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大家都知道的黄雀,你又了解多少呢
黄雀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的昆虫。
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
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春、秋季旅经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从欧洲至西伯利亚东部和日本,在我国大兴安岭根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
多在松树平枝上营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参与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14枚),平均为16.3(14.3~18.2)mm×2.2(11—13.3)mm。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冬季它在我国南方各地越冬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