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蝶与蝉,代表春与秋,浪漫与清高你更爱谁古

发布时间:2025/1/23 19:05:5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www.bdfyy999.com/m/

诗人最爱描写的昆虫如蝶、萤、蝉、促织等,大都是代表某一季节性的虫豸,有着明显的四季特色。这些细微的昆虫一出现,或者发光发声,或者飞翔栖伏,将隐微不著的节候转变作先驱预告,惊悚着诗人的耳目!

蝉与蝶,诗中出现的次数尤其频繁,可能是它们出现在寒暖交替的季节,才格外引起诗人的注目,乍暖还寒,乍寒还暖,这种自然间气温节物的交替,带来了阴阳消长的讯息,最易使惜春悲秋的诗人感伤!岁华易度,青春可惜,蝉与蝶在秋末或春末出现,最易唤起诗人对青春生命的注视,诗人对蝉蝶的怜惜,也夹杂了对自身生命流失的怜惜。

“人貌非今日,蝉声似去年!”(白居易《答梦得闻蝉》)似乎在感慨容貌的变改,还不如短促的蝉声保持久长哩!诗人从暑往寒来、蝉蝶轮番出没之中,具体地领悟到生命的遽促!蝴蝶的粉翅一下就飞得无影无踪,寒蝉的乱鸣却声声逼来,这些微小轻弱的身影,往往给人心扉以巨大的拍击!

蝶的翅翼上荷载着春,蝉的酸吟中唤来了秋,当然,将蝶与蝉分属于春与秋,仅是一种概略的分法,事实上蝉可以出现在初夏,蝶可以稽留到晚秋,它们并不是分居在时间的两端,诗人可以同时把它们写在一首诗里,而不觉得时序混搅,试看司空曙的作品:

黄花寒后难逢蝶,红叶晴来忽有蝉!(《过卢秦卿旧居》)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和王卿立秋即事》)

蝶虽然也可以出现在秋天,但毕竟不是令人快意的蝴蝶,“八月蝴蝶黄”,八月里的蝴蝶,带给人红颜老去的感伤。吴融的《秋园》诗写蝴蝶:“始怜春草细霏霏,不觉秋来绿渐稀。惆怅撷芳人散尽,满园烟露蝶高飞!”

花叶都将枯萎,连采花的人都散了,蝴蝶还想飞到哪儿去?看来秋天的蝶比蝉更仓皇、更脆弱,彷徨无主的眼神,一望出去满眼都是烟露!所以大多数的诗人还是喜欢让蝶去拥有春天,让蝉来唱亮秋天,这样才像它们应有的本色。

诗人从春蝶的联想推衍,总和青春的欢乐联在一起,唐代的姚合喜写四季风物、春景特多,几乎少不了蝴蝶:

舞爱双飞蝶,歌闻百啭莺!(《寒食》)

弄日莺狂语,迎风蝶倒飞!(《游春》)

蝶戏莺娇,正是生命畅茂的时刻;狂语倒飞,写出青春的欢愉,春日的景物都是年轻活泼而可爱的。但对秋蝉的联想却像一股萧瑟的寒流,令人战栗,李端写《晚夏闻蝉寄广文》诗:

昨日莺啭声,今朝蝉忽鸣。

朱颜向华发,定是几年程!

听罢春莺,又听秋蝉,一听到秋蝉,面颊丹者成槁木,两鬓墨者为星星,从朱颜到华发,这其间的变化历程难道必须要几年吗?简直不消几日呀!蝉声唱出了衰老与悲伤,它与夕阳晚岁为伴,它生来就不曾向命运要求过青春与欢乐!

宋代的范成大也有《秋蝉》诗:

断角斜阳触处愁,亭前搔首日悠悠。

世间最有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景是“断角”无路,时是“斜阳”将暮,闻蝉声老残的季节,乃是“触处皆愁”的,亭前搔首踟蹰,没有动力;日子悠悠忽忽,没有目标,就怪罪世间最堪恨的是秋蝉,在它的哀鸣声里,秋天送走了行人,心绪特别哀戚,徘徊不走。不久又送走了秋天,寒冬正在逼近,哀咽的声音断断续续,将绝不绝,简直令人无计可以安身安心呀!

