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泮塘五秀慈姑茨菰

发布时间:2025/2/24 19:12:31   

泮塘五秀,指古时广州泮塘(今荔湾湖公园、泮塘路、南岸路、中山八路)一带种植的五种水生植物:莲藕、茨菰、马蹄、茭笋和菱角。茨菰(又名)慈姑,是一种只产于南方水土的蔬菜,不但在旧时属于“特产级”的岭南特产,时至今日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小众食材。茨菰有较高的药食同源价值,是江南人家喜欢的餐桌美食。

知堂老人曾有一首新诗,其中就提到了慈姑(茨菰):

《慈姑的盆》

绿盆里种下几颗慈姑,

长了青青的小叶。

秋寒来了,叶都枯了,

只剩了一盆的水。

清冷的水里,荡漾着两三根,

飘带似的暗绿的水草。

时常有可爱的黄雀,

在落日里飞来。

蘸水悄悄地洗澡。

(一九二0年十月二十一日)

茨菰在江南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即列为御用贡品。在民国时期的地方县志中就有记载,“宝应茨菰组织紧密、实坚如栗、味甚鲜、既可佐餐又可制味。”江南人不但擅长种茨菰,还擅长吃茨菰。烹饪方法众多,不仅有茨菰烧大咸菜、茨菰烧肉、茨菰豆腐汤,还有茨菰焖牛肉、拔丝茨菰、茨菰丸子、油炸茨菰片、煎茨菰饼,甚至在宝应,当地人为招待客人或亲朋好友,往往会献上一席“全茨宴”,自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来自网络)

在新书《我在人间折花寻味》中,作者心岱有一篇“茨菰之初”,就涉及到了茨菰。刚开始如知堂老人,是买来看花。后来听说茨菰炖汤好处多多,就买来一些尝试着烹饪,比如炖鸡、炖排骨等。炖好的茨菰口感软绵,汤味略带苦味。这与茨菰具有清凉解毒等功效有关系。苦入心经,略带苦味的东西可以清心泻火。很多人小时候吃不惯茨菰的味道,但到了一定年龄却偏爱茨菰,书中写道:

多年前看汪曾祺先生写茨菰,高邮是产茨菰的,汪曾祺先生说他们那里用咸菜煮茨菰片,就是咸菜茨恭汤。汪曾祺先生说小时候对茨菰没有好感,也是因为茨菰的苦味。后来离开家乡,几十年没吃过茨菰也不想,后来在沈从文先生家里看到,沈从文先生爱吃,说比土豆“格高””。这之后,汪曾祺先生也对茨菰有了好感,开始买来炒肉片。但汪曾祺家里人不爱吃,他一个人吃。或许我可以理解,小时候的口味跟老年人的口味是有偏差的,抑或是一种叫乡愁的东西。某个会画画的朋友画茨菰时,也笑谈这个“格高”的茨菰吃不惯。

两年前的春天,我第一次看到长在水塘中的茨菰,一下就被那可爱的燕尾似的叶吸引了。那次独自去远郊,是在龙泉山脚下的柏合看到的。水塘很大,一池的茨菰碧绿青翠。我觉得常见的附近农村若有水塘都爱种莲藕。因而盛夏时走过村庄,红莲、白莲,青翠如盖的莲叶是习见,所以看到茨菰令我吃惊。看到茨菰叶时,我就想象它的花了。但那年我没看到花,也是那年五月,初夏时,我又去柏合乡村,经过那池茨菰塘,我注意看它们开花没有。当时没看到。至今也没看到茨菰真正的花,图片是容易看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

已是五月了。盆里几个茨菰有的还没长出叶,有的长了两三片叶。不得不说,叶子较小,没我看到的大,或许是肥不够,总之叶的形状挺可爱的。

节选自《我在人间折花寻味》/华龄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