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69913.html春秋末期,几十年的吴越争霸历史,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人们津津乐道于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三千越甲吞并吴国”;扼腕叹息于吴王夫差任用奸佞、穷兵黩武,终致身死国灭;对文种“鸟尽弓藏”式的悲剧唏嘘不已;更艳羡于范蠡与西施的泛舟五湖……然而,真正的吴越争霸史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还原一个鲜为人知而现实残酷的吴越争霸史实。正如伍子胥谏言夫差的话,“夫吴之与越也,仇雕敌战之国也。”对此,越人也有同样的认识,越国大夫曾说过,“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两国南北毗邻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吴国若要北上中原图谋霸业必须解决越国这个“后顾之忧”,而越国若要生存进而与中原各诸侯国争霸,则需要消灭横亘自己在面前的吴国。西邻强楚、东毗大海,即使没有晋楚两国的影响、吴越二王之间的恩怨,地缘格局决定了吴越两方政治势力不能和平相处,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并不是单纯争夺人口、土地、粮食等战略资源,而是灭国之战。吴越争战:吴虽强,越不弱吴国率先崛起,得益于晋楚争霸的外部大环境。晋国为了击败楚国,在楚国的大后方(东面)资助吴国,逃亡晋国的楚大夫巫臣更是出使吴国,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战争技法。吴国在晋国的扶持下,渐渐强大,开始频繁侵扰楚国。当逃亡吴国的伍子胥、伯嚭辅佐吴王阖闾,客居吴地的孙武治军,吴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达到了新高度。阖闾、夫差时期,伍子胥主持疏通胥溪、胥浦勾连太湖、长江水道,开掘胥江勾连吴都与太湖水道,阖闾大城的营造,长江、太湖、吴淞江水道的疏浚,构成吴国四通八达的水路网,而灌溉和漕运的便利给吴国经济文化发展注入十足的动力。吴国在柏举之战中以远程奔袭的战法,以少胜多重创楚国后,实现江淮下游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已然称霸江东平原地区。越国在越王允常、勾践在位时期疆域北起现在的嘉兴平原地区,南至诸暨,西起衢州、金华丘陵地带,东到宁波的杭州湾。越王允常时期,越国西部广袤山区越人主要从事半游牧、半农耕的生产,东部沿海越民则以渔业为生,越国青铜冶剑业比较发达,越国宝剑闻名各国。当时越地生产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公元前年,吴王阖闾携破楚余威南向伐越,在槜李展开激战,结果却是越国以弱胜强大败吴国。一代霸主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砍掉脚趾伤重而死,年轻的越王勾践开始登上春秋争霸的历史舞台。如果说槜李之战中,越国上下在先王允常丧亡、坐镇本土抵御入侵的吴军、战术运用得当(以死士阵前自刎惑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取得胜利;那么两年后的夫椒之战,吴国在太湖内的椒山以复仇心态、做足备战、抵御入侵吴境且轻敌的越军,同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将战果扩大化,致使勾践率五千残兵甲士退守会稽山。槜李之战与夫椒之战并不如演义小说中叙述的那样,主要是为了相互间的复仇,而是为了争夺地区控制权——接壤吴国南方且地处越国北部的碟形冲击平原——杭嘉湖平原(槜李便处于平原腹地)。新兴的吴国要的是战略缓冲地带,毕竟吴都姑苏城毗邻杭嘉湖平原,纵使城大坚固(后来越灭吴时,围困三年才攻破姑苏城),为了实现西破强楚、南向翦灭越国、结好中原诸国、北向争霸的战略目标,吴国必须首先夺取、控制利于农业生产的杭嘉湖平原地区。反观越国,能否在苏南地区立足,仅靠西部广袤的丘陵盆地地区是不够的,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必须守住长三角、杭州湾这一战略要地。吴越两次大规模的交战,其实互有输赢,一次是吴国以地区新兴霸主的姿态伐越导致失败,吴王也因此伤重身亡;一次是越国趁机偷袭吴国,不曾想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吴国打得元气大伤。然而,吴越争霸历史走向却在夫椒一战中再次出现分水岭,成就了一段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入吴三载,忍辱负重”“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终吞吴”,夫差“妇人之仁”“贪图美色”“宠信奸佞”“致使国灭祀绝”的故事。事实真就如此?恐怕脱离《左传》《国语》《史记》等史学著作,基于《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杂史小说类的说法终究靠不住。吴王夫差:争霸,争霸,惊出一身冷汗!公元前年,被围困于会稽山中的勾践遣使求和,夫差出人意外、力排伍子胥的反对意见,居然答应勾践的求和条件,而且将越国做为一个国家完整地保留下来。后世人们痛恨夫差骄傲自大,贪图美女、财物、土地,放了勾践一马。其实,深入分析吴越两国的地缘情况和实力,我们不难发现吴国得到杭嘉湖平原后,以其实力并不能在短期内灭亡越国。