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雍正王朝康熙登基60年庆典上他对王掞

发布时间:2023/3/13 2:36:22   

引子:在《雍正王朝》中有段很有意思的画面值得细细品味,康熙登基六十年庆典上,王掞推举四爷当太子,而康熙却赐了王掞一味“续断”的中药,这样做有什么深意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续断”就很有意思了,这个词要分开来看,什么断了需要续上呢?很明显是太子之位。这一幕发生在康熙登基六十年庆典举办的“千叟宴”上,康熙邀请了九百九十九名跟他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坐坐,而王掞也在被邀请之列。

王掞看到康熙驾临说道:“臣恭逢万岁大喜,欲有所奏闻。”王掞双手捧着一个折本递上来,又道:“此乃天下第一事,敬请万岁默查!”

“哦?天下第一事?”康熙一笑,接过折木,翻开一看,八分楷书恭恭正正写着:“为请立皇四阿哥胤禛为太子事:臣王掞跪奏……”康熙怔了一下,却不说折本的事,问道:“看来你身子骨儿好多了,朕赐的药用了么?”

王掞因患红痢,康熙赏的药名曰:“续断”,他就是冲着这味药,大胆建言的。因见康熙问,便道:“老臣己经痊愈,蒙圣上赐药,令臣感激之至!”

康熙语带双关地说道:“朕赏你的药是治红痢的神方,《本草》中载得明白。你要细看。此药要火候,火候不到,效用不显,你且安心吧。”

注“续断”,一名接骨,即今所呼续骨木也。又有草续断,其叶细而紫色,根亦入药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续断》:“根苦,微温,无毒,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

说完王掞瞬间就明白,因为他之前就上过保本要保举四爷当太子,康熙留中了,王掞不死心,于是在千叟宴上再次提出了这件事儿,康熙做出了回应。

为何康熙专门要给王掞强调“续断”二字呢?这是因为,王掞是废太子胤礽的老师,是专门负责教导胤礽,胤礽两次被废,王掞伤透了心,差点自杀,后来他想通了,他要保举一个为国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阿哥,他看到了胤禛,所以要保举,这是其一。

第二点是因为,胤禛之前是属于废太子胤礽的支持者,胤礽第一个被废,四爷依然保举废太子胤礽复出,但胤礽复出后,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四爷在谋士邬思道的策划下暗中自立门户。

康熙对王掞的回应就说明了四爷已经是默定的即位人,如果选其他的阿哥,康熙就不会对王掞做出这种回应,因为那不是“续断”而是“重做”。

康熙看到王掞就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王掞是个很执着的人,之前胤礽两次被废,王掞几次到找康熙讨要说法,并说康熙是无道昏君,康熙没跟他计较,康熙知道王掞是个正直忠心之人,只是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

康熙心说:老东西,上次给你赐的药你没看明白啊,那我这次再说一遍,我给你那药并不是让你治病,是给你传递信息的,可惜你这货没看明白,我已经决定把位子传给老四了,这种事不用你操心了,我比你着急,以后没事少来烦我,我要操心的大事多着呢。

王掞心说:我不是脑子转不过弯来嘛,我也是为你操心呢,你照直说不就完了嘛,得了,这次我明白了,我先溜了,回家补个觉。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各忙各的。详细情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从王掞和废太子胤礽的关系说起

王掞是太子太傅,是专门负责辅导胤礽的,家里世代大儒,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康熙曾给胤礽选过很多师傅,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人品方正,品格高尚,不涉党争。

王掞严刚方正,崖岸高峻,康熙就是看中他这一点,特简他来做太子太傅,循遵师重道的礼,其实带着管教的味道,胤礽于百官之中,最不耐烦也最怕的就是这位从来不苟言笑的清癯长者,但无奈这是他老子康熙指定的师傅,胤礽表面上很尊重王掞,但背过去从来不听王掞的谏纳。

既然康熙让王掞当了太子师傅,王掞对胤礽非常尽心辅佐,可以说是为胤礽操碎了心,甚至愿意搭上自家性命,无奈胤礽不领情。康熙第一次废了胤礽,王掞联合他的一些门生顾旧上书保胤礽,并当着众人的面说康熙是昏君,气的康熙差点把王掞收拾了,可见王掞为了废太子胤礽也是蛮拼的。

胤礽废而复立之后越来越难侍候,变得武断专权,结党营私,原先的胤礽优柔寡断疲软得跟一摊泥似的,事事没有决断,如今则又变得刚愎自用一言不纳。八爷和与八爷有关联的人上的条陈无论对与错,见一本驳一本自不必说,就连保他的四爷胤禛上的条陈,也常是横条鼻子竖挑眼的。

上书房大臣马齐的话更是听不进,有一回为选官的事,一言不合,竟然罚马齐在毓庆宫前当众跪了一个时辰,位极人臣的宰相如此受辱,还是开国第一回,连康熙都不曾对大臣这样,马齐自知是因保荐东宫的事挟嫌报复,又气又愧又怕又无可奈何,便索性告病。王掞谏劝胤要有“包容天下之量”,对这师傅,胤还有几分忌惮,面情上答应得好,下来还是我行我素,王掞也没什么办法。

胤礽再立东宫,本来就十分勉强,王掞十分清楚。按他的想法,康熙对太子是期之过高,恨铁不成钢。太子为人并不笨,只要审时度势,小心守成,总不至于出大的差错。王掞力谏太子不能以私情意气用事,无奈胤礽压根不听他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胤礽作到家了,康熙看在眼里,他不能把江山交给这样的人,所以,康熙果断第二次废了胤礽。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执着的王掞又找到康熙保胤礽,康熙这回可不给他面子了,康熙说:“太子本来就有罪,复位之后不思改悔,变本加厉,会饮聚议,结党营私,打击异己,事实俱在。你王掞也直言不讳!就这么一个人,难道能受任于天下?你王掞扪心自问,你一味保胤礽,是出于公心,抑或以死力争,邀取不二臣之名?”

