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乾隆一波三折平准格尔,多次骚操作全靠将士
一、
爷孙三代打了70年的准格尔忽然发生内乱。清帝乾隆认为平准机会来临,于是于公元年力排众议果断出兵。五万清兵分两路远征伊犁。
北路军由定北将军班第节制,由准格尔叛变过来的阿睦尔撒纳为副将,从外蒙乌里雅苏台出发;南路军由陕甘总督永常节制,准格尔降将萨赖尔为副将,从巴里坤出发。
“上谕阿睦尔撒纳、萨赖尔为军锋”,乾隆这一招,就是利用阿睦尔撒纳的威望招降准格尔各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战也是外军先火拼,清军黄雀在后。
清军南北两路平准战之所以说乾隆也要力排众议,乃是因为他老爸雍正朝也曾类似情况下进军准格尔遭到惨败(据说惨到京师满城哭丧),所以大臣们都反对出兵。但乾隆朝的帝国实力已经不允许他再败,还有一个不允许,就是准格尔再不收回来也许就会给熊给吃了啊!
由于新任准格尔汗达瓦齐治国无方,汗国实力大减,各种内讧又让西域各族人民十分不满,也由于清廷已经坐稳江山继承了中华大统,民心思归,因而乾隆这次西征至少开始是受到当地支持和拥护的。
当“联军”征讨达瓦齐途中,汗国的数千封建主及各路民众,都拿着牛酒羊肉“以迎王师”,(不抵抗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地天花肆虐)。
在带路党引领下,北路军班第兵贵神速到达伊犁。达瓦齐这才知道自己的汗王号令是无人响应的。大惊失色之下,带着万余骑兵弃城跑路,一路向西,躲到了昭苏境内的格登山。原来那里是一片天险之地,前面是大片泥淖,后面是高山深坑,希望凭此负隅顽抗。
但清军很快包围了过来。
平定伊犁受降图,乾隆御笔题诗原以为格登山会是一场恶战。万万想不到,清军一枚叫阿玉锡的带刀侍卫率领25名骑兵半夜侦察敌情时,发现达瓦齐大营军容不整、兵无斗志,于是干脆呼啸发难、发动斩首行动,结果——
万余惊弓准军干脆弃械投降。达瓦齐仅带百骑翻过天山往南逃亡,生生演绎了一出“大雪满弓刀,单于夜遁逃”的好戏。(达瓦齐后来被阿克苏回部首领霍集斯擒获、献俘给了乾隆)
至此对抗清廷七十余年、搞得三代皇帝(康雍乾)团团转、以彪悍著称的准格尔汗国轻松被灭。可以说乾隆的运气好得不得了。
但是事情至此就完了吗?并没有。事情后来的反复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阿睦尔撒纳,二是乾隆帝的骚操作。
清准之战局部二、
原来阿睦尔撒纳不仅是准格尔的一个部落首领,还是有汗系血统的人。他因与达瓦齐内讧而投靠清朝其实是想借兵夺权,之后是想继任准格尔汗位的。不料乾隆是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教育的人,是要把准格尔纳入国家版图的。
阿睦尔撒纳见明的不行就来阴的。他利用乾隆让他打前锋招降的便利,把准噶尔降兵全部收到了自己麾下,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了起来。
恰好此时清军也露出了一条软肋——之前为了兵贵神速,北路军进军太急没带多余粮草,还迷信一招叫做“因粮于敌”。现在三下五除二就消灭敌国了,受降仪式也搞了,酒也喝了,没粮了那就让大军赶紧撤了吧!
班第作为一枚大将,为了省那么一点粮食,居然只留兵随自己驻守偌大伊犁,大部队全部向巴里坤回撤而去。这一撤不打紧,直接就给阿睦尔撒纳留下了野心膨胀的空间......
阿睦尔撒纳像其实班第也是觉察了阿睦尔撒纳的异常的,他曾密信报告乾隆,说阿睦尔撒纳因不能称汗而不满,“叛迹渐著”。乾隆说没事,这小子我来收拾他。于是迷之自信的乾隆传旨招阿睦尔撒纳去北京“受封”(受死)。
封建时代的藩王级别的人都知道去中央准没好事,阿睦尔撒纳就伪装出发赴京,半路潜回基地(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发动叛乱。
一时间,“阿党云集、叛军四起”。
而清军“局势未稳、军队先撤”的骚操作终于让自己大吃苦头,致使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妥妥的把伊犁清军总部给端了!
