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兴起
吴国是我国东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大概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地区以及浙江北部地区,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公元前年,申公巫臣受晋国派遣来到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吴国此时正是吴王寿梦在位。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并与晋国结盟,开始征伐楚国。
公元前年,楚共王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季扎让国
公元前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叫季札,非常贤能,寿梦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受。于是长子诸樊继位。
公元前年,吴王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不受,还抛弃家产去当了农民,吴王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
公元前年,晋平公继位。
公元前年,吴王诸樊去世,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最后把国君之位传给最小的弟弟季札,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
公元前年,楚公子围杀死楚王夹敖而自立为王,就是灵王。
公元前年,楚灵王与诸侯盟会,以征伐吴国朱方县,为了诛惩齐庆封。吴国也攻楚国,占领楚国三个城邑后离开。
公元前年,楚征伐吴,到雩娄。
公元前年,楚又来伐吴,在乾溪驻军数日,最后败走。
公元前年,为了躲避齐国发生的“四姓之乱”,孙武来到吴国,隐居在吴国都城姑苏,潜心研究兵法。《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公元前年,吴王余祭死去,其弟余昧继位。
公元前年,楚灵王去世,楚平王即位。
公元前年,吴王余昧死,想传位于其弟季札。但季札再次避让逃离。于是吴国立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是先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如果按兄终弟及,那么季札应该当国君;如果按父死子继,那么我早就应该做国君了”。于是他暗地里蓄养门客,想以之袭击王僚,谋求当国君。
伍子胥亡楚而如吴
同年,楚平王派费无忌前往秦国为十五岁的太子建迎娶秦国公主孟嬴。而因为太子建曾经得罪过费无忌,所以孟嬴到达楚国郢都后,费无忌百般夸赞孟嬴的美貌,建议楚平王自己娶孟嬴。于是楚平王居然让一名齐女冒充孟嬴嫁给了太子建,而自己却娶了孟嬴。由此,楚平王对费无极就格外宠信。而太子建则对楚平王和费无极产生嫌隙。
公元前年,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国,打了败仗。
公元前年,楚平王派太子建戍守边疆。费无忌趁机整天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楚平王就对太子建的老师伍奢进行了责斥。伍奢回答说:“君王怎么能因为小臣的谗言而疏远自己的骨肉呢?”。楚平王就囚禁了伍奢,还召太子建回来想诛杀他。太子建闻讯逃奔宋国。
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如果不杀死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患。楚平王就命令伍奢召两个儿子前来。伍奢说:“我的大儿子伍尚的为人廉正,能为节义而死。所以听说召他前来而赦免我的罪过,就一定会不顾自己的生死而前来。而我的小儿子伍子胥为人机智而好谋划,勇敢而争功名,知道前来必死,一定不会来”。但楚平王还是派人去召伍尚和伍子胥前来。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俩前去。恐怕我兄弟俩一到,咱们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这样对父亲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前去就死就无法报仇雪恨。不如投奔别国,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如果我们不去,以后又未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以逃走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
伍子胥塑像于是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抓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听闻后说:“伍子胥逃走,楚国就危险了”。伍尚到来后,楚平王果然下令杀死了伍奢和伍尚。
伍子胥最初想逃往吴国,可是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于是前往投靠。但宋国内乱,伍子胥只好与太子建一起逃奔郑国。郑国礼待太子建,但太子建却与晋国策划袭击郑国,被郑定公发现并杀死。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国,昭关守卫正在到处捉拿他们,两人只好徒步逃走。相传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发,模样都变了,这样才蒙混出关。
伍子胥出昭关被大江拦住去路。此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着小船把他渡了过去。过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给告发者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赏金和爵位,又怎会贪图你的宝剑呢?”。此后伍子胥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后就生病了,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前往吴国。
公元前,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见到了吴王僚,劝说其攻打楚国。而公子光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爸爸和哥哥都被楚王杀死。所以他主张攻打楚国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为了吴国的利益”。于是吴王僚不再做攻打楚国的打算。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争夺国君之位,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应当先帮助公子光登上国君之位”。于是伍子胥把专诸介绍给公子光,自己则与原楚太子建的儿子胜避居乡野。公子光得到了专诸,非常礼遇他。
