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唐高宗李治真的懦弱吗夺父妻杀亲舅,残
唐高宗“李治”作为唐朝的第三任皇帝,却总是被后人忽视,难道是因为李治的能力没有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能力强吗?可作为第四位被“封禅泰山”的皇帝,李治真如影视剧中,所展现出来的那么懦弱无能吗?历史上真实的李治是什么样的?
李治是一位无能皇帝吗?
李治是一位无能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贞观五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高宗时期,唐朝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他将大唐版图维持了三十二年。
然而在电视剧《武则天》中,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总是给人一种乖巧听话的感觉,即便后来成为一国统治者,在面对武媚娘的时候,也给人一种“任人拿捏”的感觉,因此很多人认为,李治上位全靠运气,否则再也不会让“李唐江山”易主。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李世民既然能够做到“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自己的亲爹让位,开创“贞观之治”,他的儿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李治并非软弱无能
先来看李世民最优秀的几个儿子,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作为几位皇子中,最不被看好的一位嫡长子,却在史书中被称赞道: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可见李承乾并不是不优秀,而是相比较其他人,没有那么出众而已。
相比较“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就相对比较出众,李泰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皇子,不仅才华横溢,爱好文学,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也是放心窝里疼爱,在李泰成年之后,不仅将其留在了京城,更是赋予其特权。李世民的喜爱还不止这些,在一些史料中有详细记载了李世民是如何宠爱这个儿子。
李泰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皇子,不仅才华横溢,爱好文学,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例如:《旧唐书·褚遂良传》:“时魏王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
《贞观政要》:“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旧唐书李泰传》:“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
《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伏见东宫料物,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凡直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凡直一万六千贯文。此便储后俸料,翻少於诸藩,朝野闻见,以为非是。”
《贞观政要》:“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前两位已经如此优秀,但要说到后人最念念不忘的,还要数“吴王李恪”,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恪的出身非常高贵,拥有两国皇室血统,生母杨氏如果没有成为亡国公主,那么李世民也就只是一个驸马爷了。
李恪本人深得李世民的喜欢,这种喜欢不同于对“李承乾”和“李泰”的疼爱,除了受到李世民的疼爱之外,也深受李世民的器重,李恪本人谨慎恭敬,天资聪慧,又能文能武,长相也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非常出众,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多方位发展,李世民曾多次对自己得到身边人说:李恪身上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
李恪本人谨慎恭敬,天资聪慧,又能文能武
根据史料记载,李恪被封为蜀王的时候,也才10岁,可谓是年少有成。如果不是因为母亲是前朝公主,唐朝大臣大多都是脚踩隋朝人的鲜血上位,或许李恪会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李恪死后,南唐烈祖李昪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即便是今天,很多影视剧中,李恪的形象也一直都是正面的,可见这位皇子留给世人,是多么美好的形象。
和这三位相比较,高宗李治毫无优势,可为什么最后成为了大唐皇帝呢?难道是因为李世民脑子进水了吗?李治排行第九,是“李承乾”和“李泰”的亲弟弟,少年李治留给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文质彬彬,但李治所表现出来的真的就是他的本来面貌吗?首先大家要知道,每一位皇室成员,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即便是西晋的傻皇帝,他背后还有一个强悍的贾南风做支撑。
少年李治留给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文质彬彬
所以李治又怎么可能人畜无害呢?从他敢抢自己老子的小妾武则天,甚至在众臣反对之下,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就足以证明,这个男人一点也不简单。
第一点,坐山观虎斗
李世民立的第一任太子“李承乾”,一开始的时候却是给人一种忠孝两全的感觉,但是随着李泰深的帝心,“李承乾”感到自己太子之位不稳,慢慢地生出了二心,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因为嫉妒心过重,派人暗杀李泰,计划失败以后,“李承乾”直接来了一个逼宫谋反,逼迫李世民让出皇位。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因为嫉妒心过重,派人暗杀李泰
或许在“李承乾”的观念中,当初的李世民,不也是逼死自己的兄弟,让自己的亲爹让位吗?他如今只不过是效仿自己的父亲,何错之有?但是“李承乾”忘记了一个道理,李世民敢逼宫是因为他有这份胆量,更何况,李世民手底下的人才,哪个简单,就拿程咬金来说,谁又有程咬金的那份胆量呢?
