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习性 >> 94年的这部电影,要是现在上映肯定被毙
思想和精神在从旧到新的转变中,往往并不仅仅只是涉及到个体素养的提升,它更关系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如何能够从人治过渡到法治?毕竟,由传统的农耕文明迈向开放的城市文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拥有自觉和强制结合形成的规范制度和完善法律,这样,才能够让权力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才能够避免公利被私利滥用。
如果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仍旧算不上“真正的文明”,至少,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往往存在着极其野蛮生长的利益链条,这就是最可怕的现状。
当集体公利成为满足个人私利的工具,当权力运用成为私欲膨胀甚至是身份装点的依附时,尔虞我诈的权力争斗消耗掉的不仅仅只是个体工作的热情,还有就是让原本应该正常运行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这大概就是过去或是当下中国社会仍旧存在的传统思想观念转变上的丑陋。
之前我已经说过了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和《站直喽,别趴下》这两部电影,相比较来说,他在后来年执导并上映的《背靠背,脸对脸》会更加趋于稳重和内敛,而且,在对复杂矛盾和冲突的处理上,能够从更多生活化细节的刻画上展示出每个人物所拥有的复杂性格。
从《站直喽,别趴下》的体制外邻里关系的处理,到《背靠背,脸对脸》中体制内领导和员工关系的处理,在整体格局的安排上看,所立足的中心点和覆盖的主题范围的确更广了一些,可是,从故事内容的本质上分析,黄建新依旧没有离开对于处在变革中的现实社会,以及支撑社会的思想和精神文化的辩证探讨。
影片里,这是一群忙于生计疲于应付的文化馆员工,可是,却不自觉地卷入了馆长职位的权力争斗中。代理馆长王双立三年又三年的等待着转正,可却迟迟得不到上级正式的任命,虽然他有统筹协调出色能力,也能够稳妥的处理人际关系,可是,从代理到正式之间的跨越,却绝非是用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来衡量的,在它的背后还暗藏着高于小小文化馆的更为汹涌的权力纷争。
最后就会发现,其实,所有人都只是一颗被权力争斗拖入泥沼的棋子,在人情世故和尔虞我诈中渐渐迷失了初心。
封闭的古墙阻挡着外面的世界,狭隘的视野干扰着努力的方向,身份认同的缺失又让思想陷入了封建愚昧的死循环。在我看来,正视欲望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知道你的身份是能干什么的,知道你所处的位置是应该干什么的,知道赋予你权力是为了干什么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1
年是影史上的黄金年,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该让《背靠背,脸对脸》这部佳作被埋没了,因为,大概也是从这年之后,在电影选题上就开始变得如履薄冰,于是,也就没有再出现能够真实反映体制和权力的影片了。
所以,当我顺着黄建新的履历重新翻看这部影片时,不仅为它的题材大胆而叫好,更多的是电影中所反映的深刻问题至今仍旧存在。这绝非只是表面化的讽刺,而是直接跳过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物质充盈,客观冷静地洞察着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直滞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价值的树立。
电影里,王双立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他正式成为文化馆馆长。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没想到,半路又杀出了两个程咬金,一个是曾担任过乡长的老马,一个是冷局长的秘书小阎。他们先后担任文化馆馆长,这让王双立很是不满,但这种不满却没有写在他的脸上,笑成为了他的一种高级伪装,这也是这部电影刻画人物最为出色的地方。
虽然影片改编自刘醒龙的短篇小说《秋风醉了》,但导演黄建新却对主要人物王双立进行了二次创作。去掉了比较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转而将中国人特有的幽默内敛的性格融入了角色当中,这里我说的“幽默内敛”是一个贬义词,而这种人物形象并非只属于个体,它具有普遍性。
王双立不满上级安排,可却并没有进行正面冲撞,反而永远都是一副笑容挂在脸上,他将所有的情绪全部压制在内心,而在处理比较棘手的事情时,也并非亲自动手,而是能够抓住其他人的性格弱点,借刀杀人的同时及时抽身成旁观者角色,比如挑拨李会计和老马的关系,比如挑拨猴子和小阎的关系,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学问。
试想一下,倘若能够把这种聪明才智用在谋取公利上,的确是可以让大多数群体获利的,可是,王双立偏偏把它放在了谋取私利上,而且,在权力争斗上的固执和盲目,让他逐渐忘记了文化馆馆长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想要借用他人的手获取自己的利,可是到头来,王双立所有的行为恰恰也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如果说老马和小阎是蝉,王双立是螳螂,那么,他们背后的上级才是真正的黄雀,这可以从陈副局长和王双立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哪个二把手不想成为一把手呢”,正是这句细思极恐的话,暴露出正在滑向病态化和扭曲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
