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七绝三首红蜻蜓螳螂和蜘蛛,童年的乐趣,今

发布时间:2025/3/28 10:46:07   
雁南飞,深秋的天气由凉转寒。异常活跃的昆虫世界,随着黄叶的纷纷飘落,已少了几分喧嚣,剩下来的都是昆虫世界的姣姣者。昆虫,无论是益虫还是害虫,在古今文人笔下不乏意趣盎然!图片来自网络古人写蜻蜓的有“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写蜘蛛的有“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写螳螂的有“栖身草莽喜云烟,狂放逍遥做散仙”,甚至还有写蚂蚱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等诗句或歇后语。漫步深秋的野外,在昆虫还未偃旗息鼓之时,你会在菜园里、草丛间、果枝上、水塘边,遇到那些“老朋友”的后代,重现儿时的记忆,重温儿时的乐趣,更能加深对昆虫世界的再认识。昆虫中有许多益虫,曾经陪伴了我的快乐童年,此次回乡如遇“故交”,触发了些许灵感,特作七绝三首咏之。七绝之一:红蜻蜓(中华新韵)纤长身体染朱颜,脑袋灵活左右旋。举扇轻摇勤点水,谁能识透个中缘?七绝之二:螳螂(中华新韵)黄叶别枝自顾忙,寒蝉树上遇刀螂。沉浮进退人生悟,哪有红尘永世狂!七绝之三:蜘蛛(中华新韵)乐于布网地盘封,莫把蜘蛛当钓翁。底线岂容来触碰,虫蛾不论捆其中。秋天的昆虫种类繁多。以益虫为代表的有“舞者”蜻蜓、“伪装者”螳螂、“布网能手”蜘蛛等;以害虫为代表的当数蛐蛐儿、还在蹦跶的蚂蚱等。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益虫和害虫都少不了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昆虫功不可没。古人在劳动中已认识到昆虫对人类的贡献,诗人写意、写趣,或褒或贬都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独到的观察鉴别力。唐代诗人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清代诗人陈文述的“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等。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因而把昆虫的习性、意象,展示得微妙微肖。今天,我们对大自然多些敬畏,比古人更有条件去探索昆虫世界,去体会其中的情趣。在我的心目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昆虫不在少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蝴蝶、蜻蜓、鸣蝉、螳螂等,这些昆虫秋天都能见到,他们不仅具有诗意,还有精彩的故事!比如蝴蝶,在神话传说中它就成了粱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的化身。我最不喜欢的昆虫要数蜘蛛了,哪怕它是益虫,这种偏见可能来自于它把网乱撒,恰恰它那张网是捕害虫的法宝,不妨给些宽容和理解吧!对于这些昆虫,我产生了把它写下来的愿望!在蜻蜓中红蜻蜓娇小可人,我在《红蜻蜓》中写形神举动的同时,重点放在了“点水”上,以期让读者去寻找蜻蜓为什么要点水的答案:因为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这大家都知道;但它实际是产卵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有的并不一定了解。在写《螳螂》时,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产生联想,感悟人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为入处事要知进退,留有余地。写《蜘蛛》这首诗,寓意任何事物都有最基本的底线,守住底线、不触碰底线,都需得去遵循。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无法估量。它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与人类生存竞争的一面,我们应了解它,做到趋利避害。这三首小诗都是写昆虫,它是我的真切实感,更是我童年的记忆,但愿能带给读者一次童年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