所以“李承乾”注定失败,李治虽然这个时候年纪不大,但是他完全可以从中劝阻自己的兄长三思而后行,但是李治并没有这么做。在“李承乾”被废除太子之位之后,李泰趁机讨好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因为自己的儿子大逆不道,心痛不已,李泰的出现刚好安慰了李世民,并且得到了李世民的承诺,只不过李泰的阴谋不会得逞。
在“李承乾”被废除太子之位之后,李泰趁机讨好李世民
就算是李世民一时糊涂,但是他手下的大臣,却个个都是人精,又怎么会因为李世民的糊涂就同意让李泰成为继承人呢?而这一切都被李治看在眼里。李治一直都明白,在这位人人称赞的皇帝心中,最大的伤痛就是玄武门之变,所以李世民格外在意兄弟之间是否会骨肉相残,曾经李世民考问过李治一个问题:《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回答道:”孝经中,孝字最为重要。”
李世民格外在意兄弟之间是否会骨肉相残
除了这一点之外,在史书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时候,还有一个帮手李元昌,在李承乾”失败以后,李泰就经常拿“李元昌”威胁李治,让他不要对皇位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李治自然明白,不能和李泰硬碰硬,于是他就每天恍恍惚惚,如同惊弓之鸟一样,很快李世民就发现了李治的不对劲,但是不管李世民如何询问,李治都闭口不谈,只是在不断地求饶:“不要怪哥哥,哥哥什么也没做,是我身子骨太差了”。
李泰就经常拿“李元昌”威胁李治,让他不要对皇位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话说李治这一举动,不就是在变相的让李世民怀疑李泰吗?果不其然,在大臣和李治的暗搓搓指引下,李世民发现了李泰的居心,下令将其废除,更何况还有废太子李承乾”的指认,李泰彻底与皇位无缘。
到此,嫡子就只剩下李治一人,皇位没有任何意外,落入了他的手中,李治的这一系列操作,放到现在来讲,可不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李治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简单。
李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点,和小妈搞暧昧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李治可是没少出力,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武则天作为世家子弟,成为李世民的妃子之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恩宠,李世民对于这个小女孩,更多的也是欣赏,李世民曾经有一头烈马,无人能够驯服。
武则天得知后,找到李世民承诺,她能够驯服烈马,只要给她三样东西就可以,一根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利剑。如果不能用铁鞭制伏它,就用铁锤,如果还不能,就用剑刺进它的脖子。可见少年武则天,不同于其他后宫嫔妃。
少年武则天,不同于其他后宫嫔妃
在李世民期间,武则天留在身边照顾,此时的李治作为继承人,经常在李世民面前表现,或许很多人觉得,李世民都已经躺在病床上了,李治完全可以暴露真面目,可大家不要忘记,虽然李世民不行了,但是前朝还有一个长孙无忌,李治想要成功上位,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帮助。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李治和武则天勾搭上,一个是后妈,一个是儿子,天天背着李世民,在一起谈情说爱,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李治没有那么懦弱。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不顾众人阻拦,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到皇宫里来,单这一举动,就足以证明,李治在朝堂之上已经立稳脚跟,如果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他又有何胆量和众臣子对抗呢?更何况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不顾众人阻拦,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到皇宫里来
骆宾王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嘲讽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龌龊关系:“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第三点,杀长孙无忌
“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而为无忌所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其阴报也诛?”
