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种类 >> 淮南力拼对抗中原的同盟南方诸国,五代十国
中原自朱温以来,“仅横亘一线于雍、豫、充、青之中,地狭力微,不足以逗志”。而“唐有江淮,比同时割据诸国,地大力强,人才众多,且据长江之险。隐然大邦也”。双方实力的均衡维持了南北的割据。中原不能涉足南方,皆因有南唐的存在,南唐构筑了南方各国的屏障。
宋太祖开宝七年,北宋征伐南唐时,命吴越出兵配合。南唐被灭三年后,吴越亦归北宋。说明南唐确实是南方各国的屏障。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是,南唐强大之时,高氏经常游离于中原与淮南之间,数次间断对中原王朝的进贡南汉则称中原皇帝为“洛州刺使”,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里。
而后周取淮南,高保融对中原王朝表现得忠心耿耿,岁贡三次并遣弟入朝做人质南汉主则忧虑不知所为,遣使入贡不得,大发感慨说,能保全自己已是万幸,那里顾得上后世!遂饮酒终日。所以淮南“对于阻止中原政权南下,却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是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得以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淮南力拼对抗中原的同盟
南方诸国,吴越和马楚被视为中原王朝的同盟荆南、南汉、闽立场摇摆,对中原王朝缺乏向心力。西南的蜀则恃险自保。由于以中原王朝为首的同盟对淮南形成东吴越、西马楚、北中原王朝三面包围的态势,淮南力争组织另一个同盟与之相抗。
蜀是天然的盟友。蜀虽只图保全自己,但若无淮南与中原相抗,使中原王朝不能斗志,自保决非易事,因此它有与淮南的共同利益—对抗中原。淮南与蜀多有交往,后周伐南唐之前,先攻取蜀之汉中,蜀向南唐求救,南唐答应出兵制周,因后周转攻南唐而止。
荆南可作为牵制马楚的棋子。荆南虽累世事中原,然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不得不与各方搞好关系,对中原王朝摇摆不定,游离于中原王朝与淮南之间。荆南与中原王朝的盟友马楚摩擦不断,双方时有争斗。
结好南汉与闽。淮南与南汉关系良好。南汉乾亨元年十月,刘岩遣使“入吴告即位,且劝吴王称帝”。南汉大有十年十二月,“南唐遣使来告即位”。而“南唐烈祖仁寿节,高祖刘岩辄遣使往贺,岁以为常”。对于闽,淮南也竭力拉拢,开平三年,淮南遣使者张知远修好于福建。后唐清泰元年,南唐“遣使求好于闽”。
拉拢马楚和吴越。当杨行密知道马殷之弟马膏在吴境内时,就亲自送他回楚,临别前对马膏说“勉为吾合二国之欢,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吴与吴越于后梁贞明五年实现和解,在吴与吴越休战息兵后,“吴王及徐温屡遗吴越王钱缪书,劝缪自王其国,缪不从”。马楚和吴越是淮南的死敌,淮南此举与其说是拉拢两者,倒不如说试图分化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更贴切。
由此可见,淮南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受到以中原王朝为首的同盟威胁下,与蜀为盟、利用蜀与荆南牵制马楚竭力与南汉、闽搞好关系,稳定后方力图分化楚、吴越与中原王朝的同盟,并结交远在万里之外的契丹,从背后牵制中原王朝,以化解所受威胁。
吴越和楚之所以与中原王朝结盟,是由于淮南对两者的威胁,己足以危及他们的生存,他们借中原之力抵抗淮南,实为生存的最佳策略。他们对中原王朝的所求大于中原王朝对他们所求。
后唐在安重诲当政之时,曾削夺钱缪官爵,诏其致仕,钱缪多次上书,承认错误,表述自己的忠心,并表示为中原王朝马首是瞻,在其需要时出兵攻吴。钱缪这样做,归根结底是由于吴越受到淮南的巨大威胁。马楚的情况与吴越类似。因而,以中原王朝为首的同盟的形成,并非是因为中原王朝对吴越和楚的争取,而有其必然性,只不过中原王朝顺势而为,巩固了这一同盟。