定北将军班第,以手头仅有的五百人拒战,边战边撤,转战至乌兰库图勒,“贼大至,围合。班第拔剑自刎殉国”。
班第是平准之战清军战死的最高级别官员。他曾当过两广总督、驻藏大臣、军机大臣等,称得上出将入相。他的死着实令人握腕,难怪乾隆后来为他举办了国葬。
班第像三、
不是说清军当时还有一支南路军吗?是的,南路军由陕甘总督永常率领从巴里坤出发。但这支部队有点奇怪。
“永常师次巴里坤,命还肃州。永常还督饷,有所计画,上皆不谓然”。这说的是乾隆一会叫他出发一会又叫他回去,然后对他的谋划诸多不满意。直到北路军已经“师定伊犁,俘达瓦齐”,又降诏责备说:“永常但知师行粮随,沾沾议接济。如……辗转挽运,动逾数十日,庸有济乎?”
原来是这枚总督先去谋粮草了。作为陕甘总督,他深知新疆路远,行军动辄数月,无粮进军等于去送死。可惜这一来却又耽误了战机,让皇帝大为不满。但是,从后来班第因无粮退兵而导致遭叛身死这个事来看,永常的“谋定而后动”又未必全是错的。
反正在乾隆的骂骂咧咧中,永常的南路军终于到达乌鲁木齐,正好就赶上了战事的第二阶段,就是阿睦尔撒纳叛变了。
这时永常又遇到一件有点蹊跷的事,就是很多不愿意跟随作乱的准部人马跑来乌鲁木齐找永常请求收编归附。
但是永常胆子小,又人生地不熟到处都是叛乱,怀疑这些准格尔人有诈,于是“挟宰桑为质,兼程却走”。竟抓捕了来请愿的头人作为人质,驱散了几千归附民众,然后挥师撤退回了巴里坤!
巴里坤古城就这样放过了一次挽回败局的良机,并且谨慎过头酿成怯战擅退了!而这可是死罪哦!果然,遥控战场的乾隆气得喷火,立即“上命夺官逮京师”,光鲜鲜的一品大员立即被收监送京定罪!
据说永常行至临潼,忧惧而卒。竟是生生被吓死的!
四、
至此清廷两路大军的司令官都已战损。第一次平准失败,叛军四起,局面失控。
幸亏乾隆善于下很大的棋。他下棋的手法虽不能称为良将如云,但至少布置在战场可用的亲兵很多(各种带刀侍卫,内大臣,官阶是皇帝说行就行的那种)。钮钴禄策楞就是这样的亲信大臣临危受命了,着手执行乾隆的第二次平准计划。
策楞不是临时蹦出来的。此人作为清廷皇亲国戚也是一堆的封疆大吏经验值,足迹遍及两广、两江、大小金川、西藏和新疆,特别是西藏之战硬干过准格尔名将大策凌敦多布,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战将了。
当初阿睦尔撒纳归降,策楞其实早就在哈密前线候着了,因为报称对方降心未稳被乾隆责备格局小了,被降职打杂。
作为清帝亲信,被各种虐反复虐是自然的事。譬如在阿睦尔撒纳这事上即使是看对了,皇帝说是错的就是错的。
-,差不多70年!而接替永常这事上,策楞又被乾隆反复播弄,一会发给他任命,一会又剥夺任命,甚至还被拿下,后来发现实在没人了,又被从牢里捞出来,套上参赞大臣的帽子就代领了西征军……
五、
年2月,清军再一次南北两路平推准格尔,再一次势如破竹般杀到伊犁城下!
