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给刘琦出了个馊主意

发布时间:2023/4/29 13:46:56   

孙权在稳定了江东局面后,听从鲁肃、甘宁的建议,先后数次对荆州用兵。建安八年(),西下攻击刘表的江夏太守黄祖,“破其舟军”;建安十二年,趁曹操北征,江东孙权再次打上门来。在江夏“虏其人民而还”。建安十三年,复征黄祖,屠其城,“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刘表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从后面袭击曹操,一则是担心刘备势力因此而坐大,更害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权如果趁虚而入,刘表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更令刘表头疼不已的是,荆州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刘表有刘琦、刘琮两个儿子。长子刘琦,“表初以琦貌类于已,甚爱之”。然而好景不长,建安八九年时候刘表丧妻。随着刘表娶了后妻之后,刘琦渐失欢于父。

为了笼络荆州豪强势力,刘表为小儿子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爱屋及乌,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爱少妻与幼子是人之常情,年迈的刘表也未能免俗,枕头风加上妻弟蔡瑁和外甥张允推波助澜,刘表更疏远了刘琦。史载,“琮之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瑁、允歏德于外,表日然之。”

刘琦失宠之后,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史载,刘琦“亦深器亮”,“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诸葛亮总是表现的推三阻四、欲言又止。无奈之下,刘琦只好请诸葛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但不知陈寿何由得知?读史至此,可发一笑!)

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得给刘琦出谋划策:“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申生,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为丽姬譖言所迫自缢而死,而重耳出逃在外,后来返回继位,史称晋文公)

刘琦一听,当时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意思是让他明哲保身,远离是非之地。史载,刘琦并未深思其中缘故,而是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阴规出计”,正好赶上黄祖被江东孙权攻杀,蔡瑁等人巴不得刘琦离开襄阳,刘琦如愿以偿的出为江夏太守。

从事情的发展来分析,诸葛亮的建议对刘琦来讲是个实实在在的馊主意。刘琦人在襄阳都不能保证自己成为继承人,离开了襄阳岂不是等于主动退出了与弟弟争夺荆州牧的角逐?

以诸葛亮之智,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厉害?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诸葛亮此举,乃是有意为之。他的一生,正是为实现他所提出的《隆中对》而努力奋斗的一生。刘琦出任江夏太守,也等于在向所有人公开了自己与刘琮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加速激化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可以方便刘备从中浑水摸鱼,最终达到夺取荆州的目的。

诸葛亮此计,可视为他初出茅庐第一功!

内外交困之下,年迈的刘表病倒了。得知父亲病重,刘琦急忙赶回来“省疾”。哪知道出去大费周章,想回来也变的困难异常。蔡瑁、张允二人惟恐刘琦见到刘表之后“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于是站出来挡驾,将刘琦“遏于户外,使不得见。”并且责备道:“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

刘琦也真不成器,被人挡了驾,不是想方设法探视父亲,而是无言以对“流涕而去”。如此智商,怎堪托付大事?

曹操曾经评价刘表两个儿子道:“刘景升(刘表字)儿子若豚犬耳!”将刘表的儿子比为笨猪傻狗,曹操此言极是。

参考书目:《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