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结草衔环的故事半真半假,古人为什么要
关于报恩的故事,在中华文明中数不胜数,譬如宋郊渡蚁、一饭千金、衔环结草等等。
这些故事,有些来源于鬼怪传说,有些来源于名人事迹,或真实存在,或人为杜撰,但都表现出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根植于血液中的感恩之情。
一饭千金衔环结草的典故,真假参半,故事离奇,却带着一种因果循环的客观,在大浪淘沙的文化变迁中,经久不衰,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其实,这个成语源自两个典故。
魏颗救小妾,鬼父结草报
结草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魏犨(后人又称他为魏武子)。他年老时娶了一房美丽的小妾祖姬,对她宠爱有加,祖姬时常衣不解带地照顾他,二人情义深重。
有次魏犨生病,担心祖姬以后无所依靠,便告诉儿子魏颗:“我死以后,你就给姬妾选一门好亲事,让她改嫁吧”。
魏颗答应了。但年迈病重的人总是脆弱,喜欢胡思乱想,迷迷糊糊中做一些错误的决定。
魏犨病重后,害怕自己在阴间无所依靠,又告诉他:“我死后,你一定要让她给我殉葬”。
不过,理智的魏颗只执行了父亲第一次的指令,将小妾风光大嫁。他认为:父亲刚病时,头脑清醒,所做的决定代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亲久病不愈,病重缠绵时,思维混乱,说的都是胡话。
故事一直到这里,都还比较真实,但后面的发展则比较离奇。
后来,魏颗带兵迎战秦国大将杜回,迟迟不得取胜。他左思右想,不得良策,在一次梦中听一位老人反复说“青草坡”,醒来后就带兵埋伏在青草坡,还假装要班师回营。
杜回偏追穷寇,一路追到青草坡,被魏颗兄弟前后夹击,猝不及防,但他英勇善战,硬是靠着一把大斧头杀出重围。
但他走到青草坡中间时,脚却被草环绊住,一时站立不稳,魏颗立即奔上前去,活捉了杜回,此战大胜。
夜间,魏颗梦里那位老人又出现了,他告诉魏颗:“我是祖姬的父亲,为了感谢你不杀我女儿,我特意结草为绳,捆住了杜回的双脚,助你取胜。”
故事到此结束,善有善报的故事,深得人心,被广泛传送,流传至今。
若细细追究,魏颗作为晋国将军,熟读兵法,结草为绳极有可能是他的手笔,提前制作陷阱,出奇制胜。
但不懂军事的百姓为了容易接受这几乎反败为胜的战役,更为了不动声色地教育后人要知恩图报,硬是为这个故事蒙上了鬼神色彩。
02杨宝救黄雀,仙童衔环报
鬼报恩结草,仙感恩赠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讲了“衔环”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离奇程度可与“结草”媲美。
传说,东汉隐士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面看见一群蚂蚁团团围着一只受伤的黄雀。他起了恻隐之心,将黄雀救回家,放在箱子里好生照顾。那只黄雀只吃黄花,杨宝便日日给它寻黄花。
黄雀痊愈后,杨宝将其放归自然。之后,杨宝梦见黄雀变成的黄衣仙童朝他谢拜,并送给他四枚白环,以此护佑杨宝的后人品行高洁,德才兼备,位登三公(东汉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官至司徒,曾代刘恺为太尉,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为东汉名臣。
杨宝的孙子杨秉官至太尉,也是名动一时的大臣。杨宝的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做官也做到了太尉,“四世太尉,德业相寄”,黄衣仙童的预言成真。
这件事在当时成为传奇,广泛流传,逐渐演化成神话“衔环”。因故事性质和主题思想差不多,后人便把“结草”和“衔环”放在一起,表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感恩的程度很深很深。
以今天的思想来看,鬼神皆为虚妄。都说“官不过二代”,但杨宝一家名士,且四代后人都做官做到太尉,这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家教,高尚的品德,还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才干。
这样的传承,一代都难,何况连续四代?杨宝家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传奇。杨宝救黄雀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我们无从知晓。就算真的发生过,这放在普通人身上,也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却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也许就是名人效应吧。
人们习惯把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放在名人身上,再将名人事迹不遗余力地全世界宣传,以此感化那些懵懂无知的人。其实就是树立一个榜样,号召大家学习。
总体说来,结草和衔环的故事虽虚构较多,却表明中国人自古就知恩图报,并以此为美德,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美化加强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懂得感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