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李斯从仓库小吏到秦国丞相,他的一生展

发布时间:2023/5/2 21:58:24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5112761.html

李斯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平民是如何发家致富地,从最初地一无所有,到最后地位极人臣,李斯其中地经历、他地选择都都后人展示出了什么叫人性,真正读懂李斯地一生,绝对是受用无穷地,今天我们就来挖掘历史细节,一步一步的走近李斯,看看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不甘寂寞,远赴西秦

李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原本属于蔡国,有多年的历史,也称之为古蔡国,后来被楚吞并。年轻的李斯就是掌管文书的小吏,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也是有职称的官员,放在现代那就是妥妥的五险一金的公务员,是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可李斯注定有个不平凡的一生。有一次,李斯在厕所中见一只老鼠在吃粪,这只老鼠骨瘦如柴,一旦有人和狗进来就惊慌失措地躲起来。后来,他又在仓库看到另外一只老鼠自由自在地吃粮食,也没人去管它,而且这只老鼠肥硕无比。李斯由此而受到启发,不由得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这话的意思是: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厕所里吃屎的,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

经历过“厕中鼠”与“仓中鼠”后的李斯果断辞去小吏,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功名利禄,必须得有一定的本事,于是李斯就去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荀子处学习“帝王之术”,荀子本是地地道道的儒家代表,但他的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比孔孟的的儒家思想更适用于当时的社会,而荀子后来也因为李斯、韩非这样主张以法治国的优秀的门生,被贴上“法家代表”这一标签。李斯学成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一个国家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得到荣华富贵,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李斯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呆在楚国也没出人头地的机会,其他各国也在走下坡路线,唯有西秦,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于是李斯便远赴西秦,谋取功名。

李斯离开楚国为秦国卖力,很多人会说李斯不爱国,身为楚国人,不思报国尽忠,反而去他国为人效力,实在是“卖国贼”。其实从根本利益去探讨,就不难理解李斯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了。他本就是平民出身,身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平民身份,他的出身是不会改变的,楚国对他而言就是无利可图的,而士族出身的人则不一样,士族阶层有思想包袱,要讲爱国情怀,讲忠君不二,讲士族名望。其根本原因就是:士族的根本利益与该国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只要国家尚在,自己贵族身份就不会改变,国家若亡,自己也就随之而亡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屈原,士族出身的他从小就有一种骨气,这或许是骨子里的那份尊贵,那份清高,那份自命不凡。明知道楚王无道,但士族出身的他离不开楚国,所以屈原才会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去以身殉国,成就一个爱国主义者!

而平民出身的李斯本就一无所有,国家对这样一个平民就没有所谓的根本利益可言,且在他心中楚国根本就不算自己的国家,他原本古蔡国,楚国从某种意义上反而是仇人,心里上没有包袱,且又没有别的外在压力的李斯,不正像当代人某些一无所有的人吗?这种人他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只想往上爬,位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其它的可管不了那么多!你品,你细品,人性不正是这样吗?

初显才华,书谏逐客

李斯到达秦国之时,正逢秦庄王病逝,当时的嬴政年仅13岁,秦国大权掌握在太后跟丞相吕不韦手上,嬴政跟太后深居皇宫,自己初来乍到,想要见上一面也是难于登天,只能投于广招门客的吕不韦旗下当一枚门客,当门客期间李斯学会了察言观色,揣摩人心的本领。后来李斯通过吕不韦的关系得以接近嬴政,从而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很快就被提拔为长吏,不料没多久,韩国派人来削弱秦国人力、物力的事暴露了,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纷纷。于是嬴政便打算颁发逐客令,目的就是驱逐一切秦国之外的来客,李斯这个从楚国而来的自然也在驱逐之列。

为了劝说嬴政,李斯写了一封信。而这封信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了,此书言明了重用贤能的重要性,情词恳切,反映了秦国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嬴政也因此被打动,取消了逐客令,且封李斯为廷尉。而《谏逐客书》也成了千古名作,流传至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寻资料了解,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加以详细转述。经过这一次的反复,秦国依然招揽和重用外来的客卿,且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人才,这些外来的客卿为秦国一统天下着实发挥了不小的功劳,李斯也被外来的客卿当作恩人、伯乐一般!

