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又爱又怕的推理小说,紫焰新书黄雀计划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毫无来由的恶意。
文衿语
我是个平时不太看悬疑推理小说的人。
倒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思绪沦陷,入戏太深,甚至还会梦到自己进入相关情节之中,出戏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我对这类作品往往又爱又怕。
距离上一次接触纯正推理小说已有较长一段时间,这次拿到紫焰小说旗下的《黄雀计划》,直觉又会是一次沉浸式阅读体验。
果不其然,一上来就是连环凶杀案。没有铺垫,没有蓄势,就是这么简单粗暴,鬼庖丁的这本《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着实让人从一开始就像被按在弦上的箭,绷得厉害。
01关于故事案情发生在六月日渐潮热之际,蝉鸣响彻在树间,平静的日常无声燃烧。一则诡异的视频席卷全网——摆在高处的头颅,俯视着自己被肢解的尸体。
刑侦支队大队长肖沂紧急受命,率领专案组限期破案。然而看似混乱的现场,却找不到一枚有效的指纹、一丝可用的证据……唯一的线索,来自尸体死后被化上的精致妆容。
经过一番努力,小说另一位男主角——外援顾问、犯罪心理专家丁一惟,结合物证鉴定、法医尸检等信息给出了关键画像侧写。
警方顺藤摸瓜,很快就锁定犯罪嫌疑人胡壮丽,并将其请到了问讯室。
然而,正如书封上写得那句话“比完美犯罪更可怕的,是普通人毫无来由的恶意。”
尽管犯罪嫌疑人就在眼前,诸多间接证据和合理推理都指向他,但最重要和直接证据的意外破坏,却让警方在这样一个对刑侦有所钻研的嫌疑人面前,束手无策。
虽然,肖沂和丁一惟强强联合,通过心理战术和精神分析,对胡壮丽的犯罪动机和心理阴暗面全然破解,可基于上述无直接证据的原因,只能变更强制措施、监视居住。
然而,就在胡壮丽被监视期再次犯案后,却突然销声匿迹。随后专案组收到一封对方已死亡的邮件,和一段胡本人有关自我内心剖析的视频。
悄悄干掉胡壮丽这个丧心病狂之人的又是何人?这一部分的故事到此结束,鸣蝉的杀意戛然而止,黄雀的捕猎才刚刚开始……
相较于我们以往热衷的国外悬疑推理小说,《黄雀计划》似乎更贴近本土社会现状和刑侦特点,这也成了让读者更能代入和共情的关键点。
同时,作者把整个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审讯和心理分析的环节,被称为是一种“审讯流推理”,也让读者眼前一亮,有了新奇的看点和体验。
02关于番外《黄雀计划》全书页,而关于案件故事主体只占到一半的篇幅。剩下的半本书,则全是关于“番外”的故事。
作者将如此浓重的笔墨放在番外部分,在我看来,绝不简单,这里面肯定深埋着许多跟主体故事的内在关联。
整个番外,讲述的其实就是唯一一个跟主体有关联的人物——丁一惟在美国时期的一段经历。
而这段经历在其整个人生当中,也绝不是能够轻描淡写的一笔。
丁一惟在FBI的研究项目,是对一家联邦监狱里的重犯进行访谈。然而,不久之后这家监狱却发生了犯人暴动事件。
丁一惟目睹了暴动时地狱般的场景,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事件中似乎并不完全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角色。
番外部分的描述手法是几个分支故事不同时空相互交错的拼接。
开始会给人一种非常凌乱的感觉,不断出现的人物和名字,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家庭背景,以及身上发生的故事,给读者信息量很大却又无法相互关联的错乱。
一直到最后,才有一种似乎懂了的感受。也才能真正理解我为什么说丁一惟并不那么简单和无辜。
03原生和成长整本书看下来,让我不可避免地关联到两个问题——“原生家庭”和“成年经历”。
犯罪嫌疑人胡壮丽的形象,我竟很自然地对标了今年很轰动的一个弑母案犯——吴谢宇。
学霸高材生、极度自律、无法和女性建立正常关系,好像每一条特征都很像。
虽然胡壮丽没有弑母,但他对数名站街女下狠手,以及对长相酷似母亲的女主播残忍肢解,内在的行凶动机,皆源于对单亲母亲严厉管控和惩戒身心的极端反抗和报复。
这样的原生环境又和现实中的吴谢宇案不谋而合。
破裂而控制欲强的原生环境,对一个人心灵的扭曲和人格的残害是可怕的。当这种人性阴暗面最终外化到实际行动中,是如此的触目惊心,且义无反顾。
正如丁一惟对胡壮丽的判断一样:
“他早已过了能够回头的那个点,
杀戮的欲望已经是他内心的一部分了,
这种渴望将会伴随他终生,
哪怕压抑一时,
他的双手也终将再度沾染鲜血。”
书中另外一个受原生环境荼毒的人物,是番外篇里的弗兰西斯科。
一个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童年经历了母亲不断改嫁,因无法忍受继父对自己和妹妹的侵犯,而手刃母亲继父的命运反抗者。
他在一次次的人生关口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似乎在多年后赋予自身一种关乎“正义”的使命感,对那些逍遥法外的“罪人”行使着“天命的处决”,成为一只螳螂身后的“黄雀”。
然而,他是受害者,是幸存者,可同样也成了“罪人”。
有人因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且更有着病入膏肓和走上迷途不归路的风险。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成年的某些特殊经历,也会让人选择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我想说的就是书中的丁一惟。
其实,一直到全书终,他的身上还是充满疑团的。然而,从所有已知的描述中,我们几乎能肯定,他的童年也是残缺的。
孤儿院的经历、对童年肖沂的嫉妒、在美国互助小组看到的那些无助无力的人,FBI项目组在重犯监狱里遭遇的暴动,这一切的成长和成年经历,都在他的生命线上串了起来,使得他也坚信“黄雀”的意义和力量。
整本书,作者并没有最终给出任何确定的答案和信息,一切看似悬而未悬的迷雾,需要读者在故事中沉下去感受和探索。
当然,本文仅代表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推断,欲知真相,只能等待后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