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习性 >> 四会匠人坚守古窑烧制装点岭南古建筑
行走岭南大地,似乎总可以在被遗忘的青墙黛瓦间找到历史痕迹:祠堂古园、老街古巷,还有那精致的门楼巷口,岭南的美被定格在这些古老建筑之中,而构建它们的主体材料——一砖一瓦从何而来,常常被我们忽略。岭南古建源于砖瓦,而砖瓦取自大地,不同类型的土壤经过工匠塑形、窑炉淬炼等繁复流程,成为组装岭南堂宇的基本“分子”。
发现岭南古建之美,我们探寻一块砖、一片瓦的生命淬炼过程。在广东四会,有着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探究砖瓦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他是第二届“广东传统建筑名匠”钟伟磷以及他的师弟卢国辉。在他们心中,烧制一砖一瓦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和生计,而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颗坚持的匠心。
一窑
四百余年砖瓦窑产品远销海外
多年前,在广东四会龙江河畔,勤劳朴实的匠人们用窑火烧红了一段古砖瓦传奇,这里出产的砖瓦远销海外。
沿着龙江河,往四会河西村与河东村位置前行,一边是河,另一边是池塘,中间是仅能勉强通过两辆车的村道,不久就来到这间百年老字号“四会白土砖瓦厂”。领着我们去探访的是砖瓦厂的负责人钟伟磷,他是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
“这里的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钟伟磷介绍,据四会县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四会白土砖瓦”名称。此地位于旧龙江河下游,水源充足、水路交通便利,且盛产优质青白土(又称“善泥”),质地细腻,适合制作阶砖、黏土瓦,冲积层泥土内含有的铁质及其它矿物质均匀,是烧造青砖的优质材料。
对于行内人来说,判断砖瓦窑的年代还有一个方法,那便是凭着老建筑上的砖瓦判断窑的年代。钟伟磷说,“在我们窑厂不远处一条叫做窑头村的村子,里头的吴氏大宗祠修建于明中末期,如今掰开它的一块砖瓦,凭借材料和烧制技艺很容易判断出哪种是白土砖瓦窑出品。”实物印证结合书目记载,钟伟磷向我们讲述了白土砖瓦窑数百年的悠悠历史。
年,因国家建设的需要,砖瓦厂复兴,很多新的砖瓦厂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那时沿着龙江河边,5公里范围之内都是烧砖、烧瓦、烧陶器的窑。”年,原“广盛昌”“永昌盛”“友记”等多家瓦窑合营为四会县白土砖瓦厂。年,改名为四会市伟麟建筑材料厂,一直维持经营。
一匠
师兄弟两师傅撑起百年老字号
钟伟磷的父亲是一名砖瓦厂的师傅。钟伟磷从小就住在砖瓦厂的家属楼,19岁,他正式加入砖瓦厂,跟着父亲学艺。20多岁,他就学会了烧造砖、瓦、装窑、烧窑等砖瓦制作的全部流程,成长为一名初级烧造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砖瓦厂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砖瓦主要供给普通人盖房屋,市场需求很高。钟伟磷回忆道,砖瓦厂最多的时候有近名工人,手工生产砖瓦,一年能生产万片。
年,钟伟磷担任砖瓦厂的生产厂长,正式接手了砖瓦厂,传承百年老字号工艺,专心从事传统黏土青、红砖瓦、阶砖、黏土异形砖瓦的设计及烧造。彼时,砖瓦市场大不如前,厂里的工人也只剩下六七十个,钟伟磷将工厂改为半机械化、半手工生产。年修改传统砖瓦窑设计,达到微烟至无烟效果。
接手砖瓦厂那一年,砖瓦厂收到了一批“滴水瓦当”的订单,但此前砖瓦厂生产的皆为单一红砖、阶砖、瓦三类品种,近四十年没有生产过“滴水瓦当”,也没有相应制作的模具及方法。厂里只有一块年代久远分辨不清图案的旧木模具作为参考。
由于对木工砖、瓦模具制作有一定的基础,钟伟磷决定自己动手制作。先从滴水瓦当包含的寓意着手,走访珠三角各地特色传统建筑,理解构图寓意,发现几乎每个精美的园林古建都有着独有的滴水瓦当,如东莞可园的“子孙永昌”,花都资政大夫祠“金玉满堂”祠堂中的“年年有余”“福禄寿全”,旧书院的“黄雀腊梅”“兰桂腾芳”等有文字取意、图形取意的数不胜数,雕刻精美、寓意深刻。计算好尺寸和泥土的烧成收缩比例,自己雕刻瓦当模具,用糖发酵泥土让泥质更细腻、出模图文线条更清晰,黏合更好,出坯、晾干、成功烧造。复兴了这门失传了三十年的技艺。
很长一段时间里,砖瓦材料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少,砖瓦厂的产量也降低了不少。最近几年,随着古建筑修复的热潮兴起,传统砖瓦的需求量又逐步上升。对传统砖瓦的使用质量要求更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窑、二土、三师傅”,钟伟磷说,四会白土砖瓦厂拥有百年生产经验、天然白土优势,老师傅就是厂里的“第一宝”。