公元前年,吴王僚派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军,把原楚太子建之母从居巢接回吴国。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
公元前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当初,楚国边城卑梁氏有少女与吴边城女子争抢采摘桑叶,两个女子的家人气愤之下互相攻杀,两国边邑的官长听说后,一怒之下互相进攻,吴国边邑被灭掉。吴国闻之大怒,所以讨伐楚国。恰巧楚国扩建了舟师,楚平王当即攻破梁城,以为达到了威慑吴人的目的,就班师回国。结果楚军刚撤离吴国就攻占了钟离和居巢二城。
公元前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楚昭王继位。这个楚昭王就是被楚平王调包的孟颖的儿子。楚平王个人虽得以善终,但其在位期间色令智昏、亲佞杀贤、却把祸患遗留给后人。
专诸刺王僚
公元前年,吴王僚想要趁楚国丧事的机会,让两个弟弟带兵攻楚,同时让季扎去晋国以观察各个诸侯的动向。楚国发兵断了吴兵后路,使吴兵无法回国,导致国内空虚。就在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如此时机不可错过,否则就会一无所得。而且我是真正的嫡嗣,早就应该成为国君。就算是季札回来,也不会废掉我”。专诸说:“可以杀掉王僚。他的母亲老了,孩子还很弱小,两个弟弟还被楚军围困。现在吴国没有人能抵挡我们”。
于是公子光就预先埋伏武士,邀请吴王僚来赴宴。王僚也很警惕,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专诸刺王僚。之后王僚的两个弟弟一个逃奔徐国,另一个逃奔钟吾。
要离刺庆忌
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到卫国,在那里招募军队,准备回国复仇。庆忌素有勇武之名,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定下计谋,派刺客要离去刺杀庆忌。为了使要离获得庆忌的信任,吴王阖闾斩断要离一臂,还杀了要离的妻子。以此苦肉计,要离来到庆忌身边,深得庆忌信任。庆忌兴师伐吴,要离随侍在兵船之上。要离趁庆忌不备,突然发难用戟刺穿庆忌的胸膛。庆忌伤重难治,但还是一把抓过要离,将他倒提着进浸在江水中三次,苦笑着说:“居然有你这样的勇士敢来刺杀我”。庆忌的卫士要杀死要离,庆忌阻止了,说:“他也是天下的勇士。怎么可以在一天之中死去两个勇士呢”。于是令左右释放要离,自己拔戟失血而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要离刺庆忌。
要离刺庆忌要离回到吴国,吴王阖闾要赏赐他。要离说:“我刺杀庆忌,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吴国不再内乱,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说完要离就自杀而死。
庆忌死前仍如此达观,不愧勇士之名。只是要离为达目的,自献苦肉之计,以致臂断妻亡,即便事后表明其不求功名,而志在宁国安民,但安天下而亡家室,其所作所为无法以人性去理解。一般而言,个人的信仰和追求,是不应该以损害或牺牲别人的方法去实现的。而事实上,要离刺庆忌,也并没有使吴国百姓安居乐业。此后吴国在两代吴王的争霸野心下征战不休。在要离刺庆忌40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孙武演兵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要求徐国和钟吾引渡王僚的两个弟弟。二人无奈向楚国请求避难。楚昭王安置了他们。而吴王阖闾则因徐国和钟吾纵容二人逃奔楚国,一举攻灭了二国。之后伍子胥建议三分吴军,轮流骚扰楚国。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执执掌国政。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七次推荐孙武。孙武带着自己写成的兵法十三篇觐见阖闾,受到重用。兵法十三篇就是著名的《孙子兵法》。
吴王阖闾想测试孙武的能力,就派出后宫的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操练队列。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孙武事先宣布军纪,然后击鼓传令让她们操演,宫女们肆意说笑。孙武再次宣讲军纪后操演,而宫女们仍旧如此。孙武执行军纪准备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大惊失色,赶忙对孙武说情。但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然后重新任命队长,再次击鼓发令.宫女们全都按鼓令动作,没有再敢嬉笑的了。于是孙武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请大王检阅。从此吴王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开始重用他。这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出处。
同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孙武、伯嚭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舒邑,杀死了王僚的两个弟弟。
公元前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飅地。
公元前年,楚昭王派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子胥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吴国破楚入郢
公元前年春天,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共18国在召陵会盟,商议伐楚。吴军乘舟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而行,通过汉东之隘道,直向楚都进逼。楚国闻吴军来犯,也发兵渡过汉水,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与吴进行了三战,楚师皆不利。接着,吴、楚二军相峙于柏举。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先以其部击乱楚军,吴军随即出击,一直追到清发水。在楚军一半已渡过河水时夫概再次出击,楚军又大败而逃。楚军在路上饥饿难忍,正准备吃饭。吴军赶到,楚军丢下食物奔逃。就这样,在孙武、伍子胥指挥下,吴军经过五次大战,攻入了楚国都城郢。
柏举之战后,楚昭王渡过汉水避难。一天晚上,正露宿时,遇到强盗。强盗用戈击杀楚昭王,王孙由于扑在楚昭王身上,楚昭王安然无恙,而王孙由于则因肩部重伤昏迷不醒。楚昭王逃往郧国。郧公护送昭王一行逃到了随国。