一番话说的王掞哑口无言,之后王掞几次想自杀,但被康熙制住了他的这个毛病,康熙说你如果自杀了,我就拿你儿子开刀,王掞一听也就作罢了。

二、王掞上保本保举四爷之前和四爷有一番深谈

康熙五十七年,传尔丹轻敌冒进兵败西宁,康熙准备从众阿哥里面选一个人出人大将军王,王掞托十七阿哥胤礼找到四爷表露衷肠。找到四爷之后王掞先是呜哩哇啦的苦了一会儿,诉了内心之苦。大概就是:我的命好苦啊,我在废太子身上用了多少心血啊!我不置田庄,不娶妾、不续妻,一门心思想教出一个好皇帝,全都付之东流,王掞双手掩面,发出似哭似笑的嚎啕声,令人撕心裂肺。

四爷和十七阿哥劝了一会儿才劝住,王掞叹道:“实言相告,太子爷二次被废,我几次服毒,万岁爷看得紧,都没有死成。我先祖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终于成功,没想到我一生心血化到二爷身上,到头化为一场烟云……午夜扪心,愧对万岁寄托,愧对祖先神明。我这人,算得是大清无能之臣,王家不肖子孙……”说着眼圈一红,老泪夺眶而出。胤禛忙劝道:“是二哥不争气,我也拼命保他来着,他自己是阿斗,你就是孔明又怎么样?”

“如今我想清楚了,”王掞擤了擤鼻涕,“我要做天下第一事,也得辅佐一个明达知礼的。看看我们这些爷,养尊处优,只知道看戏玩鹰的就一大半,有的做事,有的拆台,有的看笑话儿,有的心藏险诈,一心要做杨广!有几个操心天下实务的?我今儿见你,就是明一明心迹。我快死的人了,未必够得上侍候下一代主子,但我心里想着,盼四爷将来有福继位!”

四爷吓得抬起头来,他的脸色苍白,良久颤声道:“王师傅,这……这是妄言不得的!”王掞一摆手道:“我灯干油尽之人,没什么可怕的。我今晚来此,不为攀附你,只为提醒你,十四爷为将,八爷如虎添翼,你要小心加小心!”

四爷被王掞的真情所打动,不由地点头道:“师傅风烛残年的人了。说不上攀附不攀附,我只随遇而安罢了,只告诉师傅,我虽愚笨,别人想怎样,心里明白着呢!”

三、康熙为了“续断”可谓煞费苦心

康熙对王掞说过续断的话之后,出现“送死鹰”事件,礼物本来是十四爷从西北送来的一块寿石,结果八爷给换成了死鹰,老爷子的心情被搅和的很郁闷,但他没有彻查这件事,他要安排后事。他为什么不查呢?康熙不查八哥、十四阿哥,自有有他的道理,这一条已足以证明,康熙决心传位四阿哥胤禛!为何这样说呢?

如果默定即位人是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出了这种糟心事,怎么能不查呢?康熙老爷子不查是有深意的,如果查八爷,礼物又是十四爷送来的,八爷抵死不认,九爷十爷这两二货跟着闹起来,就乱套了康熙老爷子还想多活两天呢,如果查恐怕他想善终都难呐!康熙之所以不查,就是要稳定大局,大局稳,对朝局,对自己,对默定的即位人四爷有利,大局乱,对八爷有利。远在西北的的十四爷更是盼两个哥哥打个平手,他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查十四爷,八爷联合众人在内,十四爷带着数十万大军在外,后果不堪设想。

送死鹰这事就是八爷干的,他就是为了气倒老爷子,虽然是走的险棋,却是瞧准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个乱局,他好得利。但康熙是何等样人,岂能不知他这个心思,所以,老爷子没上当,而是选择了冷处理这事,他要稳定大局,还有好多后事没安排呢。

出了这件事后,康熙做了一系列安排,立好遗诏,召见九门提督隆科多。接着康熙来了几出让人捉摸不透的骚操作,罢黜了很多能员干吏,比如王掞,给王掞安排了一个罪名:“王掞党附胤礽,至死不悟,着革去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职衔,发往乌喇打牲军前效力,念其年迈,着由其长子代父前往。”还有上书房大臣马齐等等,这些操作大家都看不懂,以为康熙老昏了头了。

其实,这是康熙老爷子在位四爷铺路呢,所有罢免的都是能员干吏。这些人如果陷入党争,于将来朝局不利。跟错了人,新主子一登基这些人就要倒大霉,跟对了人,这些人有容易拿大,你没登基前我帮过你,难以驾驭,比如后来的年羹尧就是例子。所以,康熙老爷子统统将他们监押保护了,一旦新主子到来,发上一纸赦书,立马这些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新皇帝得用臣子,他们自然会感激不尽,康熙老爷子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啊。

写在最后

康熙说了“续断”之后,王掞之所以明白,是因为他和康熙、废太子胤礽以及胤礽和四阿哥胤禛之间的渊源,他之前一直被康熙安排负责教导胤礽,胤礽两次被废之后,王掞还想做“天下第一事”,他看到了四爷胤禛一心为国办事,所以想要保举四爷当太子,上了几次保本给康熙,康熙不便明说,所以给他赐了“续断”这味药,断了的终于给续上了,王掞自然就明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