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天敌 >> 迂回前进,才能应对曲折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懂得绕弯子的人,常常会更快地达到目的。”说话绕绕弯子,就犹如在良药外面包了一层糖衣。糖衣不会降低良药的威力,绕弯子也不会减弱你的语言魅力。旁敲侧击,绕绕弯子,让别人不知不觉地认同你的观点,这也正是心理博弈的最高境界之一!
生活中,有些人说话过于直接,往往会伤人感情和自尊。精明的人说话时,绝对不会直来直去,而是巧妙迂回,也就是善于拐着弯说话。不论是给人提建议,还是恭维别人,都不妨直言曲说、忠言婉说,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说话时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一步步迂回接近目标点。这样的心理博弈策略会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春秋后期,齐相晏子可谓是一个交际大师。一天,齐景公的爱马突然暴死,齐景公勃然大怒,不由分说就要把养马人用刀肢解。这时晏子在齐景公身旁,他见侍卫持刀进来,便不动声色地问齐景公:“当年,尧舜肢解人的时候,是从谁的身躯开始的?”
齐景公回答道:“从自身开始的。”刚答完,齐景公就听出了言外之意,是委婉地批评他,于是下令不杀那个养马人,改口道:“那么就罚他下狱吧!”晏子说:“这个处罚挺好,但请允许我代大王数数养马者所犯下的罪状,才能让他感到心服口服。”齐景公说:“那我就先听一听。”
于是,晏子历数养马人“罪状”道:“国君让你养马而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而且你养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第二条罪;你让国君因为这样的小事而杀一个人,如果百姓知道,一定会埋怨国君残暴,而且邻国听了,也一定会耻笑国君,轻视齐国,这是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完立即说:“把养马人放了吧,不要因为这一件小事阻碍了我的仁政。”
古代君主掌握着生杀大权,如果不小心触犯了他们,那么后果不堪设想。那个时候不妨先认同君主的意见,然后采用迂回的战术,方能在解救他人的同时保全自己。同样是在春秋时,少孺子为了阻止吴王攻打楚国就采用了这样的心理战术。
春秋时,吴王想要出兵攻打楚国,但部分大臣却认为时机不成熟。吴王为了阻止反对意见,便下命令说:“如果谁敢来劝阻我攻打楚国,那么我就处死谁,绝不赦免!”
一个名叫少孺子的人听说此事,他很想劝谏吴王,可是又怕触怒吴王,把小命丢了。后来,他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一天早上,他拿着一只弹弓,带了许多弹丸,在王宫后园的树林里转来转去,似乎在寻找一个目标。直到露水把他的衣服全部都沾湿了,他才回去。
第二天清晨,他又是这样做的。
到了第三天的清晨,他这个奇怪的举动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见他全身都湿透了,却还在那里转来转去,便大声喊他说:“你过来!为什么把衣服弄得这样湿呢?”
少孺子回答说:“我正在打鸟啊,大王!”
吴王问他:“现在打到了吗?让我看看。”
少孺子说:“鸟虽然没打着,但我却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吴王一下子来了兴趣,忙问他:“是什么事情呢?说来我听听。”
少孺子说:“我刚才看到一棵树上有只蝉,高高地栖居在树枝上,它一边喝着露水,一边发出悦耳动听的蝉鸣。但这只蝉却不知道,一只螳螂正在它身后。那螳螂弓着身子,曲着前腿,一心想去捕捉那只蝉。但这只螳螂却不知道,一只黄雀正在它的身后。那只黄雀伸长自己的脖子,一心想去啄食那只螳螂。但这只黄雀却不知道,我的弹弓正对准了它,正要把它射死呢!”
吴王听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有意思,有意思!哈哈,真是一个想要吃掉一个啊!”
少孺子却接下去说:“蝉、螳螂和黄雀都是一心想要得到眼前那些利益,却没有顾及它们身后的祸患啊!”
听少孺子这样一说,吴王猛地一下醒悟过来:原来,他是在劝谏自己不要贸然出兵攻楚,以避免被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啊!想到这里,吴王对少孺子说:“好啊!你说得很对。”于是便不再兴兵伐楚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为了使自己少碰钉子或避免碰钉子,同时能够更加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时候就需要采用这样迂回的策略,试着多绕几个弯子。绕弯子并不等于是放弃,而是为了顺利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更好地达到目的。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这里所谓的绕弯子其实是一种迂回策略,并且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