当初在楚国时,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亡前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会保存楚国”。而今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楚昭王不得,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这就是伍子胥鞭尸。
伍子胥鞭尸在春秋时代,在君权至上的同时,讲求的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国君轻易不会绝人宗祀,而贵族不能伤害国君,也不能在俘虏后虐待其他的贵族。但伍子胥疯狂的报复行为宣告了贵族法则的结束,终极的个人主义开始呈现。这也预示着比春秋时代更疯狂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
此时申包胥逃到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太过分了!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谢谢申包胥,说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这就是成语“人定胜天”、“日暮西山”和“倒行逆施”的出处。
公元前年,申包胥逃到秦国求援。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他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就派了五百辆兵车救楚国攻打吴国。不久,在稷地打败吴军。这就是“申包胥哭秦庭”的典故。
同年,越国趁吴国国内空虚,举兵伐吴。吴国派另一支军队抗击越兵。
适逢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趁机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阖闾就回国打败了夫概,后者逃奔楚国。
楚昭王见吴国发生内乱,就重返郢都。历时十个多月的大战终于结束了。在这场大战中,受祸最惨的是郢都的楚人。经此一战,郢都残破不堪。
夫差称霸
公元前年,吴王命太子夫差伐楚,攻取番邑。楚国害怕吴国再次大兵压境,就把国都从郢迁到鄀。此时吴王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计策,西边攻克了楚国的疆土,北边威镇齐国、晋国,南边收服了越人。
公元前年,齐国和鲁国在夹谷会盟。此时孔子担任鲁相,在会盟中斥退了齐国的无礼举动。
在同时期的古印度,在释迦牟尼的提倡传播之下,佛教开始形成。
公元前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中箭,阖闾伤脚拇趾,伤重不治。吴王夫差继位。
同年,楚国灭亡了顿国。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任命伯嚭为太宰。吴国坚持军事训练,准备报复越国。
同年楚国灭亡胡国。
公元前年,楚昭王联合陈、随、许发兵包围蔡国国都。蔡国人把男女奴隶分别排列捆绑出城投降。楚昭王让蔡国迁移到长江、汝水之间就班师回国了。
同年,吴王夫差出兵伐越,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兵躲进会稽山,派出大夫文种通过吴国太宰伯嚭求和,愿以越国作为吴国的奴仆之国。吴王夫差没有听取伍子胥的意见,而听从太宰伯嚭之言,与越国停战,两国订立和平盟约后,吴国撤军回国。
吴国撤兵后,越王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王宫伺候吴王,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
公元前年,楚国攻下夷虎,开始策划向北方扩张
同年,越王勾践被释放回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还让门外的士兵每天提醒他不要忘记在吴国三年的耻辱。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越国团结起来,开始振奋自强。后来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公元前年,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的第一次希波战争之中著名的马拉松战役爆发。雅典军队在此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军队。在战前,雅典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在两天内跑了公里向斯巴达求援。在战后,他又极速跑了40余公里,回雅典报捷后便倒地身亡。这就是马拉松长跑运动的起源。
公元前,吴国攻打陈国。楚昭王率军救助陈国,但不久病倒在军中。楚昭王卜问吉凶,得到了不好的预兆,但同时卜卦的人告诉楚昭王可以将不好的事情转移到楚国的将领和大臣身上。楚军都请求由自己去代替楚昭王。楚昭王说,将相是楚国的股肱,怎么能忍心移害呢?所以就没有同意。
临终之际,楚昭王要传位给公子西,子西坚辞不受;楚昭王又要传位给子期为王,子期也拒绝了;楚昭王又要子闾继位,子闾也坚辞不受。最后为了安慰楚昭王,子闾答应下来。但在楚昭王死后,子闾与子西、子期一起封锁消息,派人回郢都,迎接王子熊章到军营,并立之为王。这就是楚惠王。随后楚军班师。
楚惠王的母亲越姬是越王勾践的女儿。据说有一次楚昭王同蔡姬和越姬两人游玩,乘兴和二女约定同生同死。蔡姬应允了,可是越姬没有应允。后来楚昭王病情危重的时候。越姬亲自去祷告,情愿自己先死,到地下去替楚昭王驱逐狐狸们。楚昭王叫越姬不要这样,越姬说:从前您约我同生同死。我虽然口中没答应,可是我的心里已经答应了。我听得古人说,守信的人不会欺骗自己的心,有义的人也决不会虚应其事。现在我去死,是为了君王您的信义,而不是为了您私人的喜好。于是越姬就自杀了。
后来我国古人评价说:楚昭王“以将相为股肱,不忍移害。越姬大其言,愿从君死”。还说:“贤哉越姬,不可及矣。柔情昵好,生死为轻”。认为越姬“不死于情,而死于义。不死于言,而死于心。岂非贞信君子哉”。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夺权力,新君幼小无势,于是不听伍子胥防备越国的建议而兴兵北伐齐国。吴王夫差打败齐军,召见鲁哀公并索取百牢,但没有得到。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讨伐鲁国,与鲁定盟后离开。
公元前年,吴国伐齐。同年,吴国开凿邗沟,沟通长江、淮河水道。邗沟是我国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道。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又一次北伐齐国。越王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还献上丰厚贡礼。吴王大喜。而伍子胥劝谏吴王,但吴王不听,还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就在出使时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自己回国向夫差汇报。吴王大怒,赐其自杀。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
