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不常念没有感受,不恭敬没有效用

发布时间:2022/4/15 22:23:46   

缘起

《普门品》讲述了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

据经典记载,诵持《普门品》能够常得菩萨慈悲护佑消灾免难,平安吉祥。值此农历二月十九圣诞前夕,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部经典。

天灾的救度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普门品》

上述经文讲的是遇到火、水、风三种自然灾难,危及生命和财产的时候,应该称念观音菩萨名号,以求救度。

这里的三种灾难,是众多自然灾害的代表,表达的是在人力所不可抵挡的灾害面前,发现自己的渺小,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自然能够得到菩萨护佑。

■关键词

指代佛菩萨拥有凡夫之智所无法测知的不可思议的德行。威,即威德,令人敬畏;神,即神力,难以测度。

菩萨威神力有多广大,在于人们信心有多深厚。

■关键词

一人称念,众人得救,表达了佛教同体大悲的菩萨道精神。

初地以上的菩萨,以众生之苦为己苦,能生起悲悯之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载:

“譬如父母见子遇患,心生苦恼,愍之愁毒,初无舍离;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心生愁恼,忧念如子,身诸毛孔,血皆流出,是故此地名为一子。”

如母爱子的悲心,在观音菩萨这里显现得尤为彻底。

■关键词

菩萨因为不舍众生,而与一切受苦大众有因缘。救度因缘的成熟,在菩萨那里是等待,在众生这里则是信心的生起。如茫茫大海波涛汹涌,菩萨给每个落水者丢下救生圈,能不能得救,还得看你是否愿意伸手抓住。

称名就是起信的一种直观体现。与其强调心中有菩萨,不如开口一称念!

心病的消除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普门品》

这里讲的是每个人心中的“三毒”。淫欲、嗔恨、愚痴,或许成为大多数人放不下的苦恼。心中的无明之火,造成的种种矛盾、误会和伤害,是最难解除的心病。

■关键词

既然心病是宿世劫积累的恶习,感召的恶缘,想要去除心中诸毒,也并非轻而易举,所以经文在此特别强调称念观音菩萨的方式为:常念(数量足够多),恭敬(质量足够好)。

不常念,没有感受;不恭敬,没有效用。

这是很多念佛之人出现的通病:嘴皮在动,心已飞驰;只求数量,没有质量。持名若不入心,喊破喉咙无益。

反之,常念,是时常忆念,从不忘怀,念的时候,仔细听心中那声佛号,用心感受菩萨的慈悲;恭敬,是毫不怀疑,至心皈命,是从一而终的纯粹,也是宁舍身命的归宿。

药得坚持吃,才有效,心得慢慢养,才能痊愈。当你变得柔软、坚韧、心平气和、心无挂碍之时,说明药见效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