而准格尔这边依然是大病不愈的状态。其问题还是那些,就是军队厌战、阵营分裂、民心思归、疾病肆虐,还加上汗国西边的哈萨克斯坦此时也趁乱入侵。
不过阿睦尔撒纳号召力还是有的,他除了调集本部两万兵马,还把南疆叶尔羌汗国的回民部队也忽悠了万把人来准备与清军打决战。
那么叶尔羌回军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信奉穆斯林的叶尔羌汗国早几十年前就被准格尔降伏成了藩属国了,其宗教领袖如大小和卓则被抓到伊犁的大牢里做了人质。
前面清军第一次平准的时候,就抓到了大小和卓。棋艺高超的乾隆认为宗教是好好用的(清廷就利用喇嘛教统治蒙古人)。于是下令释放了大小和卓,希望他们用宗教影响力把南疆统一到清朝来。
但是这种棋招阿睦尔撒纳也会,而且他们跟叶尔羌不是更熟吗,所以大小和卓更快倒向了准格尔人,所以回南疆去“招降”的大小和卓很快就带了人马回来,不过不是来归降清朝的,而是回来造反的!
南疆穆斯林回族大军来了不过的不过,大小和卓并没有左右棋手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其实另有算计。所以当清准双方第二次在伊犁亮剑,摆下阵势准备开干的时候,南疆人忽然临阵弃战,当场撤退不打了,哪边都不帮!反而大喊了这句:“准格尔人败了”!
为什么会给准格尔喝倒彩?大概是因为被征服受屈辱搞报复的吧!
南疆叶尔羌人这么一声喝倒彩,准格尔人还真就败了!这当然不是被喊败的,而是被如狼似虎的清军打败的......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此刻已经衰败的准格尔连枪支弹药都供应不好了,哪里是泱泱资源支撑的中国的对手呢?
于是阿睦尔撒纳一败再败(此人阴谋可以打仗不怎的),而钮钴禄策楞一胜再胜(此人打仗还可以但政治不行)。
伊犁很快就被清军收复。阿睦尔撒纳走投无路宣布要投降,策楞大喜把受降仪式都布置好了,还给乾隆写战报报了喜。结果左等右等等不来敌酉,原来阿睦尔撒纳用的是“诈降法”,他自己倒是“单于夜遁逃”了!而且他逃去了原本是敌国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虽然是准格尔的敌国,但是之前阿睦尔撒纳就曾逃到过哈萨克,彼国著名的阿布莱汗为了扶持“亲己势力”是给了阿睦尔撒纳很大庇护的(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所以双方又是“友好关系”。所以逃去哈萨克的阿睦尔撒纳是受到“外交保护”的。
而策楞3月份搭好受降台,4月又向皇帝纠正说不好意思前报有误,敌酋使用奸计逃跑了!然后整整花了半年还抓不到敌酋后果可想而知!
耐性耗尽的棋手乾隆终于在11月命人拿下了策楞这枚棋子。
战功赫赫的策楞是被“槛送京师”的路上,被再次反叛的准格尔人截获杀害的。叱咤沙场的大将军最终坐在牢车里毫无抵抗地被敌人杀死了,这画面是不是有点周星驰的味道?
这时一枚名不见经传的运粮官一脸懵逼登场了。
乌雅兆惠,也是运粮官里的带刀侍卫那种,本来接将军印的事八竿子也打不着他,但是各种混乱之后,排前面的大员都没了啊。
六、
兆惠其实战争开打之前已经在前线了。他初到新疆的时候是一枚负责后勤的粮饷官,驻在后方兵站巴里坤。清军第二次西征时,他随军到了伊犁。
策楞的谎报军情“案发”后,一片混乱中乾隆把无人问津的副将军印随手扔给了兆惠,让他“先拿着”。
随后兆惠为了皇帝高兴率军越境进入哈萨克斯坦开战兼搜捕阿睦尔撒纳。可惜数月无果,于是又赶回伊犁,就在这时突然就出事了!准格尔人又反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又是乾隆皇帝惹的祸。
之前为了防范阿睦尔撒纳,乾隆安排了一枚蒙古亲王随军监视,后来阿睦尔撒纳造反,乾隆不说自己看错人反而迁怒问罪于监视不力,因而赐死了该亲王。想不到此事在漠北蒙古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被赐死的亲王属于“黄金家族”即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蒙古人觉得受辱了于是群起造反,其影响令到西征军里的蒙古人都跑光了,而新疆清军不得不北上去对付蒙古人,于是就导致准格尔人看到空档二次反叛了!
这一事态甚至严重过第一次的平准复叛!反正清军两线作战快奔溃了!一场平准战两年了不能好好打完,老喜欢旁生枝节也不知人家皇帝是怎么当的?