影片故事的发生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中国社会正是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的过渡发展,这里也就触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在不断进行着推陈出新。
只是,因为经济为先的发展口号,让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提升逐渐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于是,站在新的发展轨迹上却延续着旧的封建思想。
从这座小小文化馆的权力争斗折射出社会绝大多数人对于自我的迷失。精神的空虚不得不依靠外物作为填补,有的人选择了金钱,有的人选择了权力,身外之物终究让欲望不加控制的膨胀,导致思想上的麻木和盲目。这样,喊了很久的法治还是被人治牢牢掌控,社会终究不再是努力奋斗就会有所收获,因为社会终究还是人情世故。
2
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电影里的所有人几乎都受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是从农业文明朝着城市文明发展必然经历的状态。毕竟,在新旧交替中,总是会面临寻找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平衡点的问题,既不能完全否定旧事物,又不能全盘接受旧事物,我想,推陈出新的关键在于融合而不是否定。
所以,影片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所有人的群戏。
既然是群戏,那么在每个人物塑造上就得突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是,这部电影却一反常态,它要找的是每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共性。既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又通过王双立争馆长位置这么一件事,凸显出社会转型时期每个人思想和精神相同的滞后性。
老罗的见风使舵,李会计的趋炎附势,猴子和老宋的精明算计,为了个人私利他们出谋划策。看上去是被王双立利用,其实他们也在利用王双立,这就让原本表面平静的文化馆处处藏着汹涌的暗潮。
人与人之间表面的和睦彻底暴露出人际关系撕裂后的伪装,这些人连同王双立一起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依附于权力的震慑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畏惧权力却渴望权力,人性的异化和人心的扭曲则完全来自于对私欲的不加控制,最终,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被抛在脑后,法治滑向人治后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权力的滥用和私欲的横行。
影片里,黄建新利用高高的城墙将小镇的人围在小镇里,又利用高高的围墙将文化馆的人围在文化馆里,这样一个双重封闭环境的设计带有很明显的寓意——画地为牢后的各自为营,只会在头破血流后走向盲目和麻木,就像电影里很多人都抱着传统思想观念不肯撒手。
所以,不是身体走出围墙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思想和精神同时走出去。眼界和心灵的开阔只是第一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最重要的是要尽量让物质和精神的同步发展。
这大概是农业思想向工业文明过渡时一定会出现的状态。
人们传统观念里对于权力的认识依旧是带着封建和保守,以为这只是一种身份的荣耀,或者可以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千方百计的想要得到它并且依附于它。这种深埋的人们心理的错误认知并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也不是经济改革就可以消除的,这是过去或是当下都面临的艰难之处。
在黄建新的作品里,我们都能够看到生活正在发生的变化,但他更想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变化背后被遮盖住的不变,这才是更应该警惕的东西。所以,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任何的改革都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对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改革。
物质虽然先行,但千万不要忘了落在后面的精神。
《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在轻松幽默的故事叙述中,将最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点破却没有打算说透。
所以,在结尾处,当前任馆长小阎和同事私奔后,上级也只是通知王双立开紧急会议,并没有提到被任命为馆长这件事,欲言又止,意味深长。在我看来,在平静且生活化的叙事中,早已将讽刺和批判藏了进去,这样的电影,才是应该多多提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