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生活环境 >> 日落时分,俯瞰一座城的孤独上智利
人类不能飞翔,于是渴望鸟儿的视野,受这份好奇驱使,建起高塔,又登上山峦。明明是属于大地的生物,却痴迷俯视与俯瞰;明明心怀恐惧,却仍要战战兢兢地行走于玻璃栈道之上。我还记得夜晚的东京塔上,四溢的金光中俯瞰城市夜景的夫妻,我也记得峨眉山上,晃动的枝叶掩映着如织的游人。一旦身处高处,视野扩展成巨画,不同的人会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比如说,有些人会在山巅大吼,那是在抒发心中的壮怀激烈;有些人则腿脚发软,那是感受到了生理上的,真实的恐惧。还有些人,直接玩起了手机,他定是感受到了责任的召唤,按照目前最流行的情况来推测,他必须前去一块属于王者的大陆,为荣耀而战。
至于我呢,比较惨,我感到了深深的孤独。
这孤独,要从一辆绿色电车“咣哧咣哧”地送我上山说起。
01圣山之巅
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海拔米,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是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会拜会的一座山峰,在山顶,既可以俯瞰全城,也可以眺望远方延绵的安第斯山脉。日落时分,城市暗去而山脉披上一身赤红,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热爱这样的盛景,他在圣地亚哥安家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能看到安第斯山尖的白雪。
在电车到达山顶之后,没有太多曲折,我很快就能从树叶的间隙中看到细碎的建筑满布整片大地,如同巨大的圣地亚哥沙盘的一隅。
再多走几步,视野便一下开阔起来,大都市尽收眼底,远处则有些雾蒙蒙的。
在这巨大的观景台上,有小摊,有商店,有咖啡厅,更高处还有教堂和供信徒们还愿的圣所。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停留一段时间,有些游客直接坐在边缘的防护石墩上面,摆好姿势,一般不会看下面的城市。同来的人便会将镜头对准这个冷酷的将军,留下的照片都颇有意境。
我觉得会颇有意境,尤其是被拍照的人还带着墨镜的话。
我也一样,停留了几分钟的时间,也拍照,不过和自己无关。眼前的风景说是新鲜,那倒不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已久的今天,旧金山,东京,北京,圣地亚哥……大都市从高处看去都是一副满地方块儿的样子。可俯瞰的视角之所以迷人,不是因为猎奇。这视角会帮助人类跳出平视的局限,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这渺小反又催生出磅礴和恢弘之感,心灵就这样在纠缠的矛盾碰撞中收获了愉悦。人类甚至发明了滑翔伞这项运动,就是为了从尽可能的高处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现在我所在的地方,尽管海拔有多米,离地却只有大概几米的样子,和滑翔伞无法相比。可脚下毕竟是坚实的土地,心里也踏实。
在那边,有一条阶梯通向一条大道,这是环形观景之旅的开始,沿着那条大道一路走过去,便几乎可以欣赏到圣地亚哥的全貌。
有些视觉疲劳了吧,来看看娇艳的花朵吧。
走着走着,一些仙人掌引起了我的注意,无论在北美还是南美,人们都很喜欢在这种植物上面刻字,至于刻的内容,也不过是翻来覆去的你侬我侬。
唉,全世界的情侣啊,都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约好的。
02山顶圣母
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最显眼的地标就是山顶巨大的圣母像,洁白如象牙,仪容慈祥,许诺信徒以永恒的宽恕。圣母的双臂是伸开的,掌心斜斜地对着天空,这姿势如同拥抱前的示意,也像神灵在散布恩泽。这位在法国铸造的圣母,作为基督教的代言人来到南美大陆,她有14米高,36吨重,于年到达,如今已在他乡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
圣母脚下踩着巨大无比的底座,大到可以被挖空,作为礼拜的地方,就像一座小小教堂一样。里面的光线很柔和,满是温暖的金色,宗教壁画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很神圣,安静的环境更是有一种魔力,会感染每一个步入此处的人。
举头三尺,亦有神明。
从这小小的“教堂”出来之后,我的心中多少有一丝平静,不禁仰起头,去仰望蓝天之下,那似乎是为了深受苦难的人们而做出的圣洁的祈求。
圣母玛利亚,请你看顾这奇异的尘世,看顾你脚下的人们。
我低下头,顺着台阶而下。
若有懂西班牙语的朋友,可以一读。03“山腰”教堂
除了圣母像下面的微型礼拜堂之外,在稍矮一些的位置,还有一座真正的教堂,倒也不大,可里面毕竟摆有成排的长椅,还有布道的平台,只不过被拦截带保护住了。教堂外面有一片蛮大的缓步平台,还有一个喷水池,色如青铜,是一个孩子头顶莲盆的形象,不断有水从盆边滴落,这些水珠晶莹如泪,连续不断地滚落,划过山脚之外城市的远影。
若以圣母像作为“山顶”,那它便是“山腰”教堂了。
再见,垂首的孩子。
我步入教堂。
嘿,朋友,在我们中国有一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我的恶趣味开始作祟了,它捅捅我,说:
“跟着他!跟着他!”
