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繁衍 >> 倚天屠龙记中为何阳顶天要传位给谢逊而
阳顶天传位给谢逊而不是白眉鹰王殷天正和光明左使杨逍,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传位给殷、杨二人中的任何一人,明教必会发生内乱,而保持明教的团结远比抗击蒙元要重要。
阳顶天认为只有谢逊当上教主,明教才不会四分五散,不想,成昆早已看破这一点,棋高一着,终于达到了分离明教的目的。
随着宋亡元兴,中原武林见推翻蒙元暴政日渐渺茫,于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维护自己武林地位上来,虽然江南士民不堪忍受异族欺辱,屡屡反抗,且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蒙元残暴与严苛的统治对江湖上名门正派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江湖名门正派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为自己的门派增添荣耀与权势,更多的是做一些“行侠仗义”之事。
此时,由于起义失败、由东南远征到西域光明顶的明教在教主石元的带领下,第一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口号,以至明教急速壮大,这也激化了明教与江湖名门正派的矛盾。
数年后,石元去世,光明左使者衣琇继任教主。明教在西域休养生息的同时,和波斯明教总坛也取得了联系。
但是此时明教总坛已经臣服于蒙元,并命令中原明教顺服于朝廷,中原明教自是不从,随即波斯总坛以中原明教圣火令丢失为由,质疑衣琇继承明教教主的合法性。
实际上,圣火令在明教东迁的过程中,石元的上任教主因被迫下台而心存不满,在分裂明教失败后,带着圣火令逃回了波斯总坛。
即便是后来中原明教多次远赴波斯总坛欲迎回圣火令,可是,波斯总坛一来为了能用圣火令更好的继续要挟中原明教,使其听命于自己,二来还未找好一个合适的中原明教代理人,于是以各种借口拒绝归还圣火令。
圣火令不在自己手中,给中原明教的存在和发展与教主的继承带来了严重困扰和诸多问题。
就在明教内忧外患、面临诸多矛盾的时候,衣琇病逝,强势的阳顶天继承了明教教主。
阳顶天继承教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三个:
一、圣火令的问题。
由于圣火令的遗失,使自己继承教主之位名不正言不顺,教内人心涣散,破教而出的人比比皆是,处处掣肘于波斯总坛,以至自己这个教主也做得颇为勉强。
由此,明教内部矛盾已然成了头等大事,只有圣火令重回明教,明教所做的一切便能名正言顺,才能与总坛分庭抗礼。
二、口号问题。
明教虽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口号,令明教急速壮大,但这只是口号,却并未付出实际行动。
明教只有高举义旗,登高一呼,才能真正地顺应民意,但由于总坛已经臣服于蒙元,如果此时阳顶天高举义旗,直接起义,那便是叛教之罪。阳顶天也不想背上叛教之名,所以阳顶天率领下的明教,几乎就没有抗元的实际行动。
这也便是在蝴蝶谷附近自行义举的明教,被元军数次攻打,奈何不得之事,阳顶天却为何不知其详的原因。
三、和中原武林的相处问题
由于明教的急速扩张,已经破坏了现有的武林平衡,引起了中原武林的极度不安。
阳顶天本想与中原武林和平共处,甚至不惜远赴万里之遥外的武林泰斗少林,以求化解和中原武林的矛盾,不想少林想通过胜之不武之法,欲让明教听命于中原武林。
可惜结果事与愿违,阳顶天以一己之力打败了少林寺武功最高的三大高僧三渡,并将其中的渡厄眼睛打瞎。
之后,明教的杨逍又把峨嵋派的少年名宿孤鸿子轻松击败,致使孤鸿子抑郁而终,几乎同时,杨逍又错手杀死了昆仑派掌门人白鹿子。
虽说,每一战明教都取得了完胜,但也把中原武林直接推到了明教的对立面,这也间接造成了中原武林为了维护各自门派在江湖中上的优势地位,远比推翻元廷更为紧迫,“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在武林中迅速蔓延,甚至丐帮就直接说出了“鞑子是要打的,却万万不能让魔教教主坐了龙廷”之话。
而此时明教内部存在的问题却是,由于阳顶天极强的个人魅力及过人的才干,天下各路豪杰才归于明教麾下。
天下豪杰虽然各自武功高低不同,想法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出奇地一致,即对明教的认同,不会为权利而争斗。
白眉鹰王殷天正认为,当前主要任务便是抗击蒙元,即便没有圣火令,明教也应高举义旗,直接和元廷对抗,如果总坛怪罪,便和其一刀二断,脱离总坛。
由于当初殷天正是带众入教,支持此种观点的人自是不少。但这种行为有悖于阳顶天和明教的传承,肯定会激发内部矛盾。
而杨逍认为,明教若要全面抗击元廷,首先要取回圣火令,然后设法得到中原武林的支持,否则一边抗元,一边还得防备中原武林,还得听总坛指手画脚,岂非事半功倍。
杨逍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深入人心,甚至不惜耗费巨大心血编写了《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
因为杨逍走的是阳顶天和明教一贯的路线,自是被明教中大部分人支持。
至于谢逊,虽说领导经验欠缺,管理能力不足,但有一点是殷天正和杨逍所没有的,就是识大体,顾大局。
谢逊文武双全,没有一点个人私欲与权利欲望,一心为明教所想,不想谢逊没有权利欲却成了他最大的短板。
殷天正为人豪气干云,刚正不阿,但却刚愎自用,杨逍为人武艺超群,机智多谋,但却孤傲自负,无论二人谁当上明教教主,明教都会发生内部矛盾,引发分裂,阳顶天自是早已看明这一点,并且阳顶天认为,避免明教发生内部矛盾,而引发明教四分五裂,远比抗击蒙元要重要,所以两人都不是教主的合适人选。
而谢逊为人文韬武略,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更重要的一点是谢逊人缘极好,和殷、杨二人关系也不错。谢逊自然便是教主的最佳人选,他当上教主,众人自是拥护,明教也不会四分五裂。
阳顶天自以为高瞻远瞩,传位谢逊可保明教安定团结,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昆在没看到遗书的情况下,便已看出了这一点,在谢逊心目中,家庭排第一,其次是兄弟情谊,最后才是权利。
随即,对谢逊家人痛下毒手,终于达到了分离明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