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曹植,是曹丕同母同父的弟弟,我们知道历史上最后曹丕称帝,而曹植因为深受曹操喜爱甚至差点成为太子,所以一度遭到成功夺帝位的兄弟迫害。大家耳熟能详的曹植的《七步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而成,曹丕在称帝后,仍对曹植心有余悸,害怕他威胁自己的皇位,想法设法欲除之而后快,这首诗便是在当时的情势下所作,既表达了曹丕的阴狠毒辣残害骨肉同胞,又反映出当时朝政的黑暗与统治者内部的欺压斗争,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感,书写了自己日益艰难的处境。曹植的创作可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他前期的诗歌歌唱理想与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洋溢着乐观与浪漫的基调;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之情,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今天要分析的《野田黄雀行》就属于后期中第一类诗歌,表达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情感的这类诗歌。野田黄雀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这首诗写于曹丕即位后,将与弟弟曹植亲近的人都采取迫害之法,曹植满心凄凉之时所作。开篇“高树”两句,写了作者自己生活环境的恶劣,用生长的高高的树木自比,所谓高处不胜寒,因自身才华被父亲曹操看重,也因此被哥哥猜忌、陷害。“利剑”两句,先用利剑比喻权力,说自己因为手不握重权,所以就不需要朋友,甚至越少越好,以免被自己连累,导致那些挚友或死或伤,这句可见曹植内心深处愈发的悲凉之感,抒写出朋友遇难自己无能为力的沉痛心情。“不见”二句,鹞,似鹰而比鹰小,鹰类一种。这句说雀看见鹞后失魂落魄,自投罗网,用“雀”自喻,表达自己对朋友的遭遇深深地无力之感。“罗家”一句写设罗捕雀的人抓住雀后的欢喜之情,实际暗指曹丕等人迫害曹植及其友人成功后的丑恶嘴脸。“少年”以下的几句诗,纯粹是作者自己的设想,并不是事实,曹植想象有权力的人会对他们施以援救,帮助他们脱离苦海,不受阴险恶人的毒害,可是这些不过是不能实现的空想罢了。全诗基调悲凉,多用比喻手法,自喻地处污浊凶险环境,暗喻敌对势力的强大与残忍,加上作者无法实现的联想,把自己那种愧对友人,想救朋友于水火又没有办法救的无力描述地十分到位,做到了诗言志、诗抒情的作用,也后来作家以启发,是一首不错的作品。所以,曹植虽然政治上悲剧收尾,但诗歌辞采华茂,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