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

他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一生经历坎坷,写诗

发布时间:2023/3/15 14:57:57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282.html

一、初识贾岛:上山寻旧知,云深不知处

大多数人最初认识贾岛,相信都是从小学课本上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行至深山,寻友而只见门童,袅袅云雾环绕的山中,不知何处会传来老友的悠悠歌声。本就随意淡泊,朗朗上口的四句诗,经过语文老师的一番解读,大概下课铃声响起前就能记在脑中:一个上山寻友的诗人形象,大概就是年少的我们对于贾岛的第一印象。

随后贾岛便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课本中诗歌的席位被盛唐文豪们占据,大家对他的认识不再深入。殊不知,贾岛这样一位“不入流”的诗人,其在后世却拥有了相当可观的人气,用今天的话说,当时的贾岛就是一位引领流量的“网红。”

二、骄傲的贾岛:倔强而坎坷的一生

1、年少为僧,还俗应举

贾岛,字阆仙,生于中唐的他一生坎坷。所谓“生于末世运偏消”,他家境贫寒,祖上无人任官,唐代苏绛《贾司仓墓志铭》言贾岛“祖宗官爵,顾未研详,中多高蹈不仕。”

由此可见,贾岛的家庭是一个彻底的草根之家,于是贾岛年少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在洛阳的时候,因为当时洛阳有令禁止僧侣午后外出,贾岛为此不满,作诗以抒怀,被韩愈所知,(元和6年,即公元年)因爱惜其才华,遂劝说其应试考取功名。

《新唐书·韩愈传》记载: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

2、半世应举,狂狷孤高

还俗之后,本欲在仕途中有一番作为的贾岛,却屡举不第,20多年中困守举场,虽遍干名人,四处求荐,可这些名人们要么并非权贵,要么就是像张籍、李益这样位卑权微之人。

最初赏识贾岛的韩愈,也饱经宦海沉浮,职位屡有升降,也并不能够在仕途上给予他足够的帮助,是时朝廷风气本就不正,请托成风,“上头没人”的贾岛在这样的环境中,终究未得一第。

难以接受现实的贾岛便在儒释两家间徘徊,与贫穷和饥寒作伴,将自己的价值全部寄托在对五言律诗一字一句的精雕细琢中。

贾岛自恃才高过人,自负而直率,曾在考场外口出狂言,摆出遗世独立的清高模样,不与他人趋同。表现出一副十足的非主流模样,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学者何光远《鉴戒录》记载贾岛:“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

早年清冷的佛门生活养成了贾岛孤高自恃的性格,而长久的苦读,又让他有了自傲的资本,因此在众多举子中,贾岛显得格格不入,这种做派不仅容易使他招人非议和反感,也给他带来了祸端。

贾岛恃才傲物,为人狂狷而不善程式,甚至还对时任朝廷宰相的裴度出言不逊:裴度为建自家的府邸赶走了附近的百姓,拆除了多家民居,贾岛知晓此事时,正是在得知自己又一次下第之后,不知怀着怎样的情绪,他便作诗《题兴化园亭》相机: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3、终生不第,卒于任上

这种狂狷傲慢最终导致了贾岛被主流排除在外,其所作《病蝉》一诗以讥讽公卿,直接使他被剥夺了考试资格: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诗中将自己比作是想要振翅高飞而不得的病蝉,虽腹中凝有露华,却被灰尘蒙蔽了双眼,最后两句直接点名了加害自己的凶手:“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在言语攻击公卿,“是时逐出关外,号为‘十恶’。议者以阆仙自认病蝉,是无抟风之分”(后蜀《鉴戒录·贾忤旨》)最终贾岛被逐出考场,再无应试资格。

困守长安20多年的贾岛,最终“被迫”离开了京城,开成二年(年),贾岛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三年后转迁普州司仓参军,后来于会昌三年(年)在任上去世。

三、苦吟的贾岛:追求四言八韵的极致美

诗人贾岛因为困守于对于诗中字句的雕琢,像是被五言律诗戴上镣铐的囚徒,故而被称为“诗奴”。又因其诗风冷瘦硬涩、诗中多枯萎衰败之景,(苏轼《祭柳子玉文》)试看其诗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题长江》)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旅游》)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泥阳馆》)

宋代大文豪苏轼将其与孟郊齐名,并称为“郊寒岛瘦”。“奇僻”是古往今来对于贾岛诗风的一致评价,清许印芳《诗法萃编》中云:“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仄径之鸟道,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偏涩一体。”清朱彝尊也曾评价“浪仙诗虽尚奇怪,然稍落苦僻一路”。

贾岛因其“苦吟”而出名,他对于字雕句琢的追求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几乎病态的追求着五言律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描写贾岛苦吟最广为人知的诗句便是他自己作的《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题诗后》是在贾岛写出《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后所注,为写成两句诗而用尽三年心血,着实让人唏嘘,但也让我们看到贾岛对于诗歌创作的偏执和坚持。

唐五代许多笔记体小说中也可以看到对于贾岛苦吟经历的记录,“推敲”诗案的故事,相信也已经家喻户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最初欲作“推”后又欲改作“敲”字。贾岛也正是因此冲撞了当时任京兆尹的大诗人韩愈。

在贾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中,做过江湖谒客、做过山林隐士,生命的末年也当上了僻县小吏,最终于就任的路上与世长辞。仕途坎坷的贾岛,将作诗融入自己的生命,才学不够的他便苦心孤诣地对诗句精雕句酌,功名未就,而诗史留名。要是告诉他在后世竟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恐怕连贾岛自己都不会相信。

