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

发布时间:2023/7/13 6:53:40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386.html

公元前年,咸阳城发生一件轰动的大事件,大秦丞相李斯三族被诛杀!李斯和次子被牵往咸阳市执行腰斩,押解时,李斯老泪纵横地对儿子说:“儿啊,为父我想和你牵着黄狗去打野兔,够呛了啊!”

李斯临终之时发出的“黄狗之叹”,是对自己儿子的遗憾,也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回顾。如果说他当初没有迈向嬴政的这一步,还是继续留在老家做他的小老鼠,是不是现在还有机会颐养天年,和儿子牵黄狗打野兔,优哉游哉的,虽然贫穷却快乐。

当然,人之将死,虽然其言也善,但有些悔悟是不能作数的。

如果时间倒回,李斯还是会选择成为大秦宰相,而不是碌碌无为地做楚国的小吏。

越是聪明人,越是容易办“糊涂事”。想得多,要得自然也多,他们懂得投机取巧,懂得趋利避害、趋吉避凶,尤其是李斯更是懂得未雨绸缪,权衡利弊。

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明白扶持胡亥是当时必须且唯一能做的事。至于,这后果他是一叶障目也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罢,总之,从李斯对权力不肯放手的那一刻,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为何说他必须要扶持胡亥呢?

一、李斯的发迹史暴露其性格弊端

李斯是大秦帝国的超级符号,也是和秦始皇嬴政的不可分割的历史标签。他见证了嬴政从秦王走向千古一帝的历程,是他陪着嬴政走完了这惊天盖世的一生。

在嬴政的众多辉煌时刻中,几乎都有李斯的存在。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的掌管文书的小吏。他生得精瘦干练,一双鼠眼轻轻一眯便能洞察周围的风云变幻。但是,天赋于其大才,必将有大用,而囿于方寸之间,一个小吏又能何为。

有时候见迟暮之景,晚归人行色匆匆,李斯也会驻足凝神片刻。他在想人这辈子庸庸碌碌,不过是一日三餐,一粥一饭。好像这一辈子都能望到头。

一个楚国小吏,战战兢兢地过一辈子,要学着阳奉阴违,学拿捏趋炎附势,可还是逃不过被碾压的悲剧命运。

难道说,上天生我李斯,就是要重复这平凡而卑微的一生吗?

他百思不得其解,日复一日的愁眉苦脸。

直到有一天,李斯在厕所里见到一只如同自己一样枯瘦如柴的老鼠。它在肮脏之物处逃窜,见人就躲,见残渣便嗅,狼狈至极。李斯眉头皱了皱,很快就忘了这回事。

随后,上级让李斯去查看粮仓盈余。这里他又遇见了一只老鼠,不同于厕所的鼠辈,这只似乎不怕人,守着富庶的粮仓啃食的脑满肠肥。它在房梁间悠闲地踱着步子,从容得让人羡慕。

就是那一瞬间,一个想法电光火石般地击中了李斯。

自己不就如同那只老鼠一般。“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意识到人要想改变命运,要飞黄腾达,就要找到自己的粮仓,而不是守着厕所。

他回家卷上铺盖卷,连夜辞掉工作,出去研学。起初,他跟着荀子学习,用工刻苦,不舍昼夜。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将荀子的精华都领悟透后,开始找个地方实习。实习公司也一定要是大企业,有前途,否则他无用武之地。在研究过战国时期的各方势力后,他看着竹简上的嬴政二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那上面显示了秦国近几年的变化,其他国都在走下坡路,唯独秦国蒸蒸日上,而且这个嬴政看起来很不寻常。李斯决定要走到嬴政身边,建立一番千秋大业。

他这个想法和当初吕不韦投资嬴异人是异曲同工。因此,李斯投靠到吕不韦的门下做门客也是水到渠成。

吕不韦这个人商人出身,所谓无商不奸,但同时走南闯北做生意的,要想做大,必须要有远见有格局,而吕不韦恰恰都具备。他一生财可通国,死后却身无分文,因为他将这些钱财都用来养门客,用来投资,用来“与人同乐”。