武则天成功上位之后,和李治联手将长孙无忌除去,但为什么侄子容不下自己的舅舅呢?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上位的重要辅助人,受到李世民的喜爱,即便在病逝前,也多次嘱咐李治和褚遂良:“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你辅政后,不要让谗毁之徒陷害无忌,否则,你就不是我李家忠臣。”
武则天成功上位之后,和李治联手将长孙无忌除去
既然连李世民都如此重视长孙无忌,为什么李治却一定要将其除掉呢?难道只是因为武则天的挑拨?在李治决定立武则天的时候,曾发生过这么一段对话:唐高宗问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现在要立昭仪为皇后,怎么样?”
褚遂良认为:“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拉着我的手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陛下您当时在场,言犹在耳。皇后没有过错,怎能轻废!”
武则天成为皇后,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
可见大臣并不同意李治的想法,李治在几天之后,再一次召集几人,逼问了同样的问题,褚遂良还是同样的回答,这一行为惹恼了李治,就在此时,长孙无忌开口道:“遂良受先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也因此武则天成为皇后,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但是为什么李治也容不下长孙无忌呢?
如果从表面来看,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有隔阂是因为武则天的存在,李治不顾人伦,将他老子的女人占为己有,在武则天回宫后,又将王皇后和淑妃先后废除。
武则天回宫后,又将王皇后和淑妃先后废除
但如果从深层次来看,李治杀长孙无忌,则是因为当时关陇集团,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氏,,柳奭作为关陇集团中的一员,对李治的皇位有着一定的压制作用,王皇后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所以即便没有武则天,李治也未必容得下王皇后。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长孙无忌的操控下,李治的庶长子李忠被收到了王皇后膝下,并且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李忠坐上了太子之位,将来一旦李忠成为皇帝,关陇集团就会成为唐朝的权利中心。
王皇后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所以即便没有武则天,李治也未必容得下王皇后。
正所谓,权力越大,危险性就越高,长孙无忌背后的力量让李治忌惮,于是他就通过培养其他集团,和关陇集团作对,从而实现皇权独裁的目的,所以明面上看起来,是武则天和王皇后的战争,但实际上,却是皇权和关陇集团之间的争夺。李治利用“清水煮青蛙”的办法,将长孙无忌拉了下来,并且将长孙无忌之死,全都推给了武则天,可见李治的心机,一点也不必他老子李世民少。
第四点,扩大唐朝疆域
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仍令遂良草遗诏。有顷,上崩。——《资治通鉴》
李治在位期间,不仅对货币进行了改革,而且还让唐朝时期的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缓解。
唐朝盛世可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李治在位时期,史称"永徽之治"并不只有李世民一人的功劳,李治的功劳也不小。李治在位期间,不仅对货币进行了改革,而且还让唐朝时期的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缓解。
除此之外,李治还完成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心愿,将高句丽收入大唐版图中,当时的唐朝占据半个中亚地区,西部到达新疆,东部可达渤海黄海,并且占领半个朝鲜,让小日本都远洋而来。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部抵达中南半岛,是整个唐朝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并且将此维持了32年之久。
唐朝占据半个中亚地区,西部到达新疆,东部可达渤海黄海,并且占领半个朝鲜,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礼记》
除了这些功绩之外,李治还是第四个被封禅泰山的皇帝,我国历史上能够达到如此成就的皇帝,也就6位。第一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第二位是汉武帝刘彻,第三位汉光帝刘秀,第四位就是李治,第五位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位宋真宗赵恒(这位不被承认)。
李治还是第四个被封禅泰山的皇帝
想要获得这个称号,并非是一位明君就可以,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大一统局面,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所以他被“封禅泰山”是必然的的。
汉武帝刘彻,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奉献了不小的力量,丝绸之路,中央集权,所以被封禅泰山也是没有问题的,汉光帝刘秀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建武盛世”,李治能够封禅泰山,足以见得他并不软弱无能。只可惜这一切都在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强大光环下,没有那么明显。
在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强大光环下,李治的功绩,没有那么明显
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唐高宗李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