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凌岚沧州市第三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亦有散文见诸报端。主编:王涛栏目主编:杨文慧/责编:孟丽审校:孙梦霞/美编:苏木编者寄语“聪明人”总以为可以靠自己的头脑获得意外的收获,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个人不要一味相信自己的聪明,也无需遗憾自己的愚笨。面对诱惑,与其投机取巧,不如抱朴守拙。只有保持清醒才不致掉进“精明”的陷阱。不想沾光就不会吃亏,别让小聪明遮蔽了大智慧,小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本研读玩家(玩家即游戏者,本文中谁是真正的玩家?读完再判定。)作者:聂鑫森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此行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昨晚睡前,他习惯地翻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明确:情节开端,交代主人公此行的原因和目的。“宝马车”暗示主人公的经济实力,心“痒痒的”写出他的爱好。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头面人物,尽管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但在玩家圈子里他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玩家。吴昌玩得很雅,其一是玩瓷,也就是专项收藏古瓷器。唐盆宋碗、明壶清瓶,竞收了上百件,或从拍卖场拍得,或从古玩店淘来。他当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摸出门路,眼力自然练出来了。谈起四大名窑、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他口若悬河,当行本色。(交代作为玩家的吴昌虽有一定水平,但也“吃过亏”。暗示故事结局。)他曾请城中古玩店好古斋的当家人袁清来家鉴赏,袁清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一遍,(真行家只“冷冷地扫视”,暗示着什么?)说:“不错啊……都是真货。”能得到袁清这句赞语,不容易!明确: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引出另一重要人物。玩瓷之外,吴昌还喜欢钓鱼。古城郊外大小钓鱼基地他都光顾过。什么鱼用什么竿,下什么饵,他如数家珍,而且手感极好,浮子稍一颤动,他的手就会闪电般扬起,刚吞钩的鱼也就成了俘虏。他钓鱼,心里还有个小九九:顺带在附近的农家转一转,说不定哪天会发现一件“老器”。这就叫“捡漏儿”。明确:对吴昌来说,钓鱼与玩瓷器他都是内行,而且两者是有联系的。“捡漏儿”的到底是真行家还是被“套路”的冤家?这是个问题。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杨家村的一口大水塘边。水塘的左侧只有一栋青砖大瓦屋,是水塘主人的家。一个60来岁的老人飞快地来到汽车前,对刚下车的吴昌说:“先生,欢迎你来钓鱼。请先到堂屋里歇口气,喝杯茶。”吴昌说:“好。好。”堂屋很宽敞,正面墙上挂着一个神龛,里面立着一尊白瓷观音像,造型极其优美;神龛下面摆着一张古旧的八仙桌,一边搁着一把上了年岁的太师椅。吴昌想:这户人家应该是有些来头的,一般农家不会有这样的家具。明确:进屋喝茶的客气里实有讲究,不经意之间推进情节发展。从“有些来头”的摆设看,这里不是“一般农家”,但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再次暗示其中玄机。因为不是专为“淘宝”而来,吴昌放松了警惕。老人送来一壶茶和一个小茶杯。茶壶和茶杯都是瓷的,似乎还很“老器”。吴昌的心突突跳。他提起茶壶给小茶杯斟上茶,迅速地把壶扫视一番。壶是平常式样,上面有明人唐伯虎的一幅仕女图,笔墨很见功夫,题款是两句诗:“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他记起这两句诗是清人黄遵宪的。明人唐伯虎的画怎么会题上清代人的诗?他笑了,这壶顶多是个民国时的仿品。(作为“正经玩家”,吴昌的学识和眼力使他更加自信。)吴昌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呀,这竟是一只斗彩杯!造型轻灵俊秀,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色彩柔和,上面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和蝴蝶。这样一只杯子,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已逾20万,想不到,竟让他遇着了!(细写杯子的造型图案,读者也禁不住被它吸引。仿品看一眼便知,以吴昌的眼力,判断这只杯子的来头应该不会错。)吴昌说:“这把壶不错,有些年岁。”(明明看上了杯子却询问茶壶,声东击西,这个买家真是有算计。)老人笑了:“当然。是祖传的,传了多少代就弄不明白了。这只杯子,是挖菜窖时,从土里偶然发现的,看着入眼,权用它盛茶。”(轻描淡写地交代杯子来历,实为诱人上钩的重要一笔。)吴昌放下茶杯,随意说:“老人家,给我找根钓竿,我钓鱼去。”老人说:“好。”明确:不经意间,吴昌此行的重点从钓鱼转为淘宝,情节切换自然。声东击西的对话,吸引读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