淮南为解除所受马楚威胁,不仅利用荆南和蜀对之进行牵制,而且还主动向之示好,以图分化其与中原王朝的同盟。在淮南的主动示好面前,马殷之弟马膏劝说其兄与淮南和好,马殷亦曾动心,且南方相对和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原王朝利用其牵制淮南的图谋,足见这一策略还有效果。
而称淮南与契丹结盟,则实不敢赞同,前面已有分析,淮南与契丹交好,试图利用其牵制中原王朝,而契丹“利其货,徒以虚语往来,实不为唐用也”。也就是说,契丹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与淮南的关系。且灭亡后晋后,拒绝淮南插手中原政务淮南受到后周进攻,独立难支,向契丹求救,契丹非但不救,还扣留其使。
这样的关系,很难称为同盟关系,南唐卑辞厚利结交契丹,希望其从背后骚扰中原,实则多此一举,因为即使南唐不这样做,契丹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考虑,也会百般侵扰中原的。契丹灭晋,并非受淮南影响,而是契丹统治集团的贪婪与野心使然。不过客观来说,契丹确实是淮南可资利用的因素,两大强权结交,足以触动中原朝廷的敏感神经。
总体来说,五代割据就是以中原王朝和淮南政权为核心,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互相对抗和牵制,只不过中原和淮南两者的对立具有根本性,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其他依附两国的小国,只是期望受到庇护,是一种图存策略,因而他们间的矛盾相对缓和,纵使处于不同的集团,他们间的交往也很活跃频繁。
二、南方小国间的政治联姻
淮南虽客观上阻止了中原王朝南下,但起到了保护南方诸国不被中原王朝侵扰的屏障作用。但淮南国力居南方之冠,在五代十国中实力仅次于中原王朝,有灭掉周边小国的能力。杨行密时,灭湖北杜洪、江西钟传,威胁湖南马殷、两浙钱缪,令周边国家感到恐惧。南唐元宗时,发动了对闽、楚的战争,并荡平两国。从这一角度来说,南唐又是南方小国最直接的威胁。
南北对峙使南唐不得不派重兵防守中原,不能全力对付周边小国,这些小国也有了可以依赖的对象一一中原王朝,他们或多或少都利用了中原来牵制南唐。但仅有此是不够的,南方小国又通过各种形式联合起来、以图合力减缓所受淮南的威胁,联姻就被广泛采用。
南汉与楚有联姻。后梁乾化三年,刘岩“遣使入楚求婚,楚王许之”。后梁贞明元年八月,“逆妇于楚,楚王马殷使其弟永顺节度使存来送”。南汉乾亨元年,刘岩称帝,“封妻马氏马殷之女为越国夫人”。三年后,“册立越国夫人马氏为皇后”。
南汉与闽亦有联姻。后梁贞明三年,“闽王审知为其子牙内都指挥使延钧娶越主岩之女”。吴越与闽有联姻。后梁贞明二年,“王王审知与吴越为婚,吴越牙内先锋指挥使钱传晌钱缪之子来逆妇”。吴越与楚亦有联姻。后梁贞明六年,“吴越王缪遣使为其子传诱求婚于楚,楚王殷许之”。
这些国家的联姻,已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属于政治联姻,其目的就是缓解双方紧张关系,化敌为友或结好对方,倚而为援助,以图生存。
楚与南汉的联姻属于化敌为友。两者为争夺桂管之地,曾在粤西进行长期战争。后梁乾化二年,“帝朱温闻岭南与楚相攻,月甲戌日,以右散骑常侍韦歌等为潭、广和叶使,往解之”。次年,岭南向马楚求婚,实现和解,双方长期相安无事,中间虽有争斗,但规模小,无碍大局。
“终五代之世,两国一直用甥舅相称,双方使节往来不断”。双方再次交恶的转折是楚拒绝南汉的求婚。马皇后死后,南汉为缓和与楚的紧张关系,于南汉乾和六年八月,“遣工部郎中允章聘于楚,且求婚。楚王不许,允章还报,帝中宗怒。允章请发兵攻楚”。足见联姻对双方关系的重要作用。
其他国家的联姻属于结好对方。吴越与闽通婚后,“自是与闽通好”。闽为南唐所攻,吴越出兵相助。吴越与楚同为中原王朝盟友,两者的关系自不必言。闽与南汉有姻亲关系,双方长期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几乎没有争斗发生。
