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贪官基本都爱吃,而且,还有和吃相关的一些
中国人对于“吃”是有不一般的执着,几千年历史的“吃”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唯一不变的就是心中那一份执念。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于用餐最质朴的总结,除了学会将食品加工成熟,中国地区的贵族们早已经养成了追求美味的习惯,是美味亦是攀比。
《清波杂志》卷五《蜂儿》(南宋周辉)中有说:“蔡京库中,点检蜂儿见在数目,得三十七秤,黄雀酢自地积至栋者满三楹。”有人当时就计算过,这“黄雀酢”够蔡京吃上三生三世。“蜂儿”(蚕蛹)和“黄雀酢”在当时可是“潮菜”,宋徽宗也爱吃。
宋徽宗有一个爱好,喜欢别人给他送好吃的,蔡京府上囤藏如此之巨的“黄雀酢”,自然不是自己独自享用的,更多是送给皇帝。蔡京能四度为相,马屁功夫不是一般了得。读过《东京梦华录》的同学们,估计是一边读,一边馋虫就出来了,宋人太会吃了。
民间尚且如此,那些达官贵人吃得更是“讲究”了,据说,蔡京最爱是鹌鹑羹。这道菜只取鹌鹑的舌头,要做成一道食羹则需要用数百只鹌鹑。
《庚溪诗话》(宋陈岩肖)说了一个故事:
蔡京一天夜里居然梦到鹌鹑,有数千只,其中一只鹌鹑走上前一步,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蔡京每做一次鹌鹑羹,就要“数百命”,还感觉吃得意犹未尽。鹌鹑羹的肉也许不值得一提,但是,“生死犹转毂”,这只鹌鹑劝蔡京不要再吃鹌鹑羹了。
据说,蔡京当时就吓醒了,他还真的就没再吃这道羹,开始迷上蟹黄馒头(蟹黄汤包,江苏省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苏菜系)。如今的蟹黄汤包价格,也没贵哪,但是,蔡京府上的蟹黄馒头,有同僚算过成本,差不多要多贯。
如今不少人会给自己贴个标签“吃货”,其实,大部分不过是光顾网红店罢了,和史上这些吃货高官比较,也许连他们精髓的1/10都没有。
蔡京家的蟹黄馒头为啥那么贵?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干面食品》有制作方法,这馒头在宋元的名字是“蟹黄兜子”,需用大蟹30只,生猪肉半斤。(不知现在蟹黄汤包蟹黄和猪肉的配比是多少。)事实上,食材的贵并不足以体现这帮官员对吃的追求,蔡京厨房班子人手的庞大绝对不逊于皇家的御厨班子,切葱丝的只需要切葱丝,分工精细到每一道菜品的用料细节。
这说明了什么?
就是一个词:奢侈。
其实这时的他们对吃似乎走进一个误区,似乎越精致越能体现自己会吃。小时候看红楼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姥姥在贾府里吃茄子,居然用高汤(鸡汤)做的,后来再看,其实也没啥,现在的很多美食节目,高汤就是不可缺少的配料。
这道菜的精粹在于其他的佐料,要用到鸡胸脯肉、香菌、新笋、蘑菇,还有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吃的时候还要用炒的鸡爪拌一拌。一道普通的茄子,经过这么多步制作过程,价格会是多少?蔡京家的蟹黄馒头,应该不同于民间做法,不然,见过市面的同僚,也不会那么惊叹,一个馒头就过万,这哪是在吃馒头,简直就是在吃钱嘛!
贪官基本都爱吃,而且,还有和吃相关的癖好。
如:明朝大奸相严嵩,据说,他喜欢收集筷子。中国的箸在汉代是流行竹质,隋唐开始有金银的箸,进入宋元时期,箸有六棱、八棱,上面还有各种装饰,到了明代,宫廷用箸,不但工艺考究,上面还有题诗作画。
皇帝尚且如此,大臣能不跟随嘛。就如宋徽宗喜欢吃黄雀酢,蔡京自然得多多备着,据说,宋徽宗就到蔡京府上吃过七次。严嵩一度为宠臣,皇帝的喜欢就是他的喜欢。这些做法还算比较正常,只不过吃得太过奢华,有特殊的收藏爱好罢了。
《晋书·王浑传附子王济传》(唐房玄龄)说了个故事,晋武帝跑到王济家吃饭,有道菜很好吃,晋武帝就问怎么可以做到如此美味。王济笑着说,用人乳。古人脑洞是不是很大,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饮食在他们眼中,不再满足果腹和食欲,更多就是一种另类的炫富。
只是,他们的财富又从何来呢?
再看史上不多的那些清官,家中哪有啥厨子,自己当农民种菜,夫人下厨忙饭。清末的李秉衡就是这样,他复职山东巡抚时,由于下属知道他清廉,都不敢请他吃饭,结果,造成酒馆和衣庄同时歇业的有十几家。
官员敢大吃大喝,定是有个纵容的环境,至于晋朝会有这样的王公子,其实并不奇怪,晋朝就是一个斗奇炫富的时代,拿人乳做饭招待皇帝,让那些奢侈的吃货官员们只能汗颜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