目前,这座砖瓦厂有约0平方米生产场地。烧造技师有3人从事烧造砖瓦二十年以上,技工8人从事传统砖瓦烧造工艺工作十年以上,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唯一可全面生产各规格红砖、青砖、阶砖、黏土瓦、水泥花阶砖,手工滴水瓦当、异形砖瓦的工坊,“现在这座厂,就我和师弟卢国辉两人资历老,能够全流程胜任砖瓦烧制。”钟伟磷说。
师弟卢国辉不善言辞,却是烧制砖瓦的好手。“什么样的泥能够烧制怎样的砖,我师弟抓一把泥捻一下就有数了。”钟伟磷说,过去,传统砖瓦烧制靠的是经验积累,并没有流程精确数字,现在正在编写砖瓦工艺的烧造流程作为传承资料。
一心
“血脉里流淌着那股工匠精神”
“我19岁就从事砖瓦烧制和瓦作,就算是最困难的时候仍在默默坚守。”钟伟磷说,三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烧制的各类型砖、瓦、阶砖、滴水瓦当等产品被广泛用于岭南传统建筑上。
四会白土砖瓦厂烧造的砖瓦装点了世界各地的岭南建筑。由建筑大师莫伯治主导设计的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为“食在广州”岭南传统建筑增色,这些项目使用了四会砖瓦。改革开放之初,四会砖瓦走出国门,为年德国慕尼黑园博会广州“芳华园”建设提供砖瓦材料。此外,工厂从年起就一直为广州陈家祠修缮提供砖瓦产品,为孙中山大元帅府、广州六榕寺、广州五仙观、广州锦纶会馆等多家国家及省、市级文物单位烧制砖瓦,为活化传统建筑、保护历史文化发挥了作用。
为传承烧造砖瓦技艺,钟伟磷开设工作室、进校园讲课、组织高校学生实地研学,“我们从不缺‘鲁班’,因为血脉里流淌着那股工匠精神。”钟伟磷呼吁更多工匠大师传授技艺、传承文化,同时让岭南传统建筑走进课堂,融入生活,鼓励和支持后备工匠人才,充分结合现代化技术,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岭南传统建筑技艺。
砖瓦是怎样炼成的
钟伟磷说:“一边是黄泥,一边是白泥,两者充分混合后,就成为制作砖、瓦坯的原材料。”只见一个个泥墩,被工人分割后投入出砖机,随着传送带滚动,一块块砖坯就出来了。
砖瓦窑前方,工人正在为一口窑添加木材燃料,七天前装完窑、封口烧制,窑体四周蒸腾着热浪。
据介绍,传统砖瓦的生产流程包括:选土-净化-陈化-堆踏-炼坭-制坯-晾坯-整形-上幢-阴干-入窑-小火温焙-大火烧成-封窑保温(青砖饮窑)-降温-出窑-选品-打磨等17~23个工序完成。选用土质为先决条件,各层泥土的分量调配比例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一些产品更要对泥土的特殊处理。
选土
黏土砖瓦烧造选泥土是关键,多采用以深层无沙、无炭土、无杂质青白土(白土,又称善泥),同时根据不同产品需要添加沙土、陶土,沉积土等。一般认为有“善泥”出产的地方与其它土料配搭好,掌握火候,都能出产品质好的砖瓦。
净化及陈化
选土完毕,可以将较优质的泥土运送到特定的泥场进行净化杂质,如将泥土中的石灰质、炭土等进行分化,过程约3~6个月。然后堆起来陈化,直到泥料可以生产产品。
堆踏及炼泥
堆踏(掺泥)是砖瓦制造质量的关键点。首先,选取合适泥料,然后根据所做产品添加其它泥料,配搭好后进行炼泥。无论使用机炼、人踩、牛踩等方式,目的都是为了使泥料均匀,黏性更强,产品密度更大。一般来说,根据产品需要决定炼泥次数。
制坯及晾坯
目前砖瓦制坯成形,分手工和机械两种方式。所做产品完成后要进行晾坯(脱水)。晾坯的关键在于不能让雨水、风及太阳直接接触,如果没有处理好,容易产生裂纹、变形。
整形、上幢、阴干
晾坯脱水致50%~60%后,可用手指按下,如果没有痕迹,则可整形(即“拍打砖瓦”),使制品定型(普通青、红砖不需要这工序)。然后上幢,放到通风挡雨的地方阴干约一个月到六个月。这过程能让砖瓦内的水分均匀析出,且在重力作用下,砖瓦可以更贴服。此外,也可以放在窑面平台上,利用余热风干。
入窑(装窑)
砖瓦行业有所谓“三分烧七分装”之说,由于烧制的产品不同,火位不同,受火面积不同等,该工序非常注重经验。每个装窑技师都必备丰富的经验与眼界,因为人为的方式只能控制燃料的量,烧成温度及速度,但对窑内发生变化是无法掌控的。装窑过程必须严谨,装好砖瓦后封窑门、砌筑炉口、清理火堂,才可以点火焙烧。
焙烧(温火-大火)
一般传统砖瓦焙烧分为两部分,由点火到烧成,其间不能停火。整个烧窑过程约7~9天,特殊砖瓦烧窑时间更长。
温火也叫熏火,缓慢加温可以让砖瓦中的水分化成雾气由烟通口排出。温火过程由绝对空气温度到℃,对黏土泥的性质不会改变,直到黏土矿物水析出才会发生变化,硬度加强。温度在℃~℃之间时,砖瓦坯会变暗红色。第二部分的温度约℃~℃之间,待结晶水析出,温度达到℃~℃时封火。
封火-保温-降温-出窑-选品
烧成后要进行停火封窑,即用泥、沙伴成浆,涂抹在码好的封窑砖上。温度下降到可出窑温度(约40℃)时,根据不同砖瓦品级进行选品,边角分明,表面无裂、敲击有清脆金属声音的是为上品。选品后,再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深度加工。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钻莹、李波)
审读:王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