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吹灭费油的灯余则成廖三民不动手,吴敬中会

发布时间:2024/12/18 15:55:06   

在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真正“干活儿”的也就是行动队队长李涯一人而已,但就是这么一个专干苦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的中校,也上了站长吴敬中的必杀名单。

即使余则成廖三民不动手,吴敬中也早就准备吹灭这盏费油的灯了——我们细看《潜伏》,就会发现吴敬中早就在李涯脖子上套好了绞索,在必要的时候,吴敬中会毫不犹豫地踢翻李涯脚下的小板凳。

李涯死后,吴敬中玩儿了一把冷幽默:“神奇的一跳,正好跳在我的神经上,有点牙疼。”

如果吴敬中对李涯还有半点师生之情,在李涯死后,首先应该想到抚恤家属、追认荣誉、追升军衔、查找幕后主使,但是吴敬中连这必要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只是轻描淡写地吩咐要留下来执行“黄雀计划”的余则成:“你快去查那个给廖三民打电话的人吧!”

别说吴敬中是一个少将级的老牌特工,即使是一只刚入行的菜鸟,也会把余则成当成嫌疑人来查办——小特务证实廖三民身份后,余则成那番掩饰的话,其实是不打自招:“不可能,我跟他有那么多来往,我怎么没看出来?”

余则成跟廖三民是几乎每天都见面而且合作比较愉快的“好朋友”,这在天津站并不是秘密,廖三民暴露,第一个需要审查的对象就是余则成,可是吴敬中却把追查廖三民关系的任务交给了余则成,睿智的读者诸君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吴敬中不放心——万一查出那个打电话的人是余则成怎么办?

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用查:当时的电话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很多时候都要由接线员人工切换,谁往警备司令部执法队打了电话,一分钟就能查出来。

吴敬中直到上飞机离开天津,也没问过余则成调查结果,说明他早就知道了余则成的身份,更知道余则成杀不得也留不得,只能带在身边控制使用。

吴敬中早就知道“这场仗再打个一年半载就输了”,他杀了余则成,肯定会逃不掉余则成战友的追杀,留下来执行“黄雀计划”,那就给了余则成公开身份的机会。余则成把潜伏的“小黄雀”一网打尽,吴敬中的夜明珠和玉座金佛,乃至站长的乌纱帽和脑袋,都会跟那帮小黄雀一样不翼而飞。

吴敬中跟太子小蒋一样,都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也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转换了阵营,小蒋可以为了接班而抛弃一切,老吴却不会为了即将失去的权位而得罪余则成一方——“将来靠的是生意”,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谢若林嘲讽高官们“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吴敬中已经连主义都不讲了:“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句话我研究了十五年,研究的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敬中只想着自己能两袖金风地吃一碗安乐茶饭,余则成可以帮他往碗里捞肉,而李涯则可能掀翻他的饭桌,打碎他的饭碗。

吴敬中让李涯负责“黄雀计划”而自己不闻不问,就是因为他知道“那个计划没前途”,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李涯死了,才对大家都有好处——李涯这盏费油的灯,照见了吴敬中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

吴敬中曾对余则成咬牙切齿地评价:“李涯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能让吴敬中如此忌惮,说明李涯的仕途和生命都即将走到尽头。

李涯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但是刀子太锋利,对持刀者也不完全是好事,因为一个控制不好,就会割伤自己的手。

当李涯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余则成就是“峨眉峰”、“深海”的证据(翠平与许宝凤的录音)之后,就对吴敬中亮出了锋芒:“录音带原件我不能交出来,余则成是您最信任的人,这个翠平跟您太太又有交情……我在南京是有朋友的……您看着办,要是再宽进宽出,我就去南京。我就不相信,一个堂堂的中校副站长是间谍,他会全身而退!”

李涯不但是一盏费油的灯,而且是一只官场菜鸟,他在这方面甚至还不如混不吝马奎,他就没替吴敬中想一想:翠平“营救”许宝凤的时候,站长太太梅姐也参与了,翠平暴露,梅姐也脱不了干系,拔出翠平能带出余则成,梅姐卷进去,站长怎能全身而退?

李涯这番话一出口,就等于判了自己死刑:吴敬中要想全身而退,就必须吹灭这盏费油的灯。

吴敬中曾在中苏情报所当过科长,鉴别录音带真伪,可能连技术设备都不用,但是在余则成拿出自己也承认的伪造录音带后,吴敬中就把这件事划上了一个句号,甚至懒得朝李涯要录音原件——余则成搭了一个台阶,他赶紧借坡下驴,只丢下一头雾水的李涯在那里挠脑袋。

李涯把脑袋从脚后跟里拿出来,也想不清楚吴站长为什么这样草率结案,但是吴敬中肯定会想到一点:李涯不会死心,如果他把录音带交给“南京的朋友”,那麻烦可就大了。

李涯“脑子有点乱”,吴敬中的脑子可是一点都不乱,他早已经在李涯脖子上套了一根绞索,李涯把录音带原件送到南京之日,就是另一份口供摆到郑介民案头之时。

读者诸君都知道,陆桥山是郑介民的人,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戴笠死后,郑介民升任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然后又当了保密局首任局长(毛人凤是副局长,郑介民是国防部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吴敬中跟郑介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届不同班,跟小蒋同届同班,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郑和吴都是小蒋一系,而李涯则是“刺杀陆桥山的幕后主使”。

之所以在这个称呼上加引号,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陆桥山是被翠平狙杀,而吴敬中手里掌握的“口供”,则百分之百可以证明幕后主使是李涯——陆桥山毙命现场,军方抓住了一个李涯手下的小特务,余则成严刑拷问,得到了他和吴敬中都想要的口供。

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特务什么有用的话都没招,那口供就是余则成按照自己的意思写的,所以那小特务才拼命挣扎不肯按手印。

要没有吴敬中拖住李涯,余则成也很难取得口供,所以吴敬中郑重其事地将那份口供锁进档案柜的时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吴敬中很清楚其中的玄机,他是在为余则成争取时间,如果余则成能拿到口供,他再出面息事宁人,那样,李涯就死死地握在他的手里。他其实很愿意看到两个部下的这种争斗……”

吴敬中除了夫人梅姐之外,任何人都不敢相信。余则成存在的价值,在于能为站长大人谋取利益;李涯存在的价值,在于能让余则成有所收敛。谁威胁到吴敬中的安全和利益,谁就是吴敬中要除掉的对象。

很显然,李涯做得不够好,存在的价值也不如余则成大,所以吴敬中必杀李涯而必保余则成——这是一个官场老油条、军统老特工的必然选择。

要想保住自己,首先要保住余则成,要保住余则成,就必须干掉李涯,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没有人比吴敬中更清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李涯拿到录音带并出言威胁的时候,吴敬中就已经憋足了气,要一口气吹灭这盏费油的灯了。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李涯是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用谢若林的话来说,就是“你断人家财路,人家就会断你生路。”

李涯两手空空地死掉了,吴敬中两袖金风地飞走了。这是一种必然的结局,有吴敬中那样的站长,就没有李涯的活路。吴敬中要杀李涯,不在意料之外,全在情理之中,读者诸君请试想一下:这样不听话而又有威胁的下属,这样一盏很费油又很熏人的灯,上司和主人会如何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0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