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角色的正面单挑往往是非常受人瞩目的场景。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阵前武将单挑,还是《水浒传》中的江湖好汉较技,都被读者们津津乐道。在《三侠五义》的小说中也有很多武林侠客之间的比武场面,如白玉堂对展昭、欧阳春对白玉堂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江湖侠客处理争端的方式,既遵循了江湖上侠客们打交道的规矩,又在两人之间分出胜负,使得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欧阳春阵前擒蓝骁的故事则不同,事情的起因不再是单纯的江湖争端,而是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打斗方式。欧阳春在《三侠五义》的故事中蓝骁是襄阳王手下大将,江湖人称金面神,手提一对狼牙棒,是驻守黑狼山的叛军统帅。襄阳王赵爵为了夺取宋仁宗的天下,召集了很多江湖上的亡命之徒,组织军队并在襄阳发动叛乱。蓝骁作为分管襄阳王陆路军队的统帅,带兵驻守两狼山,遏制朝廷军队的前进路线。站在官府阵营一方的智化、欧阳春和丁兆蕙则主动全网毗邻黑狼山的卧虎沟,联合卧虎沟的主人铁面金刚沙龙共同对付蓝骁。由于沙龙与蓝骁之间的关系暧昧,卧虎沟和黑狼山并未直接起冲突,所以一开始有着和平共处的默契。最开始时沙龙对蓝骁的招揽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对朝廷和襄阳王双方处于观望的态度。智化和欧阳春正是担心沙龙加入到襄阳王的势力中,才前往卧虎沟劝说。沙龙对智化和欧阳采取了敷衍的态度,看得出来他有着更大的利益诉求和野心。从蓝骁打劫襄阳太守金辉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沙龙对朝廷有着投机的打算,因此才会因为金辉的事情与蓝骁发生冲突。蓝骁打劫金辉,而沙龙阻截蓝骁,这件事情发生的太过凑巧。如果说沙龙不是提前有所不知,断不会如此巧合。而沙龙被金辉围困时,智化和欧阳春又如此及时,让人有些细思极恐啊。沙龙在我看来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蓝骁、沙龙和智化互相瞄准对方的行动,而金辉就是那个引发冲突的诱饵。智化和欧阳春离开卧虎沟时说是到襄阳收集情报,然而却恰到好处的出现在蓝骁与沙龙冲突的战场上,这种巧合太过离奇。而前往襄阳寻找智化和欧阳春的艾虎却并不在一起,这说明两队人马没有同时出现在襄阳。考虑道艾虎寻找智化和欧阳春的初始想法,那只能说明智化与欧阳春前去襄阳就是个幌子。我认为智化和欧阳春的劝说被沙龙婉拒后,他们隐藏在卧虎沟附近,等待介入的时机。金辉本来是兵部尚书,由于两次上疏议论襄阳王造反的事情而被贬官。襄阳王起兵后,包公推荐金辉为襄阳太守,希望通过政治的方式瓦解襄阳王的叛军,剪除其羽翼。黑狼山在前往襄阳的官道上,蓝骁驻守在此阻挡朝廷大军,劫持金辉上山是常规操作。沙龙一反与蓝骁和睦相处的态度,突然袭击两狼山的军队,看似在救援金辉,实际上是投机的选择。由于颜查散以巡按的名义带着白玉堂去了襄阳,形势变得对朝廷方面有利,沙龙这才做出选择。他救援金辉不但会受到金辉的感恩,也算是阵前立功,有利于平叛后的利益瓜分。智化沙龙算盘虽然打得响,可是操作太过粗糙,差点就偷鸡不成蚀把米。蓝骁对沙龙显然是有所防备的,虽然单挑他不是沙龙对手,可是在军阵之中却也不是个人武力说了算。因此沙龙带着两个助手和两个女儿被蓝骁大军所围困,于是给了智化和欧阳春最好的救援时机。智化安排欧阳春和丁兆蕙带人前往救援沙龙,而自己则去了卧虎沟。欧阳春和丁兆蕙到两狼山后,以调节江湖纷争的名义介入沙龙和蓝骁的冲突,欧阳春亲自上山面见蓝骁。欧阳春上山并不提襄阳王造反的事情,只说两狼山和卧虎沟的冲突,这让蓝骁放松的警惕。欧阳春在两人谈话的过程中突然动手,杀了蓝骁一个措手不及。他武功本就在蓝骁之上,又手持七宝刀,占尽了先手的便宜,轻而易举就将蓝骁活捉。而丁兆蕙趁着蓝骁被擒引起的混论,带人攻入围困沙龙父女的军队中,将其救了出来。小说中评述,这种打法并不符合征战谈判的规矩,而是江湖上的手段。作者认为这种手段虽然不算光明正大,但却也是侠客救人的选择,具体操作也可以理解。这种方式在现代的电影和电视看来并不稀奇,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的常用套路,可是在古代来讲却是罕见新奇的情节。丁兆蕙在实战中自然不可能出现主帅受到突袭,而周边的护卫看热闹的情况,只有在影视作品和戏剧中有这样的场景。这种场景完全是小说作者脑洞大开的想法,是为了丰富小说故事而做出的设计。这与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单挑情况迥然不同,完全是一种理想化和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作者以这种不拘一格的方式体现了侠客们异于常人的作战理念,开创了武侠小说中特有的战斗模式和场景。这种方式在后世的小说、评书故事、影视作品中大量被重复使用,成为了标准的模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