南方小国的联姻对于抵制南唐扩张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敌对国家化敌为友,避免了发生争斗,以致两败俱伤,给南唐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政治联姻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盟,他们相互联结,令南唐征伐一国时,不得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事实上,南唐伐闽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吴越对闽救援。
三、吴越救闽透析
后晋开运元年,南唐伐闽。三年前,闽向吴越奉表称臣,乞兵救援。吴越王弘佐召诸将谋之,诸将多以道远为辞,不愿发兵。王曰“唇亡齿寒,春秋明义,吾为天下元帅,曾不能恤邻难,将安用之!诸将跃马食肉,独不肯以身先我乎?有异议者斩”。遂发兵福建。
吴越不顾道远,救助福建,就是不愿闽被南唐所并。因为如果南唐并闽,不仅东南威胁被消除,而且可以利用闽之财力、人力壮大自己。这会令南唐更加强大。这样,吴越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力量更强的劲敌,且少了一个可以牵制对手的伙伴,这对吴越无疑是双重打击。钱弘佐所说的“唇亡齿寒”,寓意就在于此。吴越先败后胜,在福州大败唐兵,击破了南唐占领福建的企图。
有意思的是,吴越原本是为救援福建,阻止其为南唐所据,不过救助很快演变为趁火打劫,吴越与南唐一起瓜分了福建。考虑到战后南唐在福建所任命的清源军节度使、据有南、泉二州的留从效,名义上归属南唐,实际上“皆羁糜而已”,并不听从南唐调遣且此役之后,南唐“府库中耗,民不堪命”。而吴越不仅达到了阻止南唐并闽的目的,还占据福建包括福州在内的一部分领土,增强了力量,则其在此战所得,大于南唐。
吴越倒有点类似躲于南唐与闽背后,笑看蝗螂捕蝉的“黄雀”了。这固然因为闽已是垂死之国,却也反映出吴越对闽有凯觑之心。实际上,吴越早有图闽之意,后晋天福五年正月,王延政举兵叛乱,被王延羲派兵所围,王延政向吴越求救。
当时的吴越王钱元灌派兵南进,等吴越兵至建州时,王延政已击败前来围攻的福州军,并送牛酒稿劳吴越军,希望他们班师。而吴越军“仁论等不从,营于城之西北。延政惧”,对此,胡三省说“见仁论逼城而屯,有图福建之心,是以惧”。这显示出吴越在南唐出兵前就有趁闽国内乱而从中渔利之心,此次吴越援闽抗唐,动机也非只有帮助闽国那么简单,从中渔利,瓜分福建,也在意料之中。
这深刻反映出在五代乱世中,各国皆以自己利益为重,即使如同吴越和闽这样有姻亲关系、唇齿相依的国家,也可能因为一方的内乱或衰败而被对方吞食。这种弱肉强食的规则也适用其它国家。
南汉与楚有姻亲关系,双方关系一度和睦,然而,政治联姻掩盖不了他们的利益冲突。顾祖禹说“刘岩据岭南不能为北出计者,以湖南扼其吭也”。后周伐南唐,南汉恐惧,欲进贡后周而不得,就是因为湖南遏制其北上之路。
刘氏虽“志在五管而已”,却也有扩张的野心。扩张的选择之一就是北进,马楚是其必须逾越的障碍。而马楚亦不满足于占据湖南,与南汉发生多次战争,企图夺取南汉之地。楚在取得五管之一的桂管后,又南争容管诸州,与南汉发生激烈冲突。双方联姻,虽暂时缓解了矛盾,但并未消除两者拓地的野心。后唐天成三年,楚军南进,与南汉战于封州,楚先胜后败,南下受阻。
总结
闽与南汉联姻,双方关系和睦,但也发生过摩擦。后梁龙德二年,“汉主岩用术者言,游梅口镇避灾。其地近闽之西鄙,闽将王延美将兵袭之,未至数十里,侦者告之,岩遁逃仅免”。闽出兵袭击,目的是击杀或抓捕刘岩,导致南汉国中无主,发生内乱,借机图之。这说明闽有图岭南之意。
因此,南方小国虽都面临淮南的威胁,并且结而为援,但他们之间,也充满矛盾与斗争,他们都在找寻吞并对方的机会。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任何弱者都面临被强者吞食的命运,求取生存之道,是各国特别象闽、楚这样的小国必须面对的挑战。而闽、楚两国,既地狭力弱,又发生内乱,给他国提供可乘之机,灭亡亦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