参照《史记》记载勾践乞降求和的原话“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可推知,越人尚有战斗能力,失去了杭嘉湖平原战略要地的越国尚可退守西南浙闽交界的山地丘陵地区,与吴国决一雌雄,越人占据丘陵地带更利于发挥其优势,而这也是勾践手中握有的底牌。有志于北方争霸的夫差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接受勾践请和的要求。正如伯嚭劝说夫差的话:“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抛开财物、美女等贿赂的表面原因,吴国通过战争取得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压缩越国的战略纵深空间,使越国臣服,并且得到日后争霸战所需要的来自越国所提供的后勤保障资源,战略目的已然达到,而且不必大动干戈剿灭尚有实力的越国,才是越国做为一个诸侯国继续保存,勾践君臣得以原地安置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双方议和的结果。毕竟吴国军事传统是“以舟为马”,在水网密布的平原三角洲地区可以纵横驰骋,但要面对遁入山区丘陵的习惯陆战的越国军民,想要彻底剿灭则要费些苦工。伍子胥基于吴越两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坚决要求肃清越国势力,灭掉越国。结合当时的情况,现在分析来看,伍子胥的亡越战略是吴国能够长期称霸江东的上策,虽然目标的实现要经年累月甚至需要多代君王苦心经营。但是,过于自信的夫差却选择了急功近利的中下策——羁糜越国君臣,保存实力,调转矛头,北向齐晋争霸。如果夫差不是那么心急,好好经营占据的越国杭嘉湖平原地区,在两代人的时间内消化这一地区,徐图慢慢兼并越国,或许就没有日后亡国的悲剧,历史毕竟不能假设。显然夫差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在长期却稳固与近效却存在隐患之间,夫差选择了后者,同时也给了勾践翻盘的机会。制服越国后,踌躇满志的夫差开始了争霸中原的梦想,修筑姑苏城,开凿邗沟以连通长江和淮河,新造大型战船,开始了伐齐准备。艾陵之战,夫差领导的联军成功歼灭十万齐军,震动诸侯。为了连通江淮与泗水河、济水河,夫差又开挖深沟,为北上与晋国争霸做准备。公元前年,北上中原的吴国十万水陆大军兵临黄池,巨大的战船、整齐的军容为各诸侯国君侧目,万人方阵吼声震天,白旗、白羽、白裳、素甲,红旌、朱羽、赤裳、丹甲,吴军军容之盛,为夫差短暂赢得霸主之位。那一刻,成为吴王夫差一生中最高光时刻,也是其人生顶峰。人,尤其是君王,不会永远处于巅峰态势,必定会有走下神坛的那一天,或身死、或国灭、或权失。令夫差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人生巅峰来的如此不易,但失去却如此瞬息之间。因为,被他忽视的越王勾践——抄了他的后路。勾践:偷袭,偷袭,不在偷袭中灭亡,就在偷袭中逆袭。公元前年,趁吴军主力远在黄池,多年精心准备的勾践发兵两路袭吴,一路由海道入淮河阻断夫差大军南归之路,一路由勾践亲自率领,夺占吴都姑苏城。战争结果是吴国留守的太子友、主将王子地、王孙弥庸被俘,随后被杀,姑苏台被焚,大量战略物资被缴获。仓皇归国的吴军与越军交战,并未占多少便宜。因师老疲乏、军心涣散、都城被占,夫差只好与勾践讲和。关于越军偷袭吴国,获得了哪些物资,史书上并没有交待,但从后来吴国一蹶不振、失去杭嘉湖平原和太湖的控制权来看,应该是大型战船。失去了战船这一项战略物资,对善于水战的吴军来说是致命打击。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何短短十年间,越国竟能逆袭死死压制吴国,并于公元前年的笠泽之战大破吴军?如果说越王允常时期,越国军力能够与吴国抗衡靠的是山地丘陵地带山越步兵,勾践在槜李之战出其不意战胜阖闾就充分发挥山地步兵的优势,那么夫椒之败,使勾践深深认识到发展水上力量的重要性。吴国人对太湖地区水路交通网的经营,给了勾践启发。依托于钱塘江绍兴平原,勾践归国后积极打造自己强大的水军。研究春秋战国史,必须从地缘文化、经济、政治入手,个中道理便在于此。忙于北上争霸的夫差,无暇经营取得的杭嘉湖平原地带,而又将杭州湾的平原地带任由勾践开发,为了补充争霸战争所需的人口、粮食、装备等资源,夫差又借力越国帮助开发杭嘉湖平原,只不过这并未给吴国发展带来什么益处,反倒悄然间增强越国的实力。杭嘉湖平原这一战略缓冲地带又回到越国的怀抱。这也就解释,为何勾践趁夫差在黄池会盟能瞬息发兵攻占姑苏城。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夫差大意这个前车之鉴并没有给六百余年后的关羽足够的警醒。十余年间,夫差兴水利、修城池、通沟渠、忙争霸……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勾践编水军、练士卒、恤百姓、重生产……发展民生、秣马厉兵。攻守之间在转换、强弱之势就此转化。黄池会盟时的吴国纵然强大,但也只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偷袭姑苏成功的四年后,勾践发兵江北,军力占优的越军多点齐发,深入太湖,在笠泽彻底消灭吴军,一举奠定灭吴基础。公元前年,姑苏山上,生命最后一刻的夫差,后悔至极,但为时晚矣,他为自己的急功近利、战略短视付出了极大代价——亡国绝祀。结语: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破楚、服越、败齐、逼晋,勾践灭吴,楚最终灭越。几十载的吴越争霸没有真正赢家,有的只是吴越两地人民的融合。悠悠春秋五霸,其霸业兴也勃焉,其霸业衰也忽焉,阖闾、夫差、勾践如春秋时代璀璨星空中的一颗颗流星,瞬息划过这片历史天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