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品读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唯愿母忘

发布时间:2024/8/30 15:59:25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m.jpm.cn/article-123588-1.html
千百年来,“母亲”这两个字代表着光辉和神圣,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远古神话中,“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女娲娘娘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亲形象。自有文字以来,歌颂和记录母爱之诗与歌众多,以《诗经》为首,即有“哀哀父母,生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等字句,母爱是人的天性,一饮一啜,一心一念,丝丝缕缕,绵绵不绝,正如这首《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jí)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xīn)。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yuán)有寒泉?在浚(jùn)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xiànhuǎn)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这是一篇赞美孝子、歌颂母亲的诗,诗中以南来的凯风象征伟大的母爱、母亲给予的温暖,以“多刺、难长”的枣树比喻养子之难。诗人感念母亲辛劳的养育之恩,未能尽其孝道。在那个《诗经》广为传唱的遥远时代,一位辛勤养育了七位子女的母亲形象被写进了诗里,看着娇嫩的树枝,诗人触景生情,不由想起了自己整日操劳的母亲,而这就是一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养育大恩。全诗共四章。第一章先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七个孩子说起,“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以凯风起兴,用凯风象征母爱。以喻孩子,用难长之棘木比喻孩子成长之不易。“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正因凯风之沐泽,棘心方有夭夭之盛,而儿辈如此,实皆系母氏之劬劳矣。第二章“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棘心长成棘薪,母亲之艰辛,可想而知。以“薪”易“心”,一字之易,暗示着幼苗已长大成才。“母氏圣善,我无令人”一句指母亲贤明善良又劳苦,儿子们却无“令人”,七子反躬自责,惭愧内疚,母爱因其不才而愈发显得伟大,也愈发昭显出母亲圣善之德,诗人感叹自己不成器,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章以寒泉起兴,喻寒泉能滋润土地,而七子却不能孝顺母亲,反而使母亲更加劳苦。此时的母亲,由于长年劳作,她的身躯如同枝条一样随风弯曲,弯腰驼背的母亲令诗人心生感慨:寒泉都有源头,可有着七个孩子的母亲却依然过得很辛苦,而七个孩子却不能宽慰母心。第四章以黄鸟起兴。黄鸟,今名黄雀,鸣声可爱。,鸟色美好或鸟声清和圆转。以鸟有好音,反比子女无善言以慰藉母心,由清脆的鸟叫声令人心情愉悦想到身为人子却不能抚慰母心,七子在深深地自责。此诗一出,便令之后的许多诗人产生共鸣,写出了许多赞美母亲的“凯风之作”,而“凯风”在《诗经》之后的那个时代就成了母爱的代表。母亲的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悠远绵长。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藉;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你听,那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是杜甫的《无家别》: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那是王冕的《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萱草代表忘忧,疗愁,是对母亲的安慰。古时的中国游子在远行前,会到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供母亲欣赏,以表孝心,希望亮丽的萱草花给母亲精神慰藉,忘却思子之愁。在中国,萱草早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自然成了中国的母亲之花。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时光如水,年华易逝,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佝偻的身躯,花白的头发,送别时的倚门长望,重逢时的嘘寒问暖,绵绵母爱,深沉情思,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无论离家多远多久,再见高堂之上的白发亲娘时,都会投入母亲的怀抱,一声“妈妈”未语热泪却已先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我们歌颂母亲、赞美母亲,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对天下母亲深情地道一声“您辛苦了”!让我们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无论何时何地,儿女的健康、快乐、幸福才能换来母亲最美的笑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3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