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繁衍 >>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简介
(一)作品简介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至秦汉时期,一些谋士为了谋取富贵或者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针对当时的各国形势,为自己效力的主君分析内外形势、制定策略的说辞的合集。全书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在形成之初便有多个版本。《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二)邹忌简介
邹忌,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后孙膑、田忌威望提高,邹忌因担心相位不稳而想置田忌于死地。(迫使田忌逃亡于楚国,齐宣王即位,田忌才返回齐国,恢复官职。)此外,邹忌还以标准身高和相貌著称。(三)成语寓言故事
《战国策》书中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有人统计多达个,比如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返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汗成雨,三人成虎,龙阳泣鱼,转祸为福。这些成语不一定全是后世通用的四字形式,有些是从句子中提取出来。·文言精讲
一、原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①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朝服③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④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⑤,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⑥徐公来,孰⑦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⑧者,私⑨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⑩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请解释文中标序号的词语。
①修:③服:⑤旦日:⑦孰:
②昳丽:④孰与:⑥明日:⑧美我:
⑨私:左右:四境之内:面刺:
闻:期年:⑩欲:莫:
蔽:谤讥: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着,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在写作上采用类比说理的方法。邹忌先说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如何去除蒙蔽的。答案: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听从邹忌的规劝,颁布法令,广开言路,接受批评。
5.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案: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了怎样的理解?答案: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二、对比阅读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苏世长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①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①高祖: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②倾宫、鹿台:巍峨的公店和楼台。鹿台,相传为殷纣王所筑,这里指披香殿的台。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要革除隋的奥正,怎么办得到呢?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与徐公孰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非所宜
C.闻寡人之耳者不求闻达于诸侯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下列对文中的句子“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翻译: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吗?为什么装饰华美这么像呢!
理解:苏世长明知宫殿乃唐高祖李渊所建,却说是隋炀帝所建,其讽刺之口吻显而易见。
B.翻译: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造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奢华呢!
理解:苏世长不知宫殿乃唐高祖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建,因此才露出讽刺之意。
4.邹忌和苏世长都是勇于劝谏的忠臣。文中邹忌________________,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避免受蔽。文中叙述了苏世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事件),从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敢于劝谏的胆气和忧国忧民的忠心。(2分)
答案:1.B。都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连词,和;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C.使……听到;有名望,扬名。D.间或、偶尔;参与。
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3.A正确。B.句意:“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吗?为什么装饰华美这么像呢!”苏世长忧国忧民,赣榆区按键,他明知宫殿是唐高祖所建,却说是隋炀帝所建,意在讽刺,表现了他敢于劝谏的胆气。故B选项的翻译和理解不准确。
4.①以讽谏的方式(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委婉规劝”“以自己受蔽的事为例”“以和徐公比美的事为例”)。②劝唐高祖以隋炀帝为戒,不可奢侈浪费(或“劝告唐高祖以隋炀帝为戒,应当节俭,不要奢淫”)。
参考译文:
武德四年,王世充被平定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吗?为什么装饰华美这么像呢!”唐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巍峨的宫殿和楼台,琉璃的瓦,(认为)并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确实不合适。我从前在武功,有幸陪同侍候(皇上您)。见到您的住所只不过能够用来遮蔽风霜,在那时(您)也认为那样的住所就足够了。如今因为隋炀帝的羊奢靡,百姓不能忍受那种生活,多数归附有道的人,而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不应忘记节俭,现在在隋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要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呢?”
(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人。③捐: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
(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4)如是者三旦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两篇短文中个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4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齐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1)当面指责。(2)满一年。(3)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4)这,这样。
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3.门庭若市、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参考译文: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我就处死他!”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续了三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的衣服为什么会被露水沾湿呢?”(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①侍臣:身边的大巨。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时时而间进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1)偶然、偶尔、(2)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
2.(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2)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3.甲文: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文:治国以民为本,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