困守伊犁的兆惠更是不爽,守吧军中无粮了,弄不好会像前任那样被围猎。撤吧也很危险,一路都是险境,说不定还会被皇帝问罪擅离职守(请示来不及了啊)!狗急跳墙之下,兆惠还是带领手下一千五百兵向乌鲁木齐方向突围了!
从伊犁到乌鲁木齐远达1里,到巴里坤里!而且是冰天雪地(冬天)里行军!马也不够,得走一个月吧!还要到处都是叛军!前面不知有多少恶战在等着!
清军千骑卷天山万万想不到,这一运粮官貌似谬误的战略撤退,却意外地杀出了一条生路。
原来不够马就去抢啊,不够粮就去“因粮于敌”啊,不给过就打啊!反正这两千里长征下来,马全跑死了人还活着,准军都被他打怕了,“大小百余战”也没事,饥寒交加风餐露宿也没事,硬生生被他们打到了乌鲁木齐!然后被巴里坤清兵搭救了。
按大清律例,兆惠擅离职守当问斩。但他的长征精神又是无敌的,一路上“千骑卷天山”的战例更极大鼓舞了士气。所以连严苛的乾隆都放弃了追究,转而眉开眼笑地封赏了他为“一等武毅伯”,从此兆惠的人生更是开了挂。
天山风光图七、
不得不说乾隆的政治手段是很高明的。前面说的那么严重的蒙古亲王赐死事件也被他及时化解了。
痛定思痛,乾隆决定好好再打一次。新疆这么大,他好想去看看。而且新疆这名字都起好了,不打下来实在不甘心。泱泱中华实力也不允许不打啊。
同时促使乾隆下决心的,还因为阿睦尔撒纳又潜回准格尔抢地盘、谋反了,还跟沙俄眉来眼去的!
年2月,清军第三次平准大军祭旗出发。这一次清军由名将之后成衮扎布挂帅,其他皇亲国戚为副。兆惠的副将印还在呢?那就挂着吧。
这一次清军兵分多路、剿抚并用。除了主帅负责各种烧杀抢掠,还采取了运粮官的屯田戍边建议。清军于是一面“大小百余战”地打过去,一面打到哪哪都开始招募老百姓种田搞生产,筑城永戍,所以打的是占领战。
平准胜利,山河永固由于准格尔人多次反复,清军这次的行动确实是“加料”了的,沿途遇强悍可疑者,即当剿绝。清人笔记说清军只要见到准噶尔毡帐,“即纵马而至,呼其壮丁出,以次斩戮”。致使准噶尔人再无力反叛。
(据考证准格尔人过半是天花病死的,只有少半是被屠杀的。)
5月清军收复伊犁,阿睦尔撒纳再次兵败逃亡哈萨克。
但阿布莱汗上次被兆惠等越境搜捕兼开战吓怕了,再加上已经看清天朝实力不敢得罪了,所以他这一次拒绝提供政治庇护了。阿睦尔撒纳只好转而投奔俄罗斯。
而大熊家觊觎中土已久,接到叛徒简直如获至宝,居然由西伯利亚总督亲自接见,不成想阿睦尔撒纳不久却被天收了(才35岁就因天花病亡于西伯利亚某阴冷潮湿的地窖里)。
八、
至此,清朝耗时两年多的平准战打完了,也完胜了老对手。
数万大军,千里奔袭,大漠风餐,戈壁露宿,各种骚操作,三易其帅,马革裹尸无数,才得来染血的胜利。
战争当然是不好的,但是战争也有正义、进步和红利的一面。
平定准格尔让清帝国收获了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包括后来的南疆),维护祖国统一,打击了沙俄的觊觎。而新疆也因回归中土而摆脱了愚昧落后和沉重税负获得了长足进步,人民休养生息、安享太平。
历史上,西域本就是中华故土。准格尔原本也是臣服于清朝的一个蒙古部落。所以清朝的平准战就是收复战。
有意思的是,汉家很多失传故事,“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单于夜遁,虽远必诛,醉卧沙场,饥餐胡虏,马革裹尸,誓斩楼兰”等等,都在这一仗里以一种多民族形态得以了重现。不亦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