挡我上位者,死!

李斯借吕不韦这个跳板成功地接近了嬴政,李斯还曾向吕不韦举荐过嫪毐,帮吕不韦解决了太后那边地麻烦,但这一切难道李斯没有私心吗?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吕、嫪相争,必有一伤,而嬴政也趁机消灭了宫中这两大政权集团,使得自己不再受制于人,这个过程难道不是李斯精心策划的吗?这个我们姑且不加以讨论,但这场内战之后,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嬴政跟李斯。从此,李斯这个外国来的客卿仿佛和政事的嬴政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公元前年,韩王为求自保,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嬴政见了韩非后,非常地赞赏他的才华。韩非跟李斯一样,师从荀子,两人是老同学了,而韩非的才华远在李斯之上。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改,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起来,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学说,堪称法家的集大成者!

就在秦王决定把韩非留在秦国加以重任时,而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斯早已先发制人,不顾师门同窗之谊。对秦王嬴政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自然是爱韩不爱秦,大王留着他也得不到其真心相待,且大王如若要消灭各国,一统天下,就绝不能把他放走,否则对大王是极大的不利,不如趁早杀掉!”嬴政轻信了李斯的话,下令把韩非捉了起来,韩非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屡次写书向秦王伸冤都被李斯拦截了,韩非没有办法,只有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据说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韩非,但是此时韩非已死。从此,再也没人能阻挡李斯上位,所有的绊脚石都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成功铲除。而秦国也在李斯的辅助之下日益强大,最终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六国,一统天下。而李斯顺利坐上丞相之位!

李斯为了自己的前途,坑害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吕不韦,陷害与自己有同窗之谊的韩非!这为人所不齿,但我们看历史,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看待,人非圣贤啊!如果你是李斯,你会怎么做?会不会做出跟李斯一样的选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李斯不是圣人,他也有贪欲、妒忌之心,况且他来秦国主要目的就是谋取功名,李斯的选择不正展现了人性妒忌、贪婪的一面吗?

背信弃义,篡改诏书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嬴政为皇帝,并制定了有关的礼仪制度,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度了法律,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度。李斯的功绩自然是旷古绝今。他主张的郡县制有利于统一,终结了之前诸侯国分裂割据的场面,影响了封建王朝两千余年,他统一文字,使得文化上的交流不再困难,他统一车轨,建造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巨大交通网,从而保证车辆畅行无阻,他统一货币,使得经济更好管控,也利于百姓平常生活买卖,无疑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种种功绩远远超过了史书上轻描淡写地记述,李斯本可以成为“周公”式的人物,名留千史,只因他一念之差,导致他最后身败名裂,惨淡收场!

公元前年,秦始皇决定第五次南巡,不料在北归之时,得了重病,死于沙丘!李斯、赵高怕秦始皇死后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为了掩盖尸体发臭的味道,还弄来一辆装满咸鱼的马车一同前行。按照秦始皇遗诏,本该召回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长子扶苏与蒙恬、蒙毅兄弟交好,且蒙氏兄弟手握军权,而赵高与蒙氏兄弟曾有过节,因此极力想胡亥称帝,而他也是胡亥的老师,这样他就能大权在握了,遗诏尚未发出,赵高唯一要拉拢的就是丞相李斯了!

赵高起初劝说李斯篡改遗诏,李斯还坚决不从,并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但赵高对李斯早已经了如指掌,他让李斯跟蒙恬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赵高趁机又说:“扶苏刚毅,且勇敢善战,他继位之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这句话直击李斯心中所想,他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岂能不为所动?赵高又接着威胁说,现在天下大权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扶苏、蒙恬的命运也全都攥在手里。经过一番威逼利诱,李斯最终还是联合赵高,篡改了遗诏,奉胡亥为二世主,并把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鱼送葬的书信,改斥责为:扶苏无尺寸之功,并冠以不孝的罪名,令其自杀,同时责备蒙氏兄弟“不忠”,也令他自杀。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蒙恬察觉有异,不肯自杀,后被囚禁,还是服毒而死。