螳螂没有发现我,嘿嘿。
在完成拍照大计之后,这只螳螂静静地感受了一下教堂的氛围,然后就离开了。我则接替他的位置,完成同样的拍照大计,然后静静地感受氛围。这样做的人不止我一个,长椅上稀疏地坐着游人,大家都听凭时间流逝,什么也不做,似乎在回忆这一生犯下的过错。
或者只是在休息,有时,我是一个对事物过度解读的白痴。
大概坐了两分钟之后,我站起身,向外走去。在离开之前,我有注意到午后的太阳斜照在墙壁上的巨大光斑,一块又一块,模糊地复刻了窗子的圆顶,这光明的颜色是那样温暖柔和,不声不响地,陪伴着墙壁上悲伤的天使们。
在即将走出门口的时候,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十几米开外的圣像,耶稣在受难,脚下摆着鲜花,还有一面拱门一样的墙壁,上面画有一圈壁画,似乎在诉说这位上帝之子曾经的功绩。对于别人深信的东西,我无心探究真伪,惟愿这些宗教形象真的可以救赎那数以十亿计被苦痛缠身的人。
04还愿圣所
山顶的圣母与“山腰”的教堂并非这所圣山与宗教相关的全部,在和教堂差不多高度的位置,还设有还愿的圣所。开始我不知此处为何地,只见极其杂乱的物件挂满了一整面墙壁,还有大量融化在铁架上的白蜡,看起来和寺庙里的景象差不多。
最有趣的一点是,哈,这不是那位螳螂吗!
每次见到他都是那个姿势,真是有趣。
旧事重演,我又一次等他完成自己的拍照大计,再补上空缺。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脏乱差的,甚至有点恶心。我猜是蜡的蔓延和杂物的密集合力冲击了我的视觉,令我想起垃圾场之类的地方。不过若仔细去看的话,墙壁上挂的都是干干净净的东西,铁架上的白蜡多少也融化出一些扑朔迷离的艺术感。话说,我竟看到了不少照片,有生活照,也有证件照,不知是出于怎样的一种习俗。
除了这些杂物,在另外一处墙面上还横横斜斜地镶着许多大理石板,上面写着文字,绝大部份都以西班牙语的“谢谢”开头——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再后来,有另外两个人来了,我偷听了他们的谈话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愿望成真的人们对神明表达感激的地方,眼前的一切都源自他们日积月累的供奉,才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对于还愿,我并不陌生,我见过寺庙里虔诚的香客。这下子层层叠叠的小物件都活了过来,开始有了讲述的能力,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在诉说着一个任我猜测的故事,关于爱,关于健康,关于天伦之乐,或许,还关于远渡重洋的旅行。
如果你懂西班牙语的话,那我希望在另一片墙壁之前,你能感受到一份我感受不到的感激和感动。
终于,我结束了对别人人生的窥探,原路返回,路过彩色的十字架,售卖传统饮料的小水吧,无水的池塘,拾阶而上的咖啡厅,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最右边穿粉色衣服的孩子,笑得真甜啊!
好了,看看时间,刚刚下午四点多,接下来要去哪里呢?下山吗?
当然不是,接下来我要乘坐缆车,去这座山的另一边。
“等会儿”,你可能会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写着‘俯瞰一座城市的孤独’,孤独呢?三纸无驴吗?”
别急,我的朋友,想真切地感到孤独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些铺垫。现在,圣山只走了一半,孤独,也才铺垫到一半呢。
缆车售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