,他们都是因为看见唐太宗喜欢李泰,所以就跟着拥护李泰,跟李泰没有那么坚定的关系。文臣居多,看皇帝眼色行事,关键的时候,他们就没了。这就说明这一派人马支持不力。
李承乾与魏王相争,李承乾败了。这为李治登上太子之位,减少了阻力。相比李治拥有的硬实力的政治团队,李泰的团队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墙倒,众人推。
喜欢本篇的朋友们,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