吕不韦对待门客是很大方的。但古人也告诉我们大恩既是大仇,因此吕不韦垮台后,这些门客大多都忘恩负义,弃他而去。

李斯也未能免俗。

吕不韦很喜欢李斯的精明,对他推心置腹。此时,嬴政已经不再是当初一口一个仲父的小儿,吕不韦感觉到了些许的力不从心。门下李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立刻提出要走到嬴政身边,做吕不韦的后盾。

就这样,吕不韦亲手将李斯送到了嬴政面前,二人相见分外投缘,一个是摩拳擦掌,一个是跃跃欲试,一个宏达的帝国版图就在二人的对视下悄然完成了。

但是,李斯不满足于做秦国的一个小官,他要粮仓,要个食之不尽的大粮仓。他想要借着秦国实现自己的价值抱负。

可偏巧这个时候,一个叫郑国的人出了一点小问题,导致嬴政要将所有外乡人赶出秦国。这一举动对李斯如同灭顶之灾,他还没有秦国的户口,他也是个秦漂。

这可如何是好。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封上书,情词恳切,逻辑强而见解独到。

嬴政听后,立刻改变了主意。

与此同时,李斯的成功之路还剩下最后一个绊脚石,让他寝食难安,这个绊脚石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吕不韦。

只要吕不韦在一天,嬴政就不可能完全相信李斯一日。

面对恩人吕不韦,李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挥起了他的大刀。

嬴政将吕不韦赶回封地后,吕不韦在封地混得风生水起,各国使臣都来朝拜他。没办法,吕不韦的人格魅力太强了。这让嬴政很不爽,他把李斯叫过来,想要交流一下如何处置吕不韦。

李斯从嬴政的话语中捕捉到了帝王之心,一方面他要审时度势,做帝王的大脑和匕首,一方面他也为自己的职业规划铺路。他抬起手狠狠地在嬴政眼前挥舞了一下。

不久后,吕不韦饮鸩而死。

李斯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李斯成为了嬴政的机要秘书,陪着嬴政踏入挥戈扫六合的新时代。

在秦并六国期间,李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干了两件事:

1.妒杀韩非

韩非是个书呆子,才学出众却不善言辞,并且为人耿直。他的著作《韩非子》被嬴政反复翻阅,认为这是一个奇才,必须要见一见,最好能留在秦国为自己效力。

韩非和李斯是同学,李斯略施小计就将韩非请到了秦国,让嬴政亲自面见到了他的偶像。

然而,初次见面不太顺畅。话不投机,嬴政不开心,可又惜才,就让韩非暂时住下,改日再聊。

李斯回家后却越琢磨越不是味道,这嬴政对韩非可比对自己好。自己稍微说错一句话,可就要受不少白眼和责罚,怎么对韩非就这么宽宥呢。

二人都是搞政治的,可以说既生瑜何生亮。

李斯终于弄明白自己心慌的原因,接下来,他就偷偷地忽悠韩非,说嬴政喜欢念旧思乡的人,不管大王问你啥,你就说你们原来国家好啊,你舍不得,就可以了。

韩非心眼直,次日会面果然就按李斯的剧本开始夸夸其谈,却不见嬴政脸色由绿到黑,拂袖而去。

韩非被下了大狱,可嬴政还是不舍得杀他。可人才不为自己所用,也不能送给敌人,先关着再说吧。关着关着,就忘了。

李斯便趁机矫诏杀了韩非。

2.焚书坑儒

这件事整个是秦始皇替李斯背的一口大锅。历史上人人都说秦始皇是暴政暴君,至于暴政这个说来话长,其中有一个例子就是说他焚书坑儒。

但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

当时有个儒生叫淳于越,他这个人很悲催在秦始皇要统一天下的时候,建议他还维持古人的做法,这个想法和嬴政的先驱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而李斯是法家的提倡者,为了打击儒家势力,他便站出来和淳于越来了一番奇袭。

