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习性 >> 王夫人的心腹,藏在贾宝玉身边好几年,竟然
趣侃红楼:螳螂捕蝉,怡红院是非难定,黄雀在后,嫌疑人难逃曝光
上一回讲到晴雯被撵后,贾宝玉才反应过来身边出了奸细,把日常背人的话都汇报给王夫人知道。
由于婆子、粗使丫头和小丫头都不会知道那些话,嫌疑人无疑就是身边几人。
再排除被撵走的晴雯、芳官和四儿,剩下只有袭人、麝月和秋纹几个。
贾宝玉无法接受失去晴雯,回来后难过的哭了起来。
袭人劝慰他多愁无益,他也不能宽心。更直言不讳质问王夫人为何单单不挑袭人几个的错?
(第七十七回)贾宝玉道:“……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贾宝玉说晴雯与袭人一样,又说她没甚妨碍,肯定没得罪“你们”,如今被撵肯定是生的好被“误了”。
这话看似替袭人她们,实则是灵魂拷问,是不是袭人她们,自己知道罢了!
一席话问得袭人也哑口无言,知道被贾宝玉怀疑了。
但当时袭人“心中一动”,证明她不可能是那个“奸细”。
真正嫌疑人被“怀疑”,只可能是心中一慌,或者故作镇定竭力掩饰。袭人虽然有点尴尬,却并不慌乱。她也确实不能给王夫人做眼线。
袭人已是王夫人认可的准姨娘人选。如果再做眼线监视同事,反而是自毁自污。不但王夫人会小瞧质疑她的人品,被贾宝玉知道也得不偿失。
袭人向来心中有数口风最严格,也是她贾家被主人信任的根本,不具备下舌做小人举动的动机。
秋纹确实可能被王夫人收买,但她本人轻浮、浅薄又市侩,也不是让人放心人选。
奸细的素质是潜伏起来让人意想不到,要聪明又善于伪装。不但保证自己不暴露,更能保证王夫人不被人识破,闹出派人监视儿子的尴尬。
综合以上几点,就发现怡红院最适合的除了袭人,只剩下麝月。
麝月被贾宝玉认为“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存在感却远不及袭人。
袭人一早就成为贾宝玉身边第一人,被李嬷嬷等人诟病和针对。
袭人风头太盛,尽管人品和人设保证她能不受影响,目标到底太大不适合做潜伏。
麝月则不显山漏水,“默默”跟在低调的袭人和高调的晴雯背后。
如果算上之前还有茜雪,风花雪月四大丫头中麝月只排在第四。基本没有机会给贾宝玉做妾,反而最容易被王夫人利用。
袭人和晴雯都出自贾母房中,麝月却是王夫人派给贾宝玉的丫头。她被王夫人指派任务,也比袭人更容易和安全。
其实,麝月是王夫人的“眼线”,早有端倪。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博千金一笑”,扇子通“散”。
曹雪芹借晴雯“撕扇子”,表达她反对“散”的立场。她当时嘴里说着“我是第一个要去的人”,实际最不想“散”,但结果却一语成谶。
当时晴雯亲手撕坏的扇子,代表她强烈不想散的意愿。也代表她“反抗”导致她最终“散”的关键因素。
所以,晴雯撕的扇子除了贾宝玉的,就只有是麝月的。
晴雯被撵,第一责任人是贾宝玉。第二责任人是“毁谤告状”给王夫人的那个口舌之人。如此清楚明了,麝月赶来被撕了扇子,她是王夫人眼线无疑。
而且,麝月奇怪在她与晴雯焦不离孟。只要晴雯出场,与贾宝玉亲近,麝月肯定马上出现。按说她是“公然又一个袭人”,应该跟着袭人才对。可她更多跟着晴雯,除了“亲近”似乎还有监视。
撕扇子那天晴雯睡在外面,贾宝玉回来与晴雯稍坐说了几句话,别人都没反应,只有麝月巴巴跑出来,介入二人之间,结果她的扇子就被撕了。
麝月为什么要跑出来不知道。但她出来无疑打断了晴雯与贾宝玉的私人谈话,也阻止了二人进一步拉拢感情。符合王夫人派她监视、监管的任务。
第五十一回,袭人母亲病重回家,也是麝月和晴雯夜间值班。
就因为麝月晚上出门方便,晴雯为了吓唬她而感冒染病,导致后面病补雀金裘伤了身体,才有被撵后的一病殒命。
晴雯之死,也源自麝月。根据因果关系的逻辑,麝月对晴雯被撵和病死直接相关。
早在第五回,贾宝玉看见的晴雯判词开头,就已经给出明确伏笔。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霁,就是指晴雯。
月,就是指麝月。
难逢,表明二者的对立关系。
曹雪芹清楚指明麝月是导致晴雯被撵走得直接责任人。她也肯定是王夫人派在贾宝玉身边的“奸细”。
当然,麝月既然是“奸细”,她的行为就一定要符合“奸细”的标准。
首先,麝月够低调。
袭人是贾宝玉身边第一人,万众瞩目。
晴雯是贾宝玉身边最得宠,万众憎恶。
麝月……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