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形状 >> 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中)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为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③
2.图中为三种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三种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体型看,甲与乙不同,甲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B.丙比甲乙更复杂,体现在丙的体表,出现了分节
C.这三种动物依次属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D.从结构看,丙的消化器官比甲,乙复杂,表现在有口有肛门
3.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有细胞核②都有细胞壁③都含有染色体④都有环状DNA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
5.家兔卵巢中的细胞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前都要进行DNA的复制
C.细胞分裂中都会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都还有性染色体
6.某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和氧气的吸收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h后,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增强
B.0~12小时,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C.0~12小时,细胞中结合水含量增加
D.12~48小时,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不变
7.缺
8.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蚂蚁栖居有利于金合欢的生长,
B.该实验表明,金合欢的幼苗存活率与生长高度有关,
C.该实验表明,蚂蚁可以为金合欢提供营养
D.该实验表明,蚂蚁可以帮助金合欢传播种子。
9.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则所涉及的遗传定律以及母亲的基因型是()。
A.基因分离定律XBXBB.基因分离定律XBXb
C.自由组合定律XBXBD.自由组合定律XBXb.
10.某种兰花有细长花矩,花矩顶端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要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鹰迁入了蝉,螳螂,黄雀所在森林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树森林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细菌分解鹰的尸体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12.当蚂蚁发现新的食物源都要通知伙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行为靠嗅觉和触觉实现B.由遗传物质决定
C.反映了蚂蚁个体之间可以信息交流D.属于学习行为
13.叶芽的枝条易生根成活是因为()。
A.芽生长迅速B.芽能产生生长素
C.能进行呼吸作用D.能进行光合作用
14.生活中很多食品是利用发酵生产出来的,下列未使用发酵技术的()。
A.酸奶B.豆浆C.腐乳D.葡萄酒
15.下列性状可遗传的是()。
A.截短的狗尾巴B.用眼过度的近视眼
C.双亲均为黑狗的白狗的毛色D.被晒黑的肤色
16.狗在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有利于消炎,是因为唾液中含有()。
A.抗体B.抗原C.溶菌酶D.消化酶
17.鲫鱼是一种淡水鱼,关于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腹体色深,用鳃呼吸B.腹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C.游泳动力来源于胸鳍、腹鳍D.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阻力
18.关于不同类群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藻类植物通常生活在水中B.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
C.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特有现象D.苔藓植物疏导系统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19.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溶剂
B.植物体内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伸长区
C.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
D.水是主要组成成分,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0.下列选项没有用到现代生物技术的是()。
A.家庭制作泡菜
B.多利羊培育
C.将人胰岛素导入大肠杆菌
D.利用组织培养,培育名贵花卉苗木
21.某版本教材的一个技能训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以及柱形图,讨论小麦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问题,关于该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作用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可以发展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B.可以发展学生用图表解释数据的能力
C.可以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能力
D.可以发展学生获取,选择和解释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2.在进行食物链、网等内容的教学时,怎样点评学生的学习,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着重考察学生是不是理解并记住食物链、网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是重要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乙认为应着重考察学生是否懂得食物链、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使用价值,是否能将食物链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等知识联系起来。对这两位老师观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评价内容过多,部分内容无法用试题考查,难以开展评价
B.甲、乙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考察内容都属于三维目标范畴
C.甲,乙都忽略了学生评价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内容应由学生决定
D.甲强调知识和概念,利于学生考出好成绩,符合生物学课程改革要求。
23.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图5所示的课题重点考查的生物核心素养是()。
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社会责任
24.通过构建模型来进行生物学学习,可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某教师在“测定不同种子的发芽率”教学中,设计的思路是:“基于实事求是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收集数据→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数据→师生交流共同而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学生自主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应用模型研究生物学问题”。该教师教学中构建的生物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B.物理模型C.数学模型D.系统模型
25.事实性知识是对具体事实的描述,概念性知识是在若干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普通规律,在人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支架作用。下列陈述属于概念性知识的是()。
A.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B.含羞草叶片被触碰后合拢
C.斑马感觉到狮子的威胁后选择奔跑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某实验室对H7N9病毒基因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图6)显示,在H7N9病毒中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来源于某地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并可追溯至东南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相似病毒;N9片段与东南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H11N9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
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H7N9是由原有的禽流感病毒通过________形成的,在新型的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其H7基因片段和正常的H7N9并没有太大不同,但在决定人—禽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上,出现了关键性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6分)
(2)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________和外部的________组成,病毒的致病性是由________(填结构名称)直接决定的。(9分)
27.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只草履虫移入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7所示。
(1)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________生殖的情况;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________生殖的情况。(6分)
(2)该实验第1~12天,草履虫数量增长曲线称为________型曲线。本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________只草履虫,草履虫受环境容纳量限制不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9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以下是某教师关于“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思考。
要点1:血液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保障。与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体液调节、体温恒定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本节内容对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细胞呼吸、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有很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与学生生活和健康关系密切,学生有前概念基础和学习兴趣。
要点2:通过复习心脏的结构及心脏所连血管,帮助学生理解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在学习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绘制了血液循环的过程图,且辅助课件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
要点3:选取大量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并且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且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教学思考的优点。(8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血液循环”相关概念的教学策略。(12分)
29.某出版社的STEM系列教材中以生活中净化水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设计制作小型净水箱的工程任务,教材主体内容如下:
情景创设: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了,只能打池塘水饮用,看着混浊的水担心奶奶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
背景知识活动:主要介绍水循环、分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方法等科学知识。同时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展示了本研究和设计中的常见器材。
活动一:开展去除水中可见的悬浮杂质活动。学生结合沉降、活性炭吸附、过滤等科学知识,自行选择相应材料,去除水中水草、沙石、异味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使用纱布进行过滤和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等技术。
活动二: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了水体中的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的基础上,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水体中微小动植物。
活动三:学生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认识大肠杆菌等微生物,而且要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培养基配制等生物技术,同时在实验时要要突出生物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活动四:介绍常用的灭菌方法,并开展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细菌效果的探究实验,通过分别比较处理前后的菌落数,不同处理方法下菌落数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同时分析得出最有效的去除水中杂菌的方法。
活动五:介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自净作用,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并针对这一现象,讨论如何减少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
活动六:在“设计小型净水箱”的任务指引下,学生亲历“设计净水环节→建立初步净水箱模型→根据材料工程学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恰当的拼装方法制作净水箱模型→数据反馈及净水箱模型修正→再次应用净水箱→评价和汇报”的工程过程。同时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
(1)结合材料分析STEM教育的特征。(8分)
(2)分析材料中的具体活动是如何体现STEM教育内涵的。(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0.某教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一节内容如下: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校园、公园、农田或者周边其他环境中的生物,记录你所看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你所看见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等。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如校园生物种类调查,公园或绿地生物种类调查,某块农田生物种类调查,等等。
2.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4.调查。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调查,注意边调查边将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一一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中。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那里常有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另外,也要注意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
5.归类。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归类。归类的项目和方法可由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并说明归类的理由。
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要求:
(1)设计该调查活动前的相关准备?
