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三人行必有一伤,我逃他追,我们都插翅难飞
地球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共生系统,有的梦幻美好,有的残忍杀戮。
但是为了生存,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又或者是人,都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捕食、生长,它们算计、引诱、欺骗、杀戮和搜刮,而有些“智商”超高的植物,会聪明地演化出一种“共生系统”。
就比如今天要说的捕虫树、刺蝽、花叶蛛。捕虫树生长在南非最南端的开普地区,是一种最高能生长2米的灌木,它们对干燥,甚至是寸草不生的焦土有着不同凡响的生存适应能力。
它们有着黄绿的叶片,上面布满了有黏性的“毛”,分泌出的液体可以把吸引过来的小动物粘住,开出粉色好看的小花,便于传粉。
是不是觉得捕虫树很聪明,很残忍?
简直是捕食、传粉两不误,人家帮你传了粉,最后居然还把人家吃了。
但是这样想,你就错了。
因为捕虫树并不像猪笼草和捕蝇草那样,分泌出来的黏液可以慢慢把粘住的昆虫消化掉,它也仅仅只是把它们粘住而已。
捕虫树是一种“高智商”植物,虽然不能自已消化虫子,但是知道和别的小动物合作共赢啊!
刺蝽和花叶蛛可以在捕虫树上自由行走而不被粘住,因此,它们会偷懒地“挪用”捕虫树得来的虫子,饱餐一顿,而捕虫树又可以通过它们的排泄物,来获取需要的养分。
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一种神奇的共生关系。
可是这种不劳而获的机会多了,刺蝽便开始了大量的繁殖,导致刺蝽成“灾”,捕虫树上的食物供应不上来,于是刺蝽变成了白眼狼,把目光转向捕虫树,导致捕虫树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这个时候,花叶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捕食刺蝽。
而捕虫树只是分泌出了一种黏性物,便吸引了两种可以互助互利、相互制衡的小动物,它们帮助清理身上的“碎屑”,消化食物,从而让自己更加强壮。
这样是不是有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
在网上看到一种种植方式:
“用比例为3∶1的泥煤和石英混合物。介质的湿润度要适中,以避免根系腐烂,但也不要彻底使其干燥,并且需要用不含石灰钙质的水进行浇灌。捕虫树需要光照充足但温度适中的环境,可以用种子进行种植。”
要是真的养上这样一株捕虫树,或许就不用怕闷热夏夜的蚊虫了,不过小编觉得买这种“麻烦”招其他小动物的植物,还不如花点小钱买个清香木、驱蚊竹、九里香这样有驱蚊功能的绿植。
好看又美观,而且容易打理。蚊香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灭蚊神器,更是夏日懒人的必备啊!
#每天认识一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