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愿你踏遍山河,归去来兮,仍觉人间值得

发布时间:2022/8/29 18:01:04   
主治白癜的中心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06/9281760.html

年3月的长春、4月的上海,牵动了全国人的挂念,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下,也没有人放弃希望。好多人主动报名做志愿者,主动去协助发放物资,即使没有一分钱工资,也仍然认真努力地把每一份工作做好。

人间是多么美好,纵使它现在被累累尘埃所掩盖,但也抹不去人们为了它而努力的样子。

由国内36位作家联手写就的一本关于温情人间的散文集《人间值一笑》,特别适合正处于迷茫期的我们阅读。36位作家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对于人间的不同感悟。而编者更是呼吁: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如果你还在纠结人间值得,还是不值得?不妨一起来读读此书。

一.昨日青空,是奇迹的光芒

儿时的记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片段,是深埋心底,难以忘却的。比如苏童的童年记忆中的那个大大的水缸。他总想象着掀开水缸就可以看见“田螺姑娘”,想象着“田螺姑娘”能为他变出有鸡、有鸭、还有炒猪肝和红烧肉的一桌美食。

他说,凝视水缸就是他儿时的阅读方式,也是令他怀念的阅读方式。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坐在水缸旁,盯着水缸去幻想一桌美食,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正是凭着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苏童写出了《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菩萨蛮》、《黄雀记》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

他说:“从水缸中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人间不值得?就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缺少一道给他指引方向的奇迹光芒。

二.曾经沧海,原来我们一样

我们小时候可能总喜欢跟父母对着干,他们喜爱的人和物,我们偏偏不喜欢,殊不知,在多年后的某一天,父辈喜欢的人和物早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

潘向黎和她的父亲都特别喜欢古诗,但两个人喜欢的诗风和诗人完全不同,正值豆蔻年华的潘向黎喜欢李商隐更多一些。

我想她可能是喜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可能是喜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的爱情诗,确实适合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

而潘向黎的父亲则更喜欢杜甫,喜欢“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更喜欢“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杜甫的诗心寄苍生,胸怀国事。当潘向黎父亲去世,她已人到中年,有一天重读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忽然间,她才读懂了杜甫,读懂了父亲当年为何会如此喜欢杜甫。

后来,她写了一本品读古诗词的随笔集《看诗不分明》。

岁月匆匆,尽管父亲已走了十年,她说幸好还有这些跟父亲一起读过的古诗词陪着我。

点点滴滴的记忆,串起了我们的人生长轴,从少不更事,到而立之年,终于有一天,我们跟父辈们心灵相通,原来我也跟您一样。

三.岁月悠长,愿山河无恙

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而如今,“家是那九万九千座楼宇中,一盏闪烁的灯火,为我们在黑夜里开出一片光明”,这是李一鸣眼中的家乡。

刘亮程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呢?他写道,“家乡是母亲把我交给世界,也把世界交给我的那个地方”、“而我,则需要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还给家乡”。

而如今,因为疫情,我们跟家看着很近,却又隔着好远。

北京的号感染者,当得知自己可能是次密接时,为了避免接触到更多人,主动在私家车内进行自我隔离,并拨打报备防疫信息,直到11小时后被防疫人员接走。因为他的处置,不仅避免了整个小区被封,更避免了病毒进一步传播。

有网友说,相较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先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更令人感动。

因为在这位先生眼中,家若安好,便是晴天。

结后语:

人间值得,还是不值得?关键在于你怎么看世界。

海明威曾说过:“世界很美好,值得你为之努力”。

读完整本《人间值一笑》,36位作家,36篇散文,36篇带着不同时代印迹的人生感悟。

有童年时的幻想,有青年时的爱恋,有中年时的顿悟,更有老年时的释怀。

人间虽然会有各种苦难,但也会有各种欢欣。

愿你踏遍山河,归去来兮,仍觉人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1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