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雀 >> 黄雀的习性 >> 琅琊榜您以为梅长苏的成功,只是因为聪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梅长苏作为整部剧中绝对核心人物,论智谋天下几无人可敌,但若说梅长苏最终赢得他想要的一切靠的仅仅只是智谋,却不妥当。
毕竟论敌手,誉王、夏江、谢玉,又或梁帝,他们又何尝不是心智如丝,聪慧绝顶之人,故而梅长苏能赢,7万赤焰冤魂能够得以昭雪,靠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极为关键的因素。
01:情报收集和势力支撑
梅岭冤案发生在梅长苏再次入京时的12年前,而这12年里梅长苏或许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治病,一件便是提前布局。
我们纵观梅长苏入京以后所做的诸多大事中,其中“扳倒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谢玉”皆是来京之前就已布下的谋局,而进京以后只不过是依照前期部署一一施行罢了。
当然看似简单的部署再到施行,这其中还需要另两个因素来做支撑,第一个因素是前期的不断与反复的推演,第二个是后期的随机应变。
我们先说“推演”,推演一事除了需要智慧外还需要另外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叫资料。
梅长苏想要在京城之中达到他的目的,便要首先扳倒另外两位皇子和他们的势力,而这便需要所有一切关于这两位皇子及其附属势力的详尽资料,继而才能从中找出破绽、缝隙,以全他的所思所谋。
而提供这些资料,并根据资料里的漏洞进行调研、埋下棋子的人,便是琅琊阁与江左盟。
借助琅琊阁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情报和资料,借助江左盟他可以依照情报进行布局、安插和尝试,最终才有了相对完善的布局,也才有了入京以后那么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
(当然即便前期部署周全,但万事万物总在不断变化,故而京城依旧需要一个可以随机应变,且极度了解局势的人来坐镇,以应突变,这个人便是梅长苏,这也是梅长苏必须要来京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02:螳螂捕蝉与黄雀在后
整部《琅琊榜》是一出三子争宠戏,而前半段则是二龙争宠,一龙看戏,也正是这种局面的存在,才有了靖王上位的可能。
虽然梅长苏身中火寒毒,寿命有限,但理论上他依旧可以选择早上几年又或迟上一两年,而梅长苏却选择了在赤焰案发生后的第十二年入京,原因并不是因为一次生肖轮回,也并不是因为布局已经全面完成,而是因为恰逢局势有利,更易浑水摸鱼。
12年前祁王还是太子之时,彼时的另外两位皇子还只是刚出炉的小鲜肉,他们没有势力,没有野心,其后因为祁王被废,靖王不受待见,誉王与献王才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不断的培植实力,扶植亲信,一步一步走到了二龙争宠的局面。
梅长苏入京时,誉王恰好被封7珠亲王,从局势上来说太子与誉王已成分庭抗礼之势,梅长苏等了多年的时机也算是正好成熟,此时入京恰好夹在太子与誉王相斗的高峰期,他们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到其他人,而靖王便有了绝佳的可趁之机和掩护体。
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便是言此。
03:旧人太多和盟友势大
入京之后,梅长苏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每一次的挑战总会被轻易化解,这里面最大的原因便是“盟友太多”。
比如“郡主招亲比武”事件中,百里奇是江左盟的人,其后我们又会发现“妙音坊”是江左盟的人,然后各府各院皆有江左盟的人。
而这些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在暗处。
相比于誉王与太子这两个活靶子,梅长苏带来的所有人皆在暗处,以无心算有心之下,吃个暗亏自然是难免之事。
如果说以上的这些人是赤焰军组成的江左盟带过来的人,那留在京城的那些人我们可以简称为旧人,这些“旧人”最大的一个共同点是皆对当年的祁王、林帅倍加推崇,甚至是有莫大渊源的人。
如纪王、如言侯、如柳橙,如果再加上本就与林殊感情深厚的蒙挚、霓凰,此时的靖王在梅长苏这一搅合下,其势力要比努力了12年的太子、誉王之和还要庞大。
梅长苏的成功,纵然是他的智慧结晶,但少了琅琊阁、江左盟、敌人的互相伤害,以及如今还在京中的这些故人,他想要真正的成功,怕是纵有亘古未有的智慧,也难以谋之。
(当然,梅宗主的智慧依旧是最重要的,毕竟没有登天术,纵有过墙梯也是白搭,补这么一句,是怕遭来梅宗主的粉丝谩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