秦始皇是打从心底里相信李斯,以为他会一直忠于大秦。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有没想过:李斯先不能效力于他的国家——楚国,后不能保住旧主吕不韦,且为了自己的前途陷害韩非,通过这些细微末节就能窥探出来,未来的李斯又怎能忠心耿耿地效力大秦?保住他大秦的江山呢?很明显,李斯没有做到!其实一个人的忠诚跟他的才能,跟他的出身贵贱,跟他是否亲近自己并无关联,一个人的忠诚品格,真的是与生俱来存在于骨子里的。有时候,忠诚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强、表明亲近而内心不能尽忠的人更为可怕,关键时刻就不能让这种人担当重大使命!秦始皇一死,李斯就再一次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秦始皇,尽显人性的丑陋啊!

天道有轮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想当年,年少的嬴政以非凡的气魄收回逐客令,召回客卿李斯,让其一展心中抱负,从而实现了飞黄腾达,李斯年纪轻轻就开始在官场中混,到秦国又从了40余年的政,为为了一个地地道道职业政治家,而职业政治家深谙官场规则,最擅长的就是政治表演,根本不会跟你谈什么民生大义,忠君爱国,他们为了利益可以毫无底线,毫无节操!李斯亦是如此。胡亥登基后,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暴的统治,因此各地先后爆发农民起义,而李斯的儿子李由,是当时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统帅,因为镇压起义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无能,李斯因此而心生恐惧,为得到胡亥的信任,竟然提出一套“督责之术”,因此胡亥更加奢侈腐化,淫乱非为。由此可见,李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毫无底线了!

李斯一生都在玩弄权术,不料最后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胡亥上位后,最亲信的肯定就是自己的老师赵高,胡亥对赵高是言听计从,而李斯也确实是低估了赵高,自胡亥登基之后,赵高就开始谋划如何坑杀李斯了,可怜的李斯还以为自己像效忠秦始皇那样尽忠于胡亥,自己的地位利益就能得以保全。赵高让李斯在胡亥与宫女宴饮作乐时进谏,惹得胡亥大发雷霆,下令将李斯逮捕入狱!

命运十分的神奇,天道有轮回,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好像谁也逃脱不了一样,贵为丞相的李斯,他自己也是万万想不到有和韩非子同样的遭遇。曾几何时,韩非因受嬴政的赏识,被李斯诬陷下狱,在狱中,韩非何曾不想伸冤?但却被李斯阻拦,最后被毒死狱中!事隔25年后的今天,李斯也面临着一模一样的境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狱中的李斯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要伸冤,但赵高却不加理会,随后赵高冠于李斯谋反的罪名,于公元前年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临死前的李斯回头对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如此平淡的遗言,真的很难想象是出自李斯之口。面对死神,李斯没有流露出如同常人般的恐惧,而是想起多年以前在上蔡时“牵犬东门,追逐狡兔”的快乐时光。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斯想到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不是拥有的荣华富贵,而是最纯粹的亲情!

总结

从楚国一个看管仓库的小吏,到最后成为大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的逆袭堪称神话,是平民发家致富的典范!纵观李斯一生,可以发现他缺乏基层民众的淳朴憨厚,又缺乏士族阶层的清高自持,所以他重权、好利、奢靡、贪生、寡情、无义。这种性格也直接导致他后来腰斩于市的下场。因此,我们做人不能太“李斯”,不能见利而忘义,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李斯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权力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能产生好的作用,运用不当,则会害人害己。李斯就是被权力、利益熏昏了头,才没有控制好这个平衡点。又或许说李斯从始至终都是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能不择手段,李斯的种种选择与做法,正好这诠释了人性丑陋的一面:贪婪、欲望、妒忌...

牛顿被落下的苹果砸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李斯看见老鼠,从而悟出人生哲学。换做我们,被苹果砸了估计也就是摸摸头,捡起苹果吃了,看到老鼠顶多也就是吓跑或者打死老鼠。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总结什么定律或者哲学,我们只需要学会思考,学会借鉴,学会挖掘历史的细节,从里面的只言片语发现历史的点点滴滴,能使得自己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想,这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史为鉴,从而让自己受用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