蝶与蝉即有这样的差异,若再进一步去分析,无论就蝶与蝉本身客观的形象或诗人主观的反映,还有许多对立的特点:蝶是浪漫派,蝉是高蹈派。

蝶是春风中的得意者,有芬芳的花朵处,它没有不经过的。它一生就在花里讨活,是活着只有一件使命的探花使者。花香就是它唯一的信仰。醒着它的工作是偷香,睡着它的梦寐也是飘香的。

明代的瞿佑与沈天孙各有诗道:

偷香未信此心灰!(《黄蝶》)

倦宿琪花粉梦香!(《睡蝶》)

它就是为香活着的,诗人形容那秋千索上美人玉手的余香,它会绕着飞;马蹄所踏的泥土沾有落花的余香,它也绕着飞;它追逐卖花人儿上船,也为了一盆瓶插上楼,愈是痴情的描写,愈能豁露它的心事,芳丛蕊粉,深紫浓香,永远令它兴致勃勃,它看来多情得滥情,偷香是它永不灰心的事业。

蝉则不同,天生秉赋它一种先知的哲人面目,诗人在“早蝉”、“新蝉”的题材下,喜写“先入闲人耳”、“秋思先秋生”(白居易诗)等等,喜用个“先”字赞许它,先知者没有不自甘痛苦的。蝉满怀清高的想法,粉蝶与它相比,显得何其鄙浊。它委蜕向上,饮露飞音,给诗人一种高蹈出尘的印象,诗人们写:

冥机辞委蜕,天籁发幽嘶。回露增晨洗,清风借晚携!(周昂《闻蝉》)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耿沣《溪馆听蝉》)

蝉的凌云羽蜕完全是靠刻苦自励得来的,它原本出身于滓浊,甘愿过风栖露饱的生活,晋代的陆士龙说它不食黍稷是廉,处不巢居是俭(见《寒蝉赋》),它轻身而知足,不受“情”的牵累,与蝶相比,显得无情绝情。但它晨洗清露,晚携清风,松间竹里,声高韵远,它几乎完全是为精神而活着,提升自己到了“高洁难名”的境地!

蝶又是享乐者,而蝉亦是受难者。

蝶,这个春风中的浪客,最懂得把握现世的享乐,“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徐夤《蝴蝶》)有秾艳就停留,得春风就起飞,它的出处进退完全以眼前的快乐为准则,永远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忧深思远地戚戚自伤,它看蝉该是何等迂阔可笑。徐夤有《蝴蝶》诗: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迁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在色彩缤纷里度过美丽的时光,一生不知道冰雪严霜,只住在漂亮的春光里。中间四句,不是专心于“色”的追逐,就是致力于“食”的无餍,将食色本能的物质享乐作为生命的全部内容。它爱热闹、匆遽、纵欲、逍遥的生涯,和蝉的寂寞、孤独、淡泊、株守的态度,一一成为强烈的对照。

蝉在诗中很少和快乐联想在一起,它是住在病苦哀咽之乡的,试看诗人的吟咏: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能响。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李端《赠薛戴》)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姚合《闻居》)

李端诗中写蝉的句子极多,总是和宦场的失意,或流年的哀怨,以及日暮途穷等无奈的情绪联在一起。姚合则喜把蝉与贫病联在一起,李商隐更是把自已满腔的牢骚倾注到蝉身上:“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身栖清高之地,就注定了一会生受难贫窭,为什么还要徒费清声,诉说不平呢?义山以蝉自警,终身也就过着清苦幽怨的日子。

贾岛更是自比病蝉,折翼酸吟,已够悲凉,更何况还有黄雀鸢鸟,都怀着害它的心计!贾岛以病蝉自况,后人说他和蝉一样,没有抟风直上的运气了。蝉像是为受难而活着的,它那不祥的声音,除了预报秋风、警惕人老外,常常因烦聒的声音而替自己招来灾祸。

蝶享乐了一生,蝉受苦了一世,它们都依据自己所信仰的观点,安排了一生的生活,但是它们都是没有明天、没有将来的。蝴蝶根本没有前瞻的计划,蝉虽有先知的高明,也不具备自保的能力。表面看来,同样是时间中短暂的过客,则蝶贪恋现世的享受似乎比蝉要聪明些,然而诗人赋予蝉的同情,却补偿了蝉,试看罗邺的《秋蝶》诗: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

乃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

这巧舞高飞的蝴蝶,饱享了春花美色,及到秋风一起,寒花瑟瑟,晚阳淡淡,抖颤的蝴蝶给人“老大寻香”、“美人迟暮”的感觉,魂梦已非,谁来缠绵?便赢不到诗人的同情;而蝉,高洁自恃,呼唤知音,三秋含情,万感生悲,却刻入诗人记忆的深处,令人久久难忘,张乔有《蝉》诗道: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蝉鸣的韵味并不因它的形体消灭而消歇!诗人在今年还在回望去年的蝉!这蝉,和去年别离的情景,一同深摄在心坎,诗人从这树枝到那树枝,还如此痴情地寻找嘶嘶残韵!试问今年春花盛放的时候,有谁会去寻找去年色貌正盛的蝴蝶呢?

#诗词#诗词中龟都与寿命相关,但白居易自喻老龟,其他诗人又如何看的?诗词里的麒麟是长颈鹿吗?它有什么特殊能力,被古人奉为神物中国诗人眼中的动物世界,龙凤麟龟各有何寓意,龙代表什么?诗词原创:《薄倖.流年》向小字铺情,红笺研泪,磨灭青葱之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