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记忆:虫影,鸟趣
文/俞万兴虫影
儿时,每当春末夏初之交,蜻蜓总是多得出奇,蜻蜓也叫“河蜻蜓”,品种繁多,颜色各异。众多的蜻蜓,不知是谁给它们取了那么多好听的名称,如“金挂龙”,因它的颜色呈金黄而略带黑色,且喜欢垂直吊挂于树枝下而得名。“扇子蜻蜓”,它的尾部有一对对称的小扇子而命名。还有体态粗壮呈粉白色的“观音菩萨”、颜色红似辣椒的“辣椒蜻蜓”等等。
在那春叶刚剪除的桑地里,成群的蜻蜓蹬上蹿下,时而空中盘旋,时而在桑拳上“停航”。众多可爱的蜻蜓在桑地间飞翔,使人眼花缭乱。桑干林立的地盘,竟成了蜻蜓的世界——它们似乎正在表现一场超级的滑翔飞行大赛。
每当这时,我总不会放过捕捉蜻蜓的机会。捕捉蜻蜓有两种方法:一是网粘法,即用一根小铁丝或竹片绕成一圆形,将它的收尾端插入一根一端开口的小竹孔内。然后,赶在清晨把蜘蛛新做的网,绕于圆形的盘面上,用它来粘住蜻蜓或“知了”。此法捕捉难度高、数量少,但每只皆活。二是用小竹击打法,就是每当蜻蜓停留在树干上、桑拳上时,只需你眼捷手快,一杆下去,当场毙命。此法捕捉快而多,但几乎都为死残蜻蜓。活的蜻蜓可作标本,死的只能喂鸡吃。小时候,我曾拿着这“家伙”去捉过许多蜻蜓。
一到仲夏,噪声最烦的便是“知了”,它们会从清晨到黄昏不知疲倦、轮番地低唱与高鸣。当然,偶尔也会见到螳螂捕蝉却未见黄雀而只有蝉声哀鸣的可怜场景。
夜晚,一波一波的萤火虫在黑夜里贴着水面或地面到处闪烁着,点缀着美丽乡村夏夜的黄昏。
如今这些有趣的昆虫有的已极少露面,有的甚至灭绝。如果能让它重新回归自然,重现蜻蜓的“飞翔大赛”,重现“知了”鸣叫声,以及萤火虫如“繁星漂动”在夜晚,那该是多么美妙而有趣!
鸟趣说起鸟儿那就更为有趣了。在那个年代,房前屋后竹林环绕,树木成荫,这就成了鸟儿们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
记得小时候,我家后村有座庙,庙前有棵数百年的参天银杏,它的树干外围须两人合抱才能勉强围住。每年初夏,远望树上成群的白鹭,忽上忽下地穿梭于树丛间,尤甚半边天空的云端缠绕于树端,它们在树上筑巢并繁衍后代。我曾不止一次地亲眼看到过,每当小白鹭出壳之际,地上会落下一片白色的蛋壳,白色的蛋壳铺满一地,银光闪闪,彰显着如童话般美丽的壮观。
在那浓密的竹林里,深藏着更多神秘莫测的鸟儿,品种众多,最多的要数是“白头翁”和“八哥”,其次是黄莺、画眉、竹叶青等。还有一些鸟儿却不知名,是从山区飞来的候鸟,每年春季它们会来到水乡觅食并繁衍后代,秋后再重返山林。
据我观测,每当春天来临,鸟儿的活动可分两个不同的时期,即择偶交配期和产卵孵化期。
前期,各种鸟儿似乎都在唱着自己最美妙动听的歌曲。每天清晨,好比是一场歌咏大赛。有声调单一的白头翁;有婉转动听的“桕子鸟”(据说是一种专吃乌桕的鸟);有清脆悦耳的“竹叶青”;还有那山中飞来的候鸟,叫着“宝宝,宝宝……”传来阵阵为蚕农养好蚕宝宝的声声祝福。从低沉的和声至尖叫的高音,这场别开生面、音调优美的鸟儿叫声,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的多重唱音乐盛会,它清脆悦耳、宛转动听,让人感觉恍如世外桃源。
就在这此起彼伏的一片鸟叫声中,便可见到各种鸟儿的筑巢活动也在相继进行。要说这鸟儿的巢穴也真是精粗各异、式样多彩而各有千秋。喜鹊筑的窝又高又大,且都是以粗长的枯枝为材料。鹧鸪筑的窝只用少许短小的枯枝,看似十分简陋。而“十姐妹”和“竹叶青”(注:是二种鸟的俗称)它们筑的窝精巧又玲珑,常用干燥柔软的植物纤维,经过精雕细镂构筑而成。大约在“清明”前后的一个月里,这种“演奏会”和筑巢活动会在同时进行。
而后,鸟叫声会越来越少,该是它们各就各位进入自己的巢穴到了产卵孵化繁衍后代的日子。
小时候,我还是个天生喜欢捕捉小鸟的顽童。虽说喜欢,但也难得偷偷地去捕捉几回。因我爷爷多次给我发过禁令,他说:“捉了窝里鸟,三生没娘叫。”这就知道捕捉幼鸟的罪孽了。至今我才领悟到,我们的前辈对保护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呵护,竟然把它看成是与惩罚人生的命运系在一道。
回来吧,我那花香鸟语的故乡!回归自然,还原生态,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和殷切的期盼!
图片:综合,侵删俞万兴,年生,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人,退休前在嘉兴电力系统任职,退休后爱好写作,著有《人生履痕》(团结出版社)。往期文章回顾
▼
嘉兴,那条张家弄
美丽乡村之新星:我爱我家,全域秀美
谁与佳人在翔云高眺:濮川叠韵(歌词)
清代流寓王江泾名医薛福
聚桂文会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