(2)设计该调查活动的教学流程?
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1.D。解析:动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其中①和③都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团,称为组织。②为细胞,④由表示植物的根,属于器官层次;⑤表示一株植物,属于个体层次。故选D。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比较—动植物体结构层次比较表
★
2.B。解析:由图可知甲为水螅,乙为涡虫,丙为蛔虫。其中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和背腹,为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成左右对称,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A正确。水螅为腔肠动物,涡虫为扁形动物,其特点为有口无肛门,蛔虫为线形动物,蛔虫与水螅、涡虫相比,消化器官更加复杂,表现在有口有肛门,B错误,C、D正确。
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腔肠动物门;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扁形动物门;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线形动物门
★
3.C。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有拟核含有环状DN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酵母菌含有染色体而乳酸菌则没有。故选C。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根据细胞结构进行生物分类
★
4.B。解析:维生素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的B1、B2、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L、维生素H、维生素PP、叶酸、泛酸、胆碱等。故选B。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5.D。解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A错误。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B错误。有丝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发生联会,C错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D正确。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
6.A。解析: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氧气,30小时后,氧气的消耗速率明显增加,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即线粒体功能增强,A正确。0~12h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远大于氧气的消耗速率,故以无氧呼吸为主,但是也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自由水含量和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在0~12h期间,随着呼吸速率的增强,自由水的含量不断增加,结合水的含量不断下降,C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12~48小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需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细胞呼吸
★★
8.A。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十个月中的存活率是43%,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十个月中的存活率是72%,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该实验唯一的变量为有无蚂蚁,所以不能直观得出金合欢的幼苗存活率与生长高度有关、蚂蚁可以为金合欢提供营养以及蚂蚁可以帮助金合欢传播种子等结论。故选A。
★
9.B。解析: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其中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色盲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为:母亲XBXb,父亲XBY。故选B。
遗传与进化—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进化—遗传—伴性遗传
★
10.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口器的特征不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按照现代生物学进化理论口器越来越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属于用进废退内容,D错误。
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11.C。解析: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鹰的迁入不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D错误。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学基础—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
★
12.D。解析:蚂蚁发现新的食物源都要通知伙伴,属于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靠遗传物质决定的。故选D。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判断
★
13.B。解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生长素促进生根,且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故选B。
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
★
14.B。解析:豆浆是黄豆研磨后煮熟制作成的,酸奶是靠乳酸菌发酵,腐乳是靠毛霉等微生物发酵,葡萄酒是通过酵母菌发酵制作。故选B。
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果酒与果醋的制作;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腐乳的制作
★
15.C。可遗传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故选C。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果基因、遗传信息及性状的关系
★
16.C。唾液属于口腔黏膜分泌物,其内含有溶菌酶,有利于消炎杀菌。故选C。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
★
17.D。解析:鲫鱼腹部颜色浅,背部颜色深,A错误。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B错误。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C错误。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的阻力,D正确。
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鱼纲
★
18.C。解析: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通常生活在水中,A正确。蕨类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还有了输导组织,通常较为高大,B正确。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C错误。苔藓植物里有管胞和筛胞用于物质运输,D正确。
生物多样性—动物的类群—鱼纲
★
19.A。解析: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溶剂,A正确。植物体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B错误。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与生物体的抗性有关,比例越高,抗性越强;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C错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中的水
★
20.A。解析:家庭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传统发酵技术。多利羊培育利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将人胰岛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的是基因工程。利用组织培养,培育名贵花卉苗木,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选A。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21.B。解析:生物学教材不但强调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创设了一些练习性的栏目──技能训练。新教材强调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达方式等。技能训练从安排简单的观察、比较和计算开始,而后安排较多逻辑思维的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评价实验方案和推理等。在科学探究技能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观察、实验和收集资料、数据与图表转换等一般过程外,还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技能训练起到丰富联想和想象,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故选B。
生物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物学课程—生物教科书
★
22.B。解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课程标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评价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