同年,齐国大夫鲍氏杀死齐悼公。吴王闻说,在军门外痛哭三日,乃从海上运兵攻齐。齐人打败吴军,吴王领兵回国。
相传在越国灭吴过程中,大夫文种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为越王勾践献上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越国将美女西施、郑旦送与吴王夫差。后来西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越国的复兴起了掩护作用。
西施原名施夷光。她天生丽质,婀娜迷人。她常在溪水边洗衣服,而水里的鱼看见西施的美而忘记了游水,于是渐渐沉到水底。这就是西施浣纱和形容女人貌美的成语“沉鱼落雁”中“沉鱼”的由来。
相传西施因胸口痛,所以皱着眉头按着胸口走在村子中。被面容丑陋的东施看见,觉得她这样做很美。于是也皱着眉头捂着心口走在村子中。而村里人却都躲着她。这就是成语“西子捧心”和“东施效颦”的由来。
公元前年,三次推辞国君之位不受的季扎去世,孔子为其撰写碑铭。纵观寿梦及其四子,可谓贤德。季扎让国,也是美谈。但季扎既以贤名闻于国人、以才名动于诸侯,更兼取信于父兄,又何须三次让国?终致阖闾动念而行专诸之刺王僚。吴国宗室之谦和,突变为手足相残之血腥。我认为,谦让是一种美德,而担当需要勇气,所以才会有当仁不让的说法。在名望与德行方面的自我追求,与面对事情时的责任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皋盟会。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
而此时,越国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激励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同年,越王勾践趁机伐吴,俘获了吴国太子。吴王夫差为了封锁消息以便顺利完成会盟,杀了七个前来报信的人。之后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最终成为盟主,称霸中原。
此后,吴王夫差领兵归国。但此时吴国太子被俘,国内空虚。夫差的军队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吴王夫差就以厚礼向越国求和。越王勾践认为此时还无法灭亡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年,这是《春秋》一书所记载的最后一年。
勾践称霸
公元前年,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的第二次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爆发。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率本国精兵人及伯罗奔尼撒盟国兵力人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在头两天内使波斯军队不得寸进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列奥尼达的后方,列奥尼达无法抵御,只得下令让盟国军队撤退,以斯巴达三百精兵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斯巴达全军覆灭。
公元前年,孔子逝世。关于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故事,我会在后面的章节《纵观春秋三百年》中详细讲述。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再次率兵伐吴,大败吴兵。楚国趁机灭了陈国。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同年,周敬王去世,周元王继位。这一年也被看作是春秋时期的结束之年。
公元前年,越军围困吴国都城。同年,执掌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死去,立赵襄子为赵氏家主。
公元前年,越国攻破吴国都城。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到远方。夫差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到了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国灭亡掉吴国,杀死了不忠于君王的太宰伯嚭,,然后引兵归国。
越王勾践平定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时期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越王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越王勾践称霸中原期间,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并迁都琅琊,为后来战国时期的越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范蠡在齐国给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的长相脖子长而嘴巴前突,这样的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不可以和他一起享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开越国呢?”。文种接到书信后,并没有离开越国,而是,称病不朝。有人就说文种将要叛乱。越王勾践就赐了一把剑给文种,说:“你教给我伐吴的七种计策。而我只用了三种就打败了吴国。其他四种还在你这里没有验证,你去为我到先王那里试行一下吧”。文种随即自杀。这就是成语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的由来。
相传范蠡到齐国后,经营有道,不长时间就发家致富。齐国人认为他很贤能,就让其担任相国。范蠡感叹说:“我在家就富甲一方,当官则位至卿相,这是我这种布衣平民的极限了吧。过久地享受尊荣名位,这不是一件吉祥的事啊”。于是就在三年后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分给知己好友和同乡之人。范蠡则带着重要的财物来到宋国陶邑。范蠡认为这里是此天下的中心,四通八达可以交易有无,能够谋生致富。范蠡于是自称陶朱公。果然过了不久,就又积累起巨大财富。因此天下也都称其为陶朱公。
吴越争霸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重要历史。晋楚争霸而两衰,齐秦相望而不接,中原小国则疲弊不堪,吴越趁时而起,相继称霸。我们耳熟能详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楚客”、“楚囚”等许多成语、典故都是源自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