四、作为“网红”的贾岛:苦吟精神,后世留名

如果用今天的话语评价贾岛,说他是一名“网红”绝不过分,虽然他的作品没有李白狂浪不羁的气质,没有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也没有韩愈“以文为诗”的才学——无疑一个二流(甚至三流)诗人,可是贾岛他死后获得了超高的人气和影响力。

贾岛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奇涩精辟的五律特质,清寒幽僻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在每个时代中都能看到贾岛的影子。

五代时期所谓“贾岛时代”(闻一多《唐诗杂论·贾岛》)、宋初的晚唐体、宋末的永嘉四灵、明末的锺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贾岛的影响。他们都好为五言律诗,在四言八韵中惨淡经营。

在创作态度上,这些诗人一样用生命践行着“苦吟”;在创作风格上也与贾岛有着共通之处,喜好写出山林事物苦涩幽僻的一面。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贾岛毕竟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

在后世贾岛众多的接受者中,也有那么一个两个表现出了极端的狂热。晚唐五代诗人李洞(?—)便是数一数二的“死忠粉”。他对于贾岛的追慕达到了极端入迷的境界。

李洞,字才江,祖籍陇西成纪,居京兆。唐宗室。屡举进士不第。末世失意举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追慕贾岛,甚至这份追逐崇拜都到了极端入迷的境界。

《唐摭言》有云:“李洞,唐诸王孙也,尝游两川,慕贾浪仙为师,铜铸为像,事之如神。”《唐才子传》:“(洞)家贫,吟极苦,至废寝食。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载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然洞诗逼真于岛,新奇或过之。时人多诮僻涩,不贵其卓峭,唯吴融赏异。”

李洞追慕贾岛真的就像是现代疯狂追星的“粉丝”一样,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在诗歌创作上,李洞也像极了贾岛:“才江无古诗,五、七律及绝句俱师浪仙。五言尤逼肖,一字一句,必依贾生格式,当其得意,几于绿玉楮叶。”举例其诗《送云卿上人游安南》:

春往海南边,秋闻半夜蝉。鲸吞洗钵水,犀触点灯船。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长安却回日,松偃旧房前。

就充满了模仿贾岛的痕迹,诗歌意象上选用了不常见的蝉虫、钵盆等,诗句“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十分有贾岛的味道。《灜奎髓律》云:“洞学贾岛为诗。五佳”

还有另一种“粉丝”,他们的诗作简直是贾岛诗歌的“翻版”。宋初“九僧”诗人群,力求在诗风上追步贾岛诗歌中那种清淡闲远、幽静深邃的韵味。

九僧工于写景,这一点与贾岛也一脉相承,贾岛本就是写景的高手,明代谢榛谓其“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气象雄浑,大类盛唐。”李怀民评论其《雪晴晚望》:“……但用郁思定力,峭骨沉响,笔补造化,无于此作”(《重订晚唐诗人主客图》)都说明了贾岛写景功力不俗。

宋初的九僧亦步亦趋,虽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只学到阆仙皮毛,他们与贾岛一样,“有警句而无完篇,”诗歌意象单一、境界生涩、狭窄晦暗。例举其诗:

保暹《秋径》:“虫迹穿幽穴,台痕接断楼。”崇惠《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惟凤《与行肇师宿庐山栖贤寺》“磬断危衫月,灯残古塔霜。”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引一段轶事来反映晚唐体九僧诗人诗境狭仄:“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这也算是学贾慕贾的“副作用”吧。难怪严羽会说学诗“眼界须高”了。

五、学贾慕贾——“末世诗人”的一条出路

每个时代的末端都会出现大批的学贾诗人,这个现象看似迷惑,实则容易解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处在风雨飘零中的诗人们在心态上就蒙上了一层末世的昏暗。

文人们一旦考场失利,再难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盛唐、中唐诗人们在挫折之后仍能作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言壮语,这样的情形,在晚唐再难看到。

晚唐五代的诗人很难拥有这样的自信。刘得仁哀叹道:“浮生只如此,强进欲何为”考场失意又偏偏是这个时代举子们的普遍遭遇,失意之后,诗人文士们要么走入山林,要么遁入空门,要么醉卧花间,沉溺到自己的世界里去。

学贾诗人们正式选择了第一条出路,比如上面提到的李洞、“九僧”等人,均有隐逸经历。荒山野岭的枯寒僻静,任一生获得寂寥苦寒,再加上贾岛本人诗句中“穷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安贫乐道的形象使这些诗人们亦步亦趋的向诗人贾岛靠拢,将生命力燃烧在字句雕琢当中。

贾岛这样一个在唐朝算是二流的诗人,在后世却有如同一流作家的名声。在后代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大量的诗人追随模仿。

晚唐五代的诗人、侍僧群体,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明末的竟陵派,清代的高密派和同光派等等许多诗派,都在模仿追随贾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生于唐后的诗人们,在作诗这件事上,总会担上一层来自唐代前贤们的压力,为了冲破这层压力而作出自己诗歌独有的味道来,而对于贾岛的追慕,使后世很多才华平平的“末世”诗人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认同,在亦步亦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所属。

对于这些诗人们来说,贾岛的意义估计远要大于李白、杜甫,虽然贾岛在唐代诗坛中默默无闻,但是在后世却有着独特的地位。借用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中的话作结:“……贾岛毕竟不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ZeaLot,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632.html
------分隔线----------------------------