他建议秦始皇将那些非秦国的律法,制度之外的书籍统统销毁,所谓统一,先从百姓的思想上统一。

李斯这个想法没有错,可他的初衷并不单纯。

灭掉其他言论,秦国便以他法家为尊。

一家独大,谁受益可想而知。

于是,秦始皇就下令焚书。

坑儒这件事就更冤枉。秦始皇被几个术士诓骗得好惨,还有几个不知死活的背地里诽谤嬴政。于是,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杀了余人术士,和儒生一点关系没有。

在战国时期,人的牺牲如同滴水入汪洋。远不如杀神白起坑杀得猛烈,以此论证秦始皇暴政,属实不服众。

言归正传。

在李斯的发迹史上,我们几乎能看到,他的人生履历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向上爬。他对秦始皇是忠诚,是忠于他能给自己的权利,他对大秦忠诚,是因为大秦能给他平台。

李斯需要的是粮仓,至于,这粮仓归属地是哪,并不重要。

二、秦始皇虎父犬子,选谁都难逃大秦亡国之命

基于上文论述的李斯,我们也就明白了他的人物性格。再来看秦始皇暴毙这一刻。

由于秦始皇的赏识,李斯不仅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沾光。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师荀卿告诫他的“物忌太盛”这句话,感慨地说:“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是,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他已经预料到盛极而衰的道理,却因为舍不得手中权利,选择继续坚守这块土地。他在赌,却未曾料到,嬴政在第五次巡行的时候,于沙丘暴毙。

此次出行,秦始皇带的是小儿子胡亥以及新宠赵高一同前往。赵高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他不仅学问出众,还是胡亥的老师。如果说,在当时能和李斯一较高下的,唯有赵高。

两个人的脾性有着某种巧合般的相通。

秦始皇没有立储君,当时继承人呼声最该的是长子扶苏。可是扶苏因为是儒家做派,触怒了秦始皇,被赶到边疆和蒙恬一起磨砺去了。皇帝驾崩,继承人不在身边,祸乱由此发生。

嬴政的去世让李斯心乱如麻。他的未来都寄托在这个君主身上,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走。就在这迷茫的间隙,赵高缓缓走过来。

秦始皇临终前命人叫扶苏回来,意图不言而喻。

赵高开门见山:“皇上用意,想必丞相了然。但是我想提醒丞相一件事......”

李斯最是瞧不上赵高,眉头一皱,不耐烦地问道:“何事?”

“公子扶苏自然是最有权利继承的,可是丞相可想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手握30万重兵的蒙恬是扶苏的心腹,也是我大秦的中流砥柱,若是扶苏上位,蒙恬可会支持您做丞相?”

一言惊醒梦中人。

蒙恬和李斯之仇,难解。

李斯这一夜几乎是在颤抖中度过的。他在经历人生最重大的一次选择,踏错一步,便入深渊。

厕所还是粮仓?

天明后,他深深叹口气,从房中走出来,远远地瞧见赵高,他郑重地点点头。

秦二世元年(前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忍地统治。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选择胡亥,自然而然。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李斯选择了公子扶苏,大秦的命运就能改变吗?

我认为不能。

扶苏和胡亥的区别,无非是大秦晚亡几年罢了。

扶苏为人懦弱,太过妇人之仁,便显得不够杀伐果断,不够有大局观。即便他有蒙恬等勇士,也无法对大秦的颓势力挽狂澜。

公子胡亥继位后,便矫诏让蒙恬和扶苏自杀。

蒙恬一再劝谏扶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而且蒙恬也指出了圣旨的纰漏,而扶苏愚忠愚孝,哭着拔剑自刎。

简单来说,胡亥和扶苏都缺少了嬴政身上的王者之气,他们不够君临天下的资本,所有千古一帝只能有一个。

而历史注定是要留给秦皇汉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2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