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版业大国,英国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书出口国,占世界出口的17%,超过美国(16%)、德国(10%)和中国(8%),每年产生11亿英镑的贸易顺差,为英国带来巨额收入。然而在英国,翻译类书籍的市场占比一直很低,根据今年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基金会公布的数据,去年英国翻译小说销量超过万册,比年增长22%,但从整个小说市场来看,仅仅占总销量的3.3%,其中原创语言为日文的作品占比最高,而中文仅排在第十位。近期,有英媒建议,英国应该更多引进外国文学与电影作品,以推动想象力、思想与文化的交流。翻译文学匮乏在英国图书市场中,翻译作品始终是小众市场,几十年来总占比均在3%上下,英语文学作品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年,每本英语文学小说平均销量为册,而每本翻译文学小说平均仅售出册。国际笔会的文学经理詹姆斯·坦南特认为,这一现象是因为“岛民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以及英语目前恰好是全球通用语言这一事实所带来的某种自满情绪”。专门出版南欧和东欧作家的出版商表示,英国有太多来自印度、南非等国的英文作品,以至于英国有一种“世界是英文的”错觉。同时,英国的出版界很少有人会说外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国出版商对外文书籍的引进,很多出版商依赖国外的读者反馈或第三方如评奖之类的指标进行引进,这也是如《三体》以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英国市场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这一情况略有改善,到年,每本英文文学小说平均销量为册,而每本翻译文学小说平均销量为册。埃琳娜·费兰特、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在英国翻译市场上都颇受欢迎。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际旅行的人数增多,会有越来越多英语世界的人对外国产生兴趣。然而,要在3%中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中文作品的潜力仍旧巨大。销量最好的中文书是教材目前在英国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中国书籍分为中文原版书和译作两种。据英国最大的中文原版书籍书店光华书店介绍,近年来,英国市场上销量最好的中文原版书主要是中文教材,这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学中文密不可分。翻译了苏童《黄雀记》的英国汉学家蒲华杰认为,近10年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文翻译需求有所增加,“以前主要工作都是编中文教材,现在主要都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了。”英国读者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涉猎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据蒲华杰介绍,他早年间翻译了《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而近年来翻译的作品